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宁市马集乡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6页山东省济宁市马集乡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说明农民主动实施某种制度,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正是自己闯出了一条农业承包责任的形式新路,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条件下产物”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在“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变革失败之后,改革者即使面临着自身理论的不成熟和广大民众的愚昧如故,依然被迫仓促上阵,避开文化上的前哨战,直接诉诸政治变革这一状况A.是甲午战争后外患渐趋严峻的结果 B.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C.导致近代中国选择走法美共和道路 D.与西方的近代化进程有相似之处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制度变革。
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过程,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渐趋严峻的结果,其与西方近代化恰恰相反, 故A项正确,D项错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项与史实不符, 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以英日为榜样,故C项错误3. 汉元帝曾下诏说:“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这一史实表明汉元帝A.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B.缺乏应对灾害的手段C.接受了“天人感应”学说D.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可知,汉元帝认为上天降灾,多次警告,是治国有过,罪有应得,符合“天人感应”学说,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元帝认为天降灾祸,是因为治国有过,体现了天人感应,无法体现发展儒家思想,排除A;汉元帝认为天降灾祸,是因为治国有过,材料并非强调缺乏应对灾害的手段,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与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联系所学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分析解答即可。
4. 下列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B.感性思维不断遭受挑战C.传统文学流派相继被淘汰D.西方文学流派不断创新参考答案:D根据图四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悲惨的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派戏剧,故这些小说反映了西方文学流派不断创新,D项正确A项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故错误B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错误C项是荒诞派戏剧的特点,故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懂《悲惨的世界》、《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等待戈多》等文学作品的风格,结合西方文学发展的史实从流派风格不断创新方面思考即可5.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C6.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参考答案:B7. 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8.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B9.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参考答案:A10. 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
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参考答案:C11.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是大一统的……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上文中所说的保持中国大一统的“精神文明”是指A.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C.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郡都县制的持续深化参考答案:B12.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在得民” 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人伦者,天理也”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④参考答案:C考查儒家文化解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 “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依据所学,③④属于封建伦理道德,故可以排除所以应选C13.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B.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C.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D.清政府始终利用围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参考答案:A【详解】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有近代化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故B排除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与世界接轨,并不等同于出卖国家主权,选项C排除;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现象的解读,即从一开始寻求更改条约到“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14.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构 参考答案:C略15.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参考答案:D16.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曾经将“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见下图),其封面注释:“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主要反映了A.《时代》杂志提倡个性自由B.互联网取代传统交往方式C.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 D.大众传媒控制信息时代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互联网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突出反映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大量网民的涌现是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表现之一,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题无关17. 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C.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题干中表述考中进士或举人或秀才的都有一定的官职或安排,由此可见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故本题选项C符合题意;A项“官员队伍的分化”从材料中不能体现;B项“固化了社会等级”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
18.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参考答案:D19.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建设性意见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政策参考答案:C20. 1927年,毛泽东在新湖南省委会议上说:“发动起义,单靠农民的力量不够,必须有军事的帮助;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护卫也是自欺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枪杆子上夺取政权毛泽东意在A.必须加强党的武装领导权B.应暂时放弃农民运动C.土地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D.认为革命尚处于低潮参考答案:A【详解】由1927年毛泽东指出“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