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鄂州市临江乡钮墩中学2020年高一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5页湖北省鄂州市临江乡钮墩中学2020年高一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人用绳和水桶从深井中取水,关于水桶所受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B、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人C、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 D、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桶参考答案:C2. (单选)降落伞在下落一段时间后的运动是匀速的,无风时,某跳伞运动员的着地速度为4m/s,现在由于有沿水平方向向东的影响,跳伞运动员着地的速度5m/s,那么风速A:3m/s B:4m/s C:5m/s D:1m/s参考答案:A因风速是从正西方向吹来,则水平方向上的分速度向东,则合速度的方向偏东,大小5m/s,设某跳伞运动员的着地速度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解得:,故A正确3. (单选)如图所示,重为G的球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若将挡板逐渐放低,则斜面对球的作用力F1和挡板对球的作用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 A.F1 增大,F2减小 B.F1减小, F2增大 C.F1减小, F2先减小后增大 D.F1 、F2都变小参考答案:C4. 将电量为310-6C的负电荷,放在电场中A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610-3N,方向水平向右,则将电量为610-6C的正电荷放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为( ) A、1.210-2N,方向水平向右 B、1.210-2N,方向水平向左 C、1.2102N,方向水平向右 D、1.2102N,方向水平向左参考答案:5. (单选)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A.1:23:33 1:22:32 B.1:22:32 1:2:3 C.1:2:3 1:1:1 D.1:3:5 1:2:3参考答案:A根据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又前3s的位移减去前1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又前6s的位移减去前3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故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故故选A。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的O点钉有一根与斜面垂直的钉子,细绳的一端拴在钉子上,绳的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0.2kg的小球,绳与斜面平行,小球球心到钉子的距离为R=0.8m. 现使小球在斜面上做以R为半径的圆周运动,则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如果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N,则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可能的最大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重力加速度g=10m/s2) 参考答案:7. 航天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经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中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装置(图中O为光滑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有基本测量工具(比如刻度尺、秒表、弹簧测力计等)(1)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弹簧测力计示数F、圆周运动的周期T,还需要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所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圆周运动的半径R(3分)(2)8. (4分)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4s内的位移比第3s内的位移多1m,则它在第1s内的位移是 m,第10s末的速度是 m/s 。
参考答案:0.5;10 9. (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在10 s~25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参考答案:BD10.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a光滑的斜面上匀加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 m/s2.参考答案:gsinα【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解答】解:斜面光滑,物体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α=ma得:a=gsinα故答案为:gsinα11. 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 计时器和 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的频率均为50Hz,所以都是每隔 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电源电压为 V,后者所接电源电压为 V参考答案:12. (单选)某机器内有两个围绕各自固定轴匀速转动的铝盘A、B,A盘上固定一个信号发射装置P,能持续沿半径向外发射红外线,P到圆心的距离为28cm.B盘上固定一个带窗口的红外线信号接收装置Q,Q到圆心的距离为16cm.P、Q转动的线速度均为4π m/s.当P、Q正对时,P发出的红外线恰好进入Q的接收窗口,如图所示,则Q每隔一定时间就能接收到红外线信号,这个时间的最小值为( ) A.0.42sB.0.56sC.0.70sD.0.84s参考答案:解:P的周期TP=.Q的周期.因为经历的时间必须等于它们周期的整数倍,根据数学知识,0.14和0.08的最小公倍数为0.56s,所以经历的时间最小为0.56s.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轮A和B同轴,A、B、C分别是三个轮边缘的质点,且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ωc = ,向心加速度之比aA : aB : aC = 。
参考答案:2:2:1 4:2:1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1)物体在哪段时间内做加速运动?(2)物体在哪段时间内做减速运动?(3)物体的速度方向是否改变?(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何时改变的?t=4s 时的加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物体在 0﹣2s 内做加速运动;(2)物体在 6s﹣8s 时间内做减速运动;(3)物体的速度方向未发生改变;(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在 6s 末发生改变,t=4s 时的加速度是0【详解】(1)在 0﹣2s 内速度均匀增大,做加速运动;(2)在 6s﹣8s 速度不断减小,做减速运动;(3)三段时间内速度均沿正方向,故方向不变;(4)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0﹣2s 的加速度方向和 6s﹣8s 加速度方向不同,所以加速度方向在 6s 末发生变化了,t=4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15. 在上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上方小磁针N极的指向,标出电源的“十”“一”极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在某市区,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一位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匀速横穿马路,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在D处),经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汽车最终停在C处,为了解现场,警方派一相同小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m/s,行驶在同一路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m后停下来,现测得AB=17.5m、BC=14m、BD=2.6m,问:(1)肇事汽车的初速度是多大?(2)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是多大?参考答案:(1)(汽车与警车刹车时均视为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变为零,可由v2=2as,得a=,两车加速度a相同,则, 解得v1=v/m=14.0 m/s=21 m/s>14 m/s. -----3分 说明小汽车超速行驶. -------1分 (2)汽车司机在A点开始刹车到C点停下,由于=14.0 m,说明小汽车在B点的速度与警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相同,为vm=14.0 m/s.设小汽车从A到B所用时间为tAB,则=tAB,变形得tAB=,代入数据得:tAB=s=1 s -----2分从发现游客到开始刹车的反应时间为t0=0.7 s,故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v′=m/s=1.53 m/s. ------2分17.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 =1.798104N18. 一气球用绳子系着一物体以v0=4m/s速度从地面开始匀速上升,升至64m高处绳子突然断裂,物体脱离了气球,(空气阻力不计,g=10m/s2)求:(1)该物体从脱离气球至运动到最高点所需时间t1(3分)(2)该物体从脱离气球至下落到地所用时间t;(6分)(3)该物体着地时的速度v;(3分)(4)根据上面所求的,以v0方向为正方向,大概画出物体从脱离气球到着地这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图像(要求标出已知的坐标值),(3分)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以方向为正方向由得物体从离开气球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设物体继续上升的高度为,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得 (或)物体下落总高度: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得:故该物体从脱离气球到着地所用时间为:(或用整体法:取方向为正方向由其中:; 代数解得或—3.2s(舍弃)故物体经4s着地)ks5u物体着地时的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ks5u(或用整体法:物体着地时的速度: 负号表方向竖直向下)(4) ks5u交点表示物体处于最高点时,速度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