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学第八章.ppt
21页产 业 经 济 学 Industrial Economics,李 炎 亭,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从“质”的角度:动态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 (狭义产业结构理论) 从“量”的角度:静态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产业关联理论)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历史背景,1、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1、英国,威廉·配第(W.Petty):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1672年,《政治算术》:工业比农业的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附加值高 2、法国,魁奈(F.Quesnay):1758年《经济表》、1766年《经济表分析》 ①生产阶级:从事农业和创造“纯产品”的阶段,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 ②土地所有者阶级:地主及其仆人、君主、官吏等等; ③不生产阶级:工商资本家和工人。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30年代,1、赤松要:1935年,提出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后进国家产业发展模式:进口——国内生产——出口——返销国内,进口国外产品并形成国内市场 逐步形成国内生产能力,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国外生产能力形成,并对本国进行产品返销,迫使本国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2、克拉克(Collin G.Clark,英国):1940年,《经济发展条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3、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41年,《国民收入及其构成》: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 4、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41年,投入产出分析法,《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四)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60年代,1、里昂惕夫(W. Leontief) :1953年《美国经济结构研究》,1966年《投入产出经济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 2、刘易斯:1954,《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3、赫希曼:1958年,《经济发展战略》:“不平衡”增长模型 4、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5、霍夫曼(W.G.Hoffmann):霍夫曼比例。
对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一)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 (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四)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来看,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1、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的内容: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2、三次产业比重变动的必然性: (1)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2)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一)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配第-克拉克定律),中国GDP的三次产业结构图(1952—2001),美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图(1990—1996),(二)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分析重点: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 结论:,(三)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1、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的内容: 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存在下降的趋势,即“消费品工业比重下降、资本品工业比重上升的趋势。
2、工业化过程的四个发展阶段: 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阶段 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阶段 资本品工业的规模达到甚至超过消费品工业的规模阶段 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处于主体地位阶段,3、工业化过程中重工业化的必然性: 满足基本需要(消费品工业)——对资本品需求增加——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本品工业必备条件)——加速发展资本品工业 (四)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规律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五)罗斯托——主导产业转换规律 1、经济成长的6个阶段:⑴传统社会、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⑶“起飞”阶段、⑷向成熟挺进阶段、⑸高额大众消费阶段、⑹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2、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二)人口因素 (三)技术进步 (四)资金供应状况 (五)商品供应状况 (六)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二、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一)消费需求 1、人口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变化 2、个人消费结构 3、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4、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二)投资需求,三、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四、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五、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一)政府经济政策(主要指产业政策) (二)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