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生物选修三第四章《生态工程》教案三.doc
6页高 二 年级第二学期 生物 学科 总第 课时教案 课题 使用时间: 主备人: 方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类型2、过程与方法: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态工程发展教学重点: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类型教学难点: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类型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教具使用:共案部分个案部分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来源:Z&xx&k.Com]课前:布置学生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课中:『重难点归纳』一、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料,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生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排泄物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
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农业”的要求二、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三、何谓“石油农业”?“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五、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沼气工程?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的能源来源问题,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创造了新的生态产业,如沼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促进了以农牧结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的综合发展。
目前沼气工程存在的问题有:北方地区沼气产气在冬天不稳定,需要加热;沼气的一次性投资较大,相当部分的农民财力有困难;对沼气的研究较薄弱,例如,对发酵过程中有关微生物及一些酶的研究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沼气工程的推广教师总结课后: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自我小结板书设计教学札记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1.『网络构建』答案: 物质循环 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可持续 循环经济 生产原料 生态工程 物质循环再生 分层分级利用 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协调与平衡 环境承载力 整体性 经济 社会 系统学和工程学 功能 比例关系 之和2.学法自检答案(1)3 (2)水藻、水绵,水藻、水绵固定的太阳能 (3)海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 (4)D (5)增多, 减少, 减少 (6)水藻→甲壳类→海鸟 25 (7)A (8)生物因素 高 年级第二学期 学科 总第 课时导学案 课题 使用时间: 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构成:『网络构建』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 和 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1) 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 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生态工程原理 3) 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 (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 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 、 的整体影响 5) 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 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 ,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 的效果,即“1+1>2” 三、学法和自检:如图是处于平稳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海鸟大鱼淡水虾水蚤小鱼甲壳类水藻水绵(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4)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5)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___6)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_______________千克7)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项会随着发生(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C.海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8)图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