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选)电视问政的三大困局.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W****
  • 文档编号:178653707
  • 上传时间:2021-04-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电视问政的三大困局   尽管多数政府部门能积极参与到电视问政的节目中,在加强舆论监督、实现干群沟通、实施治庸问责、推动解决问题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三大困局   困局之一:问政层面难以深入目前电视问政的议题设置,基本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问政类节目能否成功   一些电视问政选题集中在交通、城管、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类的民生层面,很难深入到其他层面,这制约了电视问政的深广度   困局之二:部分电视问政变成“秀政”虽然在问政现场经常会出现官员“面红耳赤”“直冒冷汗”的场景,但公众批评的尺度上,依然没有完全放开有些官员把电视问政变成了政策发布会,而那些提问的记者和现场嘉宾,则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   在有些地方的电视问政中,参与问政的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维护自己的形象,不愿意让电视问政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对问政中出现的问题、事实要求事先审定,对播出内容的剪辑也要一一过目如此电视问政,容易变成自问自答的“秀政”   困局之三:缺乏后续监督保障机制在有些电视问政中,个别官员面对公众的责问,尽管当场疾言厉色、义正词严,但在电视问政后,随着舆论热度逐渐降低,一些问题再无下文。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种困局与电视的传播规律有关在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看来,因为电视问政对于政府工作只是片段性的展示和描述,而不能做到持续性的跟踪和规律性的工作关注,所以继续用追求新闻效果的心态、用电视宣传的手段来关注政府工作,就可能导致“烂尾”的遗憾   对此,胡仙芝分析,有些地方的电视问政,是用宣传的眼光和规律来看待电视问政的选择而追责工作往往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涉及对个人的处理,更需要重事实,重证据,必然会有较长的时限和严格的程序这对有些公众追求“热闹”的心理预期来说,必然会产生心理的落差,以及“烂尾”的感觉   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认为,电视问政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临时性的承诺,而是要从种种现象的背后发现体制、观念、文化等原因,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电视问政之后更应‘问责’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主任李炜认为,电视台在开办电视问政类节目时,应专门开辟新闻追踪平台,对节目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加以全程追踪报道,不断督促政府官员兑现承诺,这样的电视问政才会越来越展示出它积极的功效   (摘自《?t望新闻周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