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报告.docx
12页北京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报告 一 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动能逐渐减弱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努力培育“新经济”,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与此同时,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社交隔离凸显了非接触式技术的重要性,各项业务方兴未艾,其中,数字化基础设施发挥了突出的支撑作用,使得社会经济有序平稳运行另外,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中央提出加快数据中心、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正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不同,新经济具有高人力资本和科技投入、可持续的较快增长等特点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实现多重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遭受了严重打击,远程协同办公成了很多企事业单位在复工复产期间的首选云服务和基础设施,在一夜之间成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必备品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基建”将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石,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基建”的内涵有两个:一是数字化基础设施,二是数字化产业生态。
二)研究目标课题组联合5GAI产业研习社,拟以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和价值实现为一级指标,通过搜集12个省市级城市约30个二级指标的相关数据,对数字化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指标体系的拆分解析,将北京市与其他省市级城市数字化水平进行对比,为北京市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二 核心概念界定及评估指标体系(一)核心概念界定1.数字化基础设施概念新型基础设施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而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数字化基础设施将以物理建设为基底,延伸出全新的价值链并创造多样的服务模式,进而孕育出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细分,数字化基础设施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云计算是底座;二是数字平台基础设施,包括娱乐、家政、购物、出行、政务等各类数字平台;三是物理基础设施智能化,以传统“铁公基”等设施的智能化升级为核心2.与传统基础设施的不同传统基础设施是具象可视的硬基础设施,如“铁公基”而狭义的新基建即数字化基础设施,主要是服务和技术,如5G、云计算等,可视的实体主要为5G基站和数据中心。
从服务对象来看,传统基础设施面向的是工业社会,提供有形的生产及要素资源;数字化基础设施面向的是数字社会,提供无形的数据及信息资源从技术经济特征来看,传统基础设施为重资产或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迭代缓慢,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数字化基础设施为轻资产,技术迭代快,边际产出效益高从服务场景来看,传统基建支撑传统行业发展,应用场景已经得到充分挖掘;数字化基建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从投资模式来看,传统基建以政府投资为主;数字化基建倡导企业以自主投资为主二)评估指标体系1.评估指标体系构成与权重设定本研究报告借鉴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南宁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方法,以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及《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的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与研究对象(即数字化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的评估指标体系此次数字化基础设施研究,总共分为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和价值实现这四大类一级指标,下设相关的细分二级指标从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科技创新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度进行评价本次评估出于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的考量,每一个细分二级指标所占的权重均相同,四大一级指标的分数则由相应的二级指标分数按权重综合处理,得到最终得分。
以下为指标体系中涉及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1)基础设施固定用户、移动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国传统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数2)科技创新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中国数字经济基础指数、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指数、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指数、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指数、中国数字经济融合指数、中国数字经济环境指数、中国政务新媒体指数、中国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数据开放服务水平4)价值实现全年地区总产值,人均地区总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电信业务总量,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城镇登记就业率2.数据收集与处理此次评估对象包括京沪广深杭渝蓉津八大城市及粤闽苏浙四大省份本次评估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均为二手数据,主要从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及《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中收集而来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将数据做如下处理:①首先将每一指标中的极大值作为被除数;②然后用原有数据除以该被除数;③再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加总;④最后得出每一指标得分的总和。
三 评估结果(一)基础设施2019年,就基础设施而言,按城市来看,主要选择了天津、重庆、成都、杭州、深圳、广州和上海这七座城市与北京市进行对比,所选城市基础设施层面得分范围为[3.9,8.7],平均分为6.8其中,北京市位列第一,说明北京市基础设施良好,移动和固定及互联网在北京市民中普及率高,为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见图1)图1 基础设施评分(按城市划分)按省份来看,本课题主要选取了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这四个省份与北京市进行对比分析,所选省份基础设施层面得分范围为[8.1,18.8],平均分为12.4其中,北京排名第四,排名靠后说明就省份的对比来看,北京市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见图2)图2 基础设施评分(按省份划分)(二)科技创新2019年,就科技创新而言,按城市来看,所选城市科技创新层面得分范围为[2.6,7.4],平均分为4.5其中,北京市排名第一,说明北京市科技创新状况良好,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仔细观察图3数据可发现,高于平均分的仅有三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说明我国各城市间科技创新相差程度较大,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京市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优势的城市。
图3 科技创新评分(按城市划分)按省份来看,所选省份科技创新层面得分范围为[3.7,14.4],平均分为8.7广东省因为广州和深圳拉高了总体分数,北京市排名稍微靠后,但比福建省高在科技创新方面,就省份而言,北京市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但作为国家首都和直辖市,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也不是特别落后,能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见图4)图4 科技创新评分(按省份划分)(三)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2019年,按城市来看,所选城市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层面得分范围为[14.1,31.8],平均分为22.4北京市排名第四,略低于平均分(见图5)但北京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能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图5 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评分(按城市划分)按省份来看,所选省份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层面得分范围为[19.9,31.3],平均分为24.3其中,广州和深圳拉高了广东省的总体分数,广东省位居第一,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北京紧随其后,但相差不大(见图6)可见,广东省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程度全国领先,而北京实力稍弱因此,北京可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开放方面向广东省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图6 数字经济及数据开放评分(按省份划分)(四)价值实现2019年,按城市来看,所选城市价值实现层面得分范围为[11.6,22.4],平均分为16.6。
其中,深圳市位居第一,北京市位居第二可见,深圳和北京在地区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方面具有相当优势,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良好(见图7)图7 价值实现评分(按城市划分)按省份来看,所选省份价值实现层面得分范围为[13.6,27.9],平均分为20.3广东省因为深圳的高分依旧位居第一,江苏省紧随其后,北京市位于第三可见,从省份对比来说北京市在价值实现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见图8)图8 价值实现评分(按省份划分)四 北京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分析(一)北京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优势与城市对比有较大优势综观北京市四个指标的省市对比,可以发现,就城市来看,北京市名列前四,北京市基础设施较为先进资源丰富,首都头衔为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北京市科技创新名列城市第一,价值实现名列城市第二,和北京市的首都头衔是分不开的北京市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和补助吸引了众多人才,对于高校等的政策支持也优化了其“价值实现”因此,北京市的“首都”职能和其所实行的政策等都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二)北京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数据建设不足根据赛迪智库的研究,截至2020年5月,北京的5G基站为1.3万个,在28个纳入统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1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型数据中心因土地和电力资源较为匮乏,分布量占全国的10%,排名第三;截至2020年9月,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数字政府数据指数排名第6位,处于第二梯队。
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因为土地、资源、规模复杂庞大等,数据建设缺少空间,协调难度大,数据建设水平有待提升2.安全保障和服务意识需增强根据赛迪智库的研究,相较于数字政府建设TOP5中的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和福建省,北京市的服务指数和安全与保障指数较低在服务指数方面,北京排名第5;在安全与保障指数方面,北京排名第4目前北京致力于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优化网上办事流程,规范网上办事标准;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数据基础设施、基础网络设施、智慧应用设施、新型能源交通设施、网安新创设施、智慧城市的协同投资,实现规模效应,全面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但是,北京仍然有待增强安全保障的意识3.数据开放有待加强根据研究团队自身研究,北京在数据开放方面排名第6,落后于浙江、上海、山东、广东和贵州同时,根据《中国开放数林指数报告》,北京在准备层、平台层、数据层和利用层方面均落后于上海,北京需要在数据开放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技术和法规政策等方面加强建设,追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统筹区域数据资源五 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分析(一)国内城市1.广东省:数字基础设施排头兵广东省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数第一名(75.2),广州是全国大数据中心八大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拥有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和“实验1”科考船这一国家重大基础设施。
在政策方面,广东省领先全国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广州市黄埔区、经济开发区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致力于在人才激励、底层技术支撑、新业态应用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布局新基建同时,《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大力推动“新基建”项目建设、建立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高效共享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三位一体”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应用方面,广东省秉承“3+3+3”数字政府建设模式,采用政务大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公共支撑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