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食道心脏超声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docx
5页经食道心脏超声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经食道心脏超声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10-2019.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对全部患者行经胸壁心脏超声和经食道心脏超声诊断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食道心脏超声检出高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18例,检出率为30.00%(18/60),检出低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20例,检出率为33.33%(20/60);全部患者经胸壁心脏超声检出高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5例,检出率为8.33%(5/60),检出低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2例,检出率为3.33%(2/60),组间对比差别较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经食道心脏超声诊断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采纳关键词:经食道心脏超声;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诊断价值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病症,在中医学又被称为中风或卒中,该疾病多出现于老年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并逐渐出现于年轻群体中。
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瘫痪、失语、意识模糊等,同时常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症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梗死疾病,如果患者不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心源性拴塞性脑梗死指的是心脏中形成栓塞,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发生出血性转化早期该疾病具有隐匿性,不易发现,但是尽早诊断对于患者后续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基于此,本研究对经食道心脏超声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10-2019.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39例和21例,最低年龄32岁,最高年龄63岁,平均年龄(40.53±4.12)岁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经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2)全部患者及家属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2)存在心房颤动患者;(3)存在心肌梗死患者;(4)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主要检查方法为心电图、颈动脉和血液生化检查,分析患者相关资料,如年龄、性别、脑梗死危险因素等。
对全部患者行经胸壁心脏超声和经食道心脏超声诊断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方法: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检查仪器,对探头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双平面,探头参数设置:平面180°,频率2.5、4.0MHz,给予患者食道麻醉,麻醉方式:使用1%的利卡多因,进行2次喷入,帮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连接完成心电图和呼吸电极后,将探头放置于患者食道中进行扫描心脏扫描位置:食道和心房相交平面位置,对患者心脏结构和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经胸壁心脏超声检查方法: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检查仪器,对探头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双平面,探头参数设置:平面180°,频率2.5、4.0MHz,通过左心长轴切面、胸骨上窝主动脉弓、四腔心切面、剑突下两腔心切面对患者心脏进行扫描,主要观察对象为分流速率、跨隔压力,观察患者心脏是否出现畸形变化1. 观察指标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高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和低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高危诊断标准:左心室功能衰退,左心房或左心室发生血栓,二尖瓣损伤较为严重,主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左心房瘤等低危诊断标准:房室间隔存在缺损,房间隔瘤,二尖瓣厚度增加,卵圆管没有闭合等1.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对比差别较大,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全部患者经食道心脏超声检出高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18例,检出率为30.00%(18/60),检出低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20例,检出率为33.33%(20/60);全部患者经胸壁心脏超声检出高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5例,检出率为8.33%(5/60),检出低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2例,检出率为3.33%(2/60),组间对比差别较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如表1所示表1 两种诊断方法检测结果比较[n(%)]项目经食道心脏超声经腹壁心脏超声x2P高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18(30.00)5(8.33)18.031<0.05低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20(33.33)2(3.33)20.895<0.053. 讨论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属于心血管病症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且该疾病的病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诊断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明确发病机制,这也为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上对于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常用诊断方法为经胸壁心脏超声检查,主要检查原理为观察患者心脏是否存在畸形变化或者血流是否异常等对患者病症进行判断,但是该方法效果不佳,检出率较低。
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近些年来新兴的检查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为通过患者食道进入心脏进行观察,这样可以免受胸壁厚度、肺部气体等因素对于检查准确性的影响[3]根据本次研究可知,对全部患者经胸壁心脏超声和经食道心脏超声诊断,经食道心脏超声诊断对于高危和低危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胸壁心脏超声(P<0.05),这也表明前者诊断准确率更高综上所述,经食道心脏超声诊断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采纳参考文献:[1]王倩倩.心源性脑栓塞与非心性源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72-73.[2]唐兰.经食道心脏超声和经胸壁心脏超声在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195-196.[3]罗德宏,梁启硕.经食道心脏超声在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3):29-3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