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pdf
29页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和源泉,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战略部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专章的形式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本文试图对这些规定作一分述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概念(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概念什么是基础研究?什么是应用基础研究?法律本身尚未有定义式规定为了搞精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有关解释人类从事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R&D)活动,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分为基础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应用研究( Applied Research )和试验发展(Experimental Pevelopment )三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统计手册》的解释, 所谓基础研究, “主要是为了取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并不以何特定的或具体的应用为目的而开展的实证性工作或理论性工作 ”所谓应用研究, “主要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的实用目的或目标而获取新知识所进行的独创性研究”。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种分类方法在逻辑和实践中也表明了它固有的缺陷因此,一些国家并不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R&D活动三分类的定义或体系的局限,而是结合本国情况作些修正我国科技界对R& D活动的分类方法也有不同认识,综合起来, 国内外关于R&D 的分类不外乎有下列几种分类法:(图略)1989年 2 月召开的“全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基础性研究”的概念,其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确认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一部分:[1] 图略《科学技术进步法》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概念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综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解释,我们认为; 所谓基础研究, 主要是指为了认识的目的而获取自然规律、原理的新知识所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所谓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或具体的应用目的或目标而获取应用原理、规律的新知识所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获取有关规律、原理的新知识,都进行创造性或独创性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主要以认识为目的的而无特定的或具体的应用目的,因而强调一般的创造性;后者则主要以特定的或具体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因而强调其独创性。
需要指出的是, 当我们说基础研究主要以认识为目的时,并不否认某些基础研究具有广泛的、 一般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一般地说, 基础研究在有无应用目的或目标方面似乎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确乎看不出有任何应用目的或目标,如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地球的起源与寿命、 生物的演化等研究这类研究仅仅增添人类的知识和认识能力,超码在当前看不出有什么应用目的或目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纯粹基础研究”另一种则具有远期的、广泛的或一般的应用目的或目标,尽管在当前还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如超导原理研究、激光原理研究、癌症和艾滋病病理学研究等这类研究则不仅仅增添人类的知识和认识能力,而且在将来肯定会有利于付诸实用这类研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定向(或目的)基础研究” 不过, 不管是纯粹基础研究也好、定向基础研究也好,其特点都在于主要以认识为目的,并不以特定的或具体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如果说, 应用基础研究与纯粹基础研究的区别容易被人们所认识的话,那么, 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定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有无特定的或具体的实际应用目的,不仅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区别开来,而且将定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区别开来某些基础研究所具有的广泛的而非特定的、一般的而非具体的、 远期的而非当前实际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不应成为混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根据。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特点要了解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概念,还须了解其特点一般地说,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如下特点:1.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谋求获得新的知识,研究活动的意义越广泛、越久远,其基础性越强2.基础研究对社会生产有相对独立性,它一般不能直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即使是应用基础研究,因其有获得有关规律、原理的新知识的一面,并与社会生产隔着应用技术研究、 试验发展的阶段, 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其价值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科学家证明, 当今人们普遍使用的机电,电子产品, 绝大多数应用的是四、五十年前的理论3.从总体来看,科学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但是,对于基础研究,尤其是纯粹基础研究而言,人们从事其研究的最直接的、首要的动力则往往是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要, 即科学研究主体的求知欲诚如人们所说: “发展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当然, 这种精神方面的需要也属于一种社会需要,并且这种精神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它具有偶发性、个体性的特点4.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对于技术开发而言,风险大、失败率高因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本身是一项创造性、探索性很强的活动,人们由于对某种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不了解、不认识, 才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孜孜不倦地探求,而这种研究活动不仅要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社会提供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物质条件)、技术条件等的限制,而且在主观上也要受到诸如研究人员自身素质、人类现有认识能力水平等的限制。
以超导研究为例,超导现象早在1911 年就被发现了,但直至巴丁·库柏和施里弗提出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超导理论,从而为超导新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时,46 年的时间已经过去长期统计数据表明,基础研究的成功率只占2.5%左右,应用基础研究的成功率占10%左右 [2] 二、保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的方针(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 稳定的发展, 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中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基础地位作出明确肯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之所以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是因为它们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新的知识为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智力、理论指导和人才一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试验发展研究成果,归根结底都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所提供的现有知识为基础的具体说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科技进步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1.积累知识科技进步有其内在机制,这种内在机制表现在科技以其已经获得的成果为基础,为人们更深刻地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提供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把科技自身推向前进。
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之所以越来越快,甚至呈指数增长规律,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是科技“自催化”作用的结果[3] 而科技的这种“自催化”则是建立在人们已经认识的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规律的前提下所以,基础研究在科技进步中最直接的作用是积累知识,并通过“自催化”作用推动科技进步对于一国而言,忽视基础研究,忽视科学的这种“自催化”功能,认为单纯依靠引进技术的方式即可实现本国科技进步,无疑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因为它忽视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技术引进的有利条件要凭借自身的选择、吸收、消化、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加快本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自身选择、 吸收、 消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靠发展基础研究来实现的同时, 任何独立的主权国家,其科学技术持续、稳定的发展最终还得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能建立在长期依赖他国的基础之上拿来主义” 和“自力更生”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补的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2.为技术创新提供前提基础研究探索自然界未被发现的现象、未被认识的规律,为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如果把技术成果比喻为果实,应用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比喻为树枝和树叶,那么, 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则是源源不断地为二者输送养料的树干和树根。
抗生素、 原子能、 半导体、计算机、低温技术、真空技术、电子显微镜等都来源于科学发现或科学实验室基础研究不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育化新技术成果,成为新技术、 新发明的先导, 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还往往会带来重大的技术革新以至技术革命,从而带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人类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无一不是以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先导的即使当今世界技术的发展进入高技术时代,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仍是高技术的温床,以生物工程为例,如果没有华特森、 克利克的 DNA双重螺旋结构的发现,根本就不会有今天这种形式的遗传工程产业这也是一些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的国家和企业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金中很大的一部分投入到高技术领域中的定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的原因,曾任里根总统科学顾问的基沃思说过:“基础研究以预见不到的、从容不迫的方式带来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和新职业社会的源泉”,“它是使美国保持良好现状的一个重要社会力量[4] 3.培养人才科技进步需要科技人才,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离开了人才这一能动因素,要发展科学技术是不可想象的基础研究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培养科学家和有较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从历史经验看, 科技人才是从基础研究开始流向应用、开发和管理各领域的。
受到严格基础训练的人之所以较容易转入并胜任开发、应用工作, 主要是因为基础研究探索的是自然规律, 客观上要求研究者按自然法则去思维和工作,而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因而可以对人进行严格的科学思考、观察、 分析和实验方法的训练也正因为如此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是培养训练有素、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重要方式各国之所以普遍把大学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大学承担的研究开发任务大都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原因盖出于此美国大学的R&D活动中有60—70%为基础研究,日本大学的 R&D 活动有 60%左右为基础研究,其余是应用研究,并且这种比例长期保持稳定[5]在大学里,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企业要求于大学的,也不是基础研究方面高水平的成就,而是学生的全面教育),毕业后可适应各种R&D 活动的需要正因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和源泉,各国纷纷把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本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的科学技术政策就包括在学校教育方面严格实验规则和增加教育课程中的理科科目数,以加强本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我国科技工作的布局,遵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分为“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 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三个层次,充分肯定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应当持续、稳定地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的方针,这是我国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之所以如此强调国家保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 首先是因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本身的地位决定的如前所述,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技术进步事业的基础和源泉,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中重要的一环离开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技进步事业就会成为无基之厦、无源之水, 难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整个科技发展战略也将无从实施因此, 促进科技进步,首先要保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之所以如此强调保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也是由基础性研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方面由于研究的持续时间长、成功的风险性大、 本身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用以自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与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密切有关,因此,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