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3木兰诗 (2).doc
3页语文)学科课时计划 主备人:陈晓龙 总序号_22-23_____课题《木兰诗》课型主题拓展课教师高东玲第1-2 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3、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重 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难 点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准备语文书,主题阅读丛书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活动导入:浩瀚的历史长河,无数英雄女子用自己的坚强勇敢书写人生传奇,留下许许多多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你知道有哪些女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一、导入学生欣赏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请同学来给大家讲一下你从影片中看到的木兰形象是怎样的英雄气概、英姿飒爽、万丈豪情、训练的艰苦、坚持不懈、努力进取、巾帼英雄、女子犹如此,男儿当自强)二、 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叙事诗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教师导入,多媒体展示关动画片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概括木兰形象教师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了解教学过程三、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全文 2、四人为一组讨论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 3、概括每节内容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 检查背诵二、人物赏析 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三、品读探究:(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四、 拓展阅读五、 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2页《白马篇》第175页《诉衷情》、第244页《金陵驿》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文,小组合作翻译文并复述情节学生概括每节内容教师板书教师考察背诵学生背诵教师提问,小组研讨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按照要求准备、组内交流及课堂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完善教师认真倾听,适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后,深刻感悟,回答问题教师认真倾听指导提供参考句式:我从文中______,读出木兰是一个_____的形象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文章重点赞颂的是木兰的优秀品质,对于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教学后记成功之处:将本文作为诗歌来教学,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也启示我们文言文的教学必须立足于诵读,遵循文言文的教学规律,避免生涩的讲解。
2、思维导图用于文言文的复习效果较好,利于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把握重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不足之处:学生默写课文错别字现象严重,尤其是对于通假字、古今异义字错误更多改进措施: 在诵读时强化重点字的识记,可让学生进行圈画,小组内互相听写的方式进行训练,巩固学生的第一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