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说课标说教材文字稿.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43113483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说课标说教材文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姬焕平,来自山东莘县莘城中学,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生轨迹,我将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说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定,同时,又按照 1-2 年级、3-4 年级、5-6年级、7-9 年级分为四个学段,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内容,既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连贯性,又体现了各个阶段语文学习的不同性我所说的八年级语文是属于第四学段,在第四学段,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做了如下规定,对于这五个方面,我的解读是识字写字:能独立识字,书写美观,阅读:会读,乐读,会品味会欣赏,写作:能写真话,抒真情,口语交际:会倾听善表达,综合性学习会组织乐合作根据第四学段目标的要求和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单元内容标准为:识字写字,独立识字 34 个,在熟练掌握正楷字书写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逐步提高提高写字速度阅读: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习惯,熟练运用略读。

      在阅读中悉心品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社会和人生有意的启示写作: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善于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写出独特感悟,写作有真情实感,表达力求有创意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和场合,交流文明得体,表达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综合性学习:能够自主组织,合作演出,搜集资料,展示图画二 说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在编排上首先引领鲜明,把过去的“前言”改为“写在前面” ,以写信谈心的方式介绍课本,娓娓道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第二,单元组织 专题整合教材以单元组织课文,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处在自然界中的人,又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我” 按照这三大板块组织单元,使学生从三大关系中学习语文,发展个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得到提高听说读写,综合发展每个单元由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组成,单元导读、课文、课后练习和综合性学习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写作不仅与课后阅读相联系,而且还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这样编排,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便于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所选课文均文质兼美,精略相辅,图文并茂,选文以经典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名家作品以八下为例 20 篇现代文,六篇外国作品,五六单元均是精美文言文,这些作品是多民族、多国家、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学生阅读这些作品,不只是学习语言的运用,而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文章精略相辅,课文前面有精美的插图,文中有相对应的课文插图,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好的理解和品位第四,开放有弹性开放性,指这套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都注意沟通教科书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弹性,指这套教科书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教科书中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是多样化的,课文分精读、略读,分课内读、课外读,练习分必做题、选做题,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内容一般都安排较多,供师生选用作文和口语交际,大都不限定题目,少数命题,也尽可能设计若干个,让学生挑选至于课外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更可以由师生灵活处理此外,除教科书外,还有配套的自读课本、音像、多媒体、网络等系列教材,以供选用。

      不仅如此,教科书中的所有内容和活动设计,师生可以作增删、调整、变动编排体例人教版教材有写在前面、单元、课外古诗、名著导读和附录五部分组成 “写在前面”给学生亲切感,于细微处见精神,增加了教材的亲和力,凸显“编者眼中有学生” ,提升了教材的文化品位,体现了对教材的使用者——学生的人文关怀单元由阅读和写作口语综合性学习组成每册书都编选十篇精美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向学生推荐两部经典中外名著,引领学生阅读,使学生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附录部分向学生介绍书法、语法和文体知识,帮助学生把平时零碎学习的知识整理起来,便于记忆与应用,附录中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单元结构由单元提示、阅读、写作口语综合性学习三部分组成单元提示起到点明主题、明确要求的作用,阅读由课文导读、课文、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组成,同时,课文又分为精读和略读综合性学习是对本单元内容的一种补充总结和提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单元提示点明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轨迹,课文分别是《藤野先生》 、 《我的母亲》 、 《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 ,综合性学习为《献给母亲的歌》《藤野先生》是鲁迅对自己在 20 世纪初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回忆,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也表现了作者深深地爱国热情。

      《我的母亲》是伟大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也展现了传统社会中一个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展示了托尔斯泰卓越而又深邃的精神世界略读课文为《我的第一本书》 ,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生活乐趣和人间温情 《再塑生命》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和她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现了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的美好形象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通过四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展示资料同时完成主题写作在此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体味爱,接受爱,表达爱,深化对单元阅读的认识不同版本对比与苏教版相比相同点,首先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地位,其次,贴近生活,工具性相统一,第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第四,三个维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同点:一、 在单元主题方面 人教版设计的单元主题是人生轨迹,五篇课文以不同题材写出了在自己成长道路上起过深远影响的人苏教版设计的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五篇课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获得人生的启迪3、 在课文内容方面 人教版所选课文是对自己人生带来深远影响的人,而苏教版则是自然万物对人生的启示。

      四、 在单元编排顺人教版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苏教版单元包括阅读、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和专题五个部分组成,并且文白汇编,单元后面有诗文诵读五、 在课后练习人教版的课后练习改名为“研讨与练习” ,不仅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还有的需要自己动手动口进行口头练习或书面练习,题量少,每篇课文只有两三道题目,并将原来的生字词的掌握改成“读一读,写一写” ,在习题之下,总是有个知识框,介绍与本文有关的背景或是与本文有关的一篇文章,让学生很好地补充了课外知识 苏教版的课后练习改名为“探究-练习” ,一般有四题,最后一题是对本文的朗读或是背诵程度的要求,在对文本的诵读方面比人教版要求较高 六、 在写作训练方面 人教版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叫做“献给母亲的歌” ,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和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难,便于启动尝试,积累经验 苏教版第一单元的写作练习叫做“培养想象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观察,对自己亲身体会的事情有感而发,并能够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有积极性,主动参与其中最后,开始让学生修改作文,学会初步修改作文的方法,为下一单元的正式学习修改作文做准备教材整合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仍然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板块组织单元,在单元的编排顺序上符合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先从名家的人生轨迹中感悟人生,而后学习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人生的启发,进而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五六单元则是古代先贤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所发出的的真知灼见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这两个单元更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按照文体整合,八下第一单元的内容为记叙文,在七年级上次重点学习记叙文的表达手法,学习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手法和多角度的叙述七上二, 通过小事和细节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七上五,进一步学习记叙文多种手法的运用,增强写作的艺术性八上二,学习掌握复杂的记叙文,特别是从平凡生活中观察人和事,写出对人生的感悟八下一这样整合,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记叙文的表达手法,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按照板块整合,属于人与自我板块中的“人生感悟” ,感悟人生七上一,成长足迹七下一,人生轨迹八下一,回顾少年生活感悟人生艺术九上三,描写生命,讴歌生命九下三,让学生在课文的阅读中由新学年的对人生的憧憬、感悟到体会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悟人生路上的关爱和温情,逐步提升到能正确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笑迎多彩人生现在中学生中时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而引起的应该让学生在学校中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链接中考依据我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中考试题的搜集与整理,总结出中考相关对本单元考查的知识点是“文意把握,语言品味” 。

      比如 11年北京中考试题,10 年浙江湖州试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说建议课标建议课标从五个方面给予了具体的建议依据课标要求、单元内容、中考考查方向和课标教学建议,我校语文教研组在王敏勤教授所提倡的“和谐教学法”的基础之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形成了我校语文“单元整体五步六环教学法” ,具体步骤是单元整体导入,精读课文赏析、对比阅读迁移、课外拓展延伸和单元检测收获,六环分别是预习,三课时通读整个单元文章,解决生字词,完成单元导学案,二品味:反复朗读,品味重点语段,班内进行交流;三迁移,阅读略读课文和语文读本,进行能力迁移,完成单元练笔作文;四是拓展,推荐名家名作,扩展阅读,完成单元作文;五是检测,针对单元目标进行检测,查缺补漏,夯实双基;最后学画知识树,总结所学知识这样就有效地改变了脱离单元的单篇教学,并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评价建议课标在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目标的制定上给出了以下的建议,那么依据课标的建议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评价时注重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使用在学前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情,为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中注重使用形成性评价,通过用表格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程度,小组互动,以及建议学习成长档案,来跟踪学生的学习。

      在单元结束,注重使用终结性评价,通过纸笔测试、语文习作、手抄报制作、社会调查的完成状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合理开发校外资源对于校内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校园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辅资料校园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微机室和校园走廊文化校外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向学生推荐《中华语文网》 ‘《人教官网》查找资料,扩展阅读,视频资源包括《品读》栏目,还有我们的乡土资源,社区资源等通过多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会有多么的美丽与精彩,那么,就让我们在课标的引领下,尽情享受语文世界所展示的无限风光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 特岗动物招聘会》精品教案.doc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 参观动物园》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我为集体做贡献》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看医生》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走近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生活美术作品欣赏》每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三个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童真时光》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童年艺趣》精品教案.doc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 茶叶能溶解吗》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班集体》每课精品教案汇编(含四个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生活》每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五个精品教案).doc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活》每节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三个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教学设计).docx 《奇妙的想象》习作训练题.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可爱的我们》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学科学 爱科学》每课(教学设计)汇编(含三个教学设计).docx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班集体》大单元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docx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老师 您好》精品教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