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园区第三方环保服务规范.docx
48页产业园区第三方环保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业园区第三方环保服务的适用范围、服务单位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成效评价、合同签订要求等事项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产业园区委托第三方环保服务的相关活动街道(乡镇)、企业等委托第三方环保服务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562. 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T 31088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GB/T 33567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规范GB/T 36574产业园区废气综合利用原则和要求GB/T 36575产业园区水的分类使用及循环利用原则和要求GB/T 33635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标准GB/T 3560广35613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第一批)HJ 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74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606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HJ 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总则HJ 94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4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HJ 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方案、绿色园区建设方案、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规划等。
5. 3. 1.3园区环保工作计划大气、水、固废、噪声等专项治理工作计划,园区第三方环保服务年度工作计划(参考提纲见附录D)等5. 3. 1.4园区环境服务介绍园区针对入驻企业的环境服务措施和服务项目介绍,及适用环保技术推介等5.3.2协助开展环境档案管理协助园区参照生态环境部“一园一档”(针对省级以上园区)等有关要求,整理园区环境信息,纳入生态环境部工业园区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协助管理其它环境档案:5. 3. 2. 1入驻企业环境档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排污许可证相关档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保状况调查记录等5. 3. 2.2园区环境档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保工作计划及年度总结、环境监测和统计数据、日常巡查记录、相关合同及票据、会议纪录、污染源清单、污染物产排量及去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等5. 3.3协助建设环境信息平台5. 3. 3. 1主要内容在环境档案的基础上,协助建设和维护园区环境信息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园区环境基础设施概况及运营动态信息b) 入驻企业基本环境信息(地址、行业类别、投产日期、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排污许可证信息、企业联系人信息、主要原辅材料、工艺流程、产排污环节、主要污染物、污染治理设施、排放口信息、危废产生与处置信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信息等)。
c) 入驻企业环境动态信息(废水、废气、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噪声、能耗、碳排放、水耗等动态信息通过监测数据实时更新,或通过人工监测、核算、填报等方式定期更新)d) 园区环境与能耗动态信息(在企业信息基础上生成园区各类污染源排放清单,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能耗等重点目标进展状况)e) 园区环境管理空间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显示企业位置、雨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环境风险点、公共管廊、周边环境敏感点位分布,以及园区规划环评中提出的生态空间、产业控制带等管控要求)f) 园区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案例分享,国内外相关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分享5. 3. 3. 2预留园区与政府数据平台对接接口,部分权限可向入驻企业开放,具备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功能5. 3. 3. 3建立园区环境档案信息调度和信息平台动态更新机制园区环境信息平台可与园区经济、安全生产等信息平台对接或整合,并应根据生态环境等部门要求,与政府监测等平台对接5.3.4协助编制年度环境报告书协助园区编制年度环境报告书,除对信息平台年度内容进行整理外,还可包括园区环境管理工作总结、园区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参考提纲见附录E)5.4开展环保培训宣传针对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等,组织开展环保培训宣传,可包括但不限于:a) 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解读;b) 企业典型环境隐患分析和常见问题解答;c) 企业环境违法案例解析;d) 环保知识讲座和互动活动;e) 园区环境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
5.5协助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投诉5. 5.1可参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开展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5. 5.2协助园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投诉,结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园区环境信息平台数据、环境档案等,并根据需要开展环境监测和溯源分析,提出应对建议5. 5.3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园区和相关企业向事件影响群体、投诉群众等给予客观的解释说明5.6其它5.6.1协助园区应对环境管理要求,如承担污染源普查技术支持、对入驻企业排污许可申报进行合规性审核或第三方核查、协助园区开展企业排污总量核算和环境保护税核算工作等如第三方环保服务单位同时作为园区污染源普查或排污许可核查单位,可与入驻企业环保状况调查相结合5. 6. 2针对新建园区,参照HJ 130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己超过5年的,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5.6.3协助园区对入驻企业开展监督性环境监测5.6.4协助园区按照IIJ 274、《绿色园区评价要求》等争创生态型园区5.6.5在企业准入审批过程中向园区提供环保咨询,提出是否应入驻、位置布局等建议,实现绿色招商。
应主要考虑:a) 园区产业定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等要求;b) 拟入驻企业的规划政策符合性、生产工艺清洁化程度、污染防治方案、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其他地区的环保信用情况等5.6.6及时追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标准,向园区及入驻企业提供环境政策咨询服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环保技术咨询与评估等5.6.7向园区或入驻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包括但不限于:a) 协助开展环保相关融资,申请环保专项补助、奖励、税收或贷款优惠等b) 提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咨询服务5.6.8根据相关规定及技术要求向园区提供其它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a) 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b) 联系对接危险废物鉴定和处置机构;c) 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参照 GB/T 31088、GB/T 33567、GB/T 36574、HJ 274等);d) 绿色供应链管理(参照GB/T 33635);e) 节能节水咨询(参照GB/T 36575等);f) 协助选购环保设备产品和绿色产品(参照GB/T 3560广35613等);g) 生态建设等6服务成效评价6. 1园区宜定期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成效进行评价针对综合性环保服务的评价方法可参照附录F。
6.2评价结果可作为合同续签、按绩效付费等过程的依据7合同签订要求7. 1签订第三方环保服务合同前,委托方(产业园区等)应谨慎评估受托方(第三方环保服务单位)能力、业绩、信用状况等,受托方应谨慎评估委托方生产经营和环保管理现状等7.2合同内容要求a) 合同应做到服务边界清晰、责任划分明确,对事先无法完全明确的服务范围适当予以界定合同应明确园区管理机构的环境管理主体责任、明确排污企业治污的主体责任,同时明确第三方环保服务单位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不得违规转嫁责任b) 合同应明确服务时限和费用总额,明确费用中包含及不包含的类别,可探索按绩效付费模式c) 合同应明确保密要求,包括第三方环保服务单位变化时的文件转移要求等d) 如第三方环保服务单位有驻场需求,应在合同中明确,由园区提供办公场所和条件7. 3委托方与受托方须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第三方环保服务合同,紧密合作、彼此监督,共同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检查7.4园区第三方环保服务单位应公正公开、客观独立,不得借助第三方服务影响和干涉园区及园内企业的正常市场行为,相关情况纳入服务成效评价和信用体系合同参考模板见附录G附录附录A企业环保问题整改反馈单参考格式类别编号问题分类编号问题子类现场发现的问题描述问题等级(重大/ 一般)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整改建议1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a. 1应当申请排污许可证但未申请的b. 2企业有关事项发生变化,未及时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的c. 3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后未申请延续的d. 4未按证排污的2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a. 1污染防治设施闲置或损坏b. 污染防治设施非正常运行c. 2雨污混接3自行监测情况a. 1未制定自行监测方案b. 2自行监测方案不符合相关技术指南要求c. 3未按照自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4环境管理台账情况a. 1未建立环境管理台账b. 2环境管理台账不符合相关技术指南及危废管理法规要求c. 3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不完整5实际排放合规性a.1废水超标或超总量排放b.2废气超标或超总量排放c.3噪声超标排放d.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e.辐射设备环保手续合规性6信息公开a.1未按要求开展信息公开b.2信息公开内容与实际不符7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a.1未建立内部环境管理制度b.2未按要求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备案工作8其他a.1危废暂存场所未按标准要求设置b.工业固废混入生活垃圾c.在建项目工地/运输扬尘d.2有处罚、投诉记录,未落实整改e.6其他环境风险隐患附录B园区入驻企业环保状况调查报告参考提纲一、 园区基本情况(一) 园区概况(二) 入驻企业概况(三) 园区环保基础设施情况二、 入驻企业环保现状调查结果(一) 环保手续履行情况(二) 环保设施运行情况(三) 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四) 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情况三、 主要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一) 企业环保合规性问题(二) 污染排放影响环境质量问题(三) 企业环境风险问题(四) 环境基础设施问题(五) 产居环境矛盾问题四、 重点污染源筛查结果(-)废气污染源(二) 异味污染源(三) 废水污染源(四) 噪声污染源(五) 固废污染源五、 重点风险源种类及分布(一) 重点风险源种类(二) 重点风险源分布六、 企业环境风险分级(-)企业大气环境风险分级(二)企业水环境风险分级七、 下一步环境管理建议附录C园区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参考提纲为加强园区日常环境管理与环境风险防控,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组织架构园区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为拟定园区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制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研究、协调、解决园区的环境问题;策划、组织园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依法对园区入驻企业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负责园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等环境管理机构设专职工作人员若干名,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2园区日常环境管理制度2.1园区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