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年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课件.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76561418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5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九 实验技能与创新 高考题型2 ““纸带类””实验高考题型3 力学创新实验高考题型1 橡皮条、弹簧、碰撞类实验高考题精选精练 橡皮条、弹簧、碰撞类实验高考题型1 例例1 (2017·四川成都市第一次诊断)将两根自然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粗细也不同的弹簧套在一起,看作一根新弹簧,设原粗弹簧(记为A)劲度系数为k1,原细弹簧(记为B)劲度系数为k2、套成的新弹簧(记为C)劲度系数为k3.关于k1、k2、k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甲同学:和电阻并联相似,可能是乙同学:和电阻串联相似,可能是k3=k1+k2丙同学:可能是k3=(1)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图1 (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a.将弹簧A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的自然长度L0;b.在弹簧A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n、每个钩码的质量m和当 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1;c.由F=____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L1-L0计算弹簧的伸长量,由k= 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d.改变__________,重复实验步骤b、c,并求出弹簧A的劲度系数的平 均值k1;e.仅将弹簧分别换为B、C,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求出弹簧B、C的劲度 系数的平均值k2、k3.比较k1、k2、k3并得出结论.nmg钩码的个数解析 解析 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F=nmg 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答案解析 (3)图2是实验得到的图线,由此可以判断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答案解析图2乙 技巧点技巧点拨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实验原理要测出每次悬挂重物的重力大小F和弹簧伸长的长度x,建立F-x坐标系,描点作图探究.(2)操作关键①实验中不能挂过多的钩码,会使弹簧超过弹性限度.②作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两侧. 1.(2017·全国卷Ⅲ·22)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对点拓展练21图3 答案21解析(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N.4.0解析 解析 由图(b)可知,F的大小为4.0 N 答案21解析(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图3答案 答案 见解析图 答案21解析(ⅱ)F合的大小为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00.05解解析析  用刻度尺量出F合的线段长约为20 mm,所以F合大小为4.0 N,量出合力箭头处到y轴的距离和所作合力在y轴投影的长度,则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0.05. 2.(2017·河北唐山市一模)气垫导轨是一种实验辅助仪器,利用它可以非常精确地完成多个高中物理实验,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时,可认为不受摩擦阻力,现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4.21图4 (1)对导轨进行调节平衡,使气垫导轨和光电门都正常工作,在导轨上只放置滑块a.调整调节旋钮,轻推滑块,观察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导轨已经水平.答案21解析滑块a(的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解解析析  如果平衡,滑块a将在导轨上做匀速运动,因此通过两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相等; (2)使用天平测得滑块a、b质量分别为ma、mb,然后按如图所示方式放在气垫导轨上.使滑块a获得向右的速度,滑块a通过光电门1后与静止的滑块b碰撞并粘在一起,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上述物理量间如果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则证明碰撞过程中两滑块的总动量守恒.答案21解析 “纸带类”实验高考题型2 (1)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应____(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________为止.例例2 (2017·广东惠州市第三次调研)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5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操作如下:图5答案解析增大间距相等 答案(2)已知小车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_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解析远小于解析 解析 对整体:mg=(M+m)a当M≫m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故填远小于. 答案(3)图丙为小车质量一定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小车加速度a的倒数与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的倒数之间的实验关系图象.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的质量M=_____kg.(g取10 m/s2)解析0.08 技巧点技巧点拨拨1.“纸带类”实验涉及了力学中的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验证动量守恒等5个实验.2.利用纸带可以计算计数点的速度和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3.注意掌握:(1)接通电源、释放纸带的先后顺序;(2)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3)是否需要m≪M;(4)是否需要测量质量等. 3.(2017·全国卷Ⅰ·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6(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对点拓展练43图6 43(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答案解析从右向左解解析析  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题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 43(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解析0.190.038 4.(2017·四川绵阳市二诊)用如图7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f=50 Hz.43图7 (1)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第一个打点标记为O,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5个点,标为A、B、C、D、E,测出A、C、E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d1=9.51 cm、d2=15.71 cm、d3=23.47 cm.重物质量为0.5 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现选取重物在OC段的运动进行数据处理,则OC段重力势能减少量为_____J,动能增加量为_____J.(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3答案0.770.76 (2)如果测得纸带上第一个和第二个打点间的距离大约是6 mm,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重锤的质量过大B.电源电压偏大C.先释放纸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打点计时器没有竖直固定43答案√√ 力学创新实验高考题型3 例例3 (2017·河北邯郸市模拟) 如图8甲所示,上表面光滑的楔形木块A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压力传感器上.某同学将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每次只有一个小球),记录小钢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F-m图线,如图乙.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 m/s2,完成下列填空:图8 (1)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______(填 “相同”或“不相同”);答案解析相同解解析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钢球下滑的加速度为:a= =gsin θ,则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运动的时间也相同. (2)由图象知,木块A的质量M=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解析0.20解解析析  当m=0时,传感器的示数即为木块A的重力,则有:Mg=1.97 N,解得:M= kg=0.20 kg (3)若斜面倾角为θ,由图象可知,cos2θ=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解析0.34(0.32~0.36均可) 技巧点技巧点拨拨1.力学创新实验的特点(1)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定律设计实验.(2)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图象法、逐差法,融入到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2.创新实验题的解法(1)根据题目情景,提取相应的力学模型,明确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2)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应用原理公式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结合物体实际受力情况和理论受力情况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5.(2017·福建漳州市联考)“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9(a)所示.实验中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对点拓展练65图9 65(1)图线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a”或“b”) 答案解析b解解析析  在水平轨道上,由于受到摩擦力,拉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仍然为零,可知图线a是在轨道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当轨道的右侧抬高过高时(平衡摩擦力过度),拉力等于0时,会出现加速度,所以图线b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65(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f=_____;答案解析0.5 N解解析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a= ,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因为F=0.5 N时,加速度为零,解得Ff=0.5 N. 65(3)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 上匀速运动B.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接入一力传感器,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C.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D.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 于小车的总质量答案√√解析 (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d=_____mm.在桌面上合适位置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6.(2017·山东德州市模拟)某同学用如图10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答案65解析图105.70 (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静止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答案65解析解析 解析 滑块的速度为:v= 则有:-2μgx=-b,2Ep·a=2μgx(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v2- 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弹性势能Ep=___.答案65解析 高考题精选精练 图11题组题组1 全国卷真题精选 全国卷真题精选1.(2016·全国卷Ⅱ·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1(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234 (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①把纸带向左拉直②松手释放物块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答案1234解析④①③②解析 解析 根据该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步骤应为④①③②.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234解析1.29M 2.(2016·全国卷Ⅲ·2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12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1234图12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1234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13所示;由图13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1234n12345a/(m·s-2)0.20 0.580.781.00图130.39答案解析解解析析  因为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题图中点(2,0.78)代入s= at2可得,a=0.39 m/s2. 解析 解析 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14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答案1234解析图14答案 答案 见解析图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答案1234解析0.44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图线不再是直线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答案1234解析√√解解析析  若保持木板水平,则小车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μ(M+5m-nm)g=(M+5m)a,解得:a= -μg,直线的斜率变大.绳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图象不过原点,选项B、C正确. 3.(2013·新课标全国Ⅰ·22)图15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1234图15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16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1234答案解析图16答案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解析 d=0.9 cm+12×0.05 mm=0.960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________.答案1234解析答案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解析 因为vA= ,vB= ,又由2as=vB2-vA2,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答案1234解析答案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解析 设细线上的拉力为FT,则mg-FT=m   ,FT-μMg=M两式联立得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答案1234解析答案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解析 由实验装置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题组题组2 各省市真题精选 各省市真题精选4.(2015·山东理综·2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17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1234F(N)00.501.001.502.002.50l(cm)l010.9712.0213.0013.9815.05 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 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1234图17 解解析析  做出F-l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得直线的截距即为l0,可得l0=10.0 cm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18中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答案1234解析图18答案 答案 见解析图甲 10.0(9.8、9.9、10.1均正确)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OA的大小为______N.答案1234解析答案 答案 1.80(1.70~1.90均正确)解析 解析 可计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若OA=6.00 cm,OB=7.60 cm,则橡皮筋的弹力为F=kΔx=50×(6.00+7.60-10.00)×10-2 N=1.80 N则此时FOA=F=1.80 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19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答案1234解析图19答案 答案 见解析图乙解析 解析 FOB=FOA=1.80 N,两力的合力F′如图乙所示. (4)通过比较F′与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234解析FOO′解解析析  FOO′的作用效果和FOA、F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OA、F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通过比较F′和F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