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397054840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4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几年来,发展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其主题多集中在以下五大方面:(1)母亲就业对其幼年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2)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电视暴力节目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母乳与瓶乳的育婴效果何者为优;(5)父母管教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显然,以上五方面的研究,都是在探究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一点也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全世界人类的社会中,都是一样的在此简要讨论母亲就职与电视暴力节目,是否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不良影响的问题按一般常识或一般假设去推论,母亲就业对儿童有不良影响,但就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看,都未发现母亲就业者明显对子女发展不利甚至有研究发现,母亲就业反而对子女心理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性格比较独立,学校成绩较优,这现象尤以对女儿为然原因是母亲做了女儿的楷模不过,此类研究结果,在推论解释上必须小心,因为其中关系到母亲的教育程度、就业类别、母亲就业者对子女生活的安排(送托儿中心还是亲友照顾)以及子女当时的年龄等因素,如不分别考虑,单就少数个案研究结果,难免导aa推论错误就一般而言,就业妇女受过较多教育,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环境,甚至在与孩子相处的较短时间内,特别爱护他们,使他们获得补偿。

      因此,对此一问题,我们向就业的母亲提供三点建议:(1)了解婴儿在周岁前是人性发展的关键期,为母亲者最好停职在家,悉心尽力养育婴儿2)如第一点无法做到,则必须选择最适当的人,以代替母职;选择托婴或托儿中心照顾者,应注意其人员之训练及教育性设施3)认识母子亲情是孩子一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家时间尽量与孩子相处,爱他,教他,以补偿孩子母爱的缺失其次谈到电视暴力节目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问题一般心理学家,对此一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电视节目中过多的打杀暴力镜头,会引起儿童模仿学习,学到以攻击行为代替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其二,暴力节目虽未必导致儿童养成攻击性行为,但将影响其对成人社会恐惧与悲观摘自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 ---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一)承认遗传是先天的东西,但并不是神秘的东西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   研究遗传素质的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叫做遗传学,这是在19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

        伟大的进化论者达尔文对于遗传的本质和规律还是很少了解的第一个发现遗传物质的是奥地利的孟德尔(G.J. Mendel),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单位”的概念,并且总结出遗传定律以后,德国的魏斯曼(A. Weismann)和丹麦的约翰逊(W.L.Johannsen),分别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染色体一基因”的概念,认为:性细胞的染色体内含有一定数目的、占有一定位置的、按直线排列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下一代的不同遗传性状,就叫做“基因”再以后,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已经弄清楚各种生物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例如,人的染色体的数目是23对,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同时,由于生物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遗传信息”(或“遗传密码”)的概念,认为基因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化学物质,它是贮存一定遗传信息或密码的单位,它通过一定的过程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和人类千差万别的性状现在的遗传工程就是在这种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   (二)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   一方面,应当承认,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

      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渴的内脏感觉等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成为画家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儿童自出生的时候起,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表现出天然的差别;在产房中可以观察到那些出生几天的孩子,有的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手脚乱动,大哭大喊当然这些天然的神经类型在后天的生活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在人们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却不能不考虑到这些特点又如,儿童生理发展的情况和特征(像青少年时期的性成熟和由此引起的两性差异),虽然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却是儿童教育上必须注意的一些起作用的条件 aa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一条染色体,这种儿童一生下来就有躯体和智力上的缺陷,也叫做“先天愚”(大约占产儿中的1/650)又如,有一种“苯丙酮尿症”,由于在遗传过程中,血液中缺乏一种分解苯丙酣酸的酶,以致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儿童严重的智力低下如果在6岁以前,通过饮食治疗(通过饮食降低苯丙酮酸),也可以使智力恢复正常   另一方面,也决不夸大遗传这个条件。

      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谁都知道:一个言语器官生来很健全的儿童,如果出生以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所谓“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20年10月9日,在印度米德那波尔地区的狼洞里,发现了两个“狼孩”救回来以后,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完全和狼一样,白天睡觉,夜晚嚎叫,爬着走路,用手抓食过了四年(约七八岁),才开始能讲一点话,智力约相当于正常婴儿的水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尽管一个儿童生来听觉器官是健全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环境或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如果没有适当的外语环境或外语教育,就不可能学会外语因此,父母和教师在教导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轻率地诿罪于儿童的遗传素质,那是很不正确的   总之,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否认这一点是不对的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儿童心理向什么方向发展,并不决定于遗传,而是决定于环境和教育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决定作用《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

      其中教育条件起主导作用   (一)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以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例如,儿童虽然同样地生来就有健全的头脑和眼睛,但有的孩子可能读书识字,有的孩子可能目不识丁如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子女失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又如,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同是属于所谓“不可遏制塑”的孩子,其中一个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就可能比“强而平衡型”的孩子更守纪律些,而另一个由于受到的是比较差的教育,就可能使这个神经类型的一些弱点(如暴躁、放纵等等)得到发展对动物进行的所谓“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两组同样的老鼠:一组从小饲养在形色丰富的环境里,一组饲养在视觉刺激缺乏的环境里结果,在智力表现上,在脑细胞形态结构的发展上,后者都比前者差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根据反射论的观点,一致地指出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人的心理发展上起的决定作用谢切诺夫指出:人的心理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是由人的生活条件决定的巴甫洛夫也指出:人的行为,不仅受神经系统的生来特性所制约,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个体存在的时间内已经受到的或正在受到的那些影响,也就是决定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

        (二)社会生产方式是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儿童的环境条件或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即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巨大作用生产力发展不但影响国民经济生活,而且影响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在生产关系方面,也很明显众所周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里,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就是少数能受教育的儿童,也广泛地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意识的侵蚀,思想品质得不到健康的发展1949年以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我国广大儿童有了进学校学习的机会,而且儿童的道德品质正在迅速形成,儿童的心理面貌起着根本性的变化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儿童和青少年受“读书无用论”“打砸抢”的毒害,很多人智能得不到正常发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新的学习风气、优良道德品质正在恢复和发展,这也就为儿童心理健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社会生活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来实现的   (三)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受社会性质的制约,它本身也是人的一种社会生活条件,从这一意义说来,教育和社会生活条件一样,也是一种环境影响。

        但是教育又跟一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环境影响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它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组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包括教材、设备等),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儿童心理施行的有系统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我们国家里,托儿所、幼儿园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学教育在很多地方已经普及,因此,大多数儿童都在受着社会集体的教育党和国家对儿童的希望和要求,主要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实现的新一代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提高,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培养,以及从事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是由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决定的因此,我们说,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反对把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作机械的、简单化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和机械论根本不同,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总是通过个体或主体的活动,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谁都知道,我们不能强迫幼儿园的孩子去学习系统的数学,更不能学高等数学,因为这时儿童仅有关于简单数量的表象和概念,而不能掌握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样,我们用讲抽象理论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一定不会有多少效果,因为它们还没有掌握那些高深的道德概念,当然无法理解抽象的道德理论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状况,一味地强调教育的决定作用,而在所谓“教育的决定作用”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去虚心地考虑问题,反而急躁、埋怨,强调儿童不好,其结果必然会由于违背客观规律,而给儿童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父母和教师为要使教育工作真正能对儿童心理发展起良好的作用,在教育方向确定以后,还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内部矛盾以及教育跟这个内部原因、内部矛盾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是先天的东西,环境和教育是后天的东西先天的遗传是在生命出现以后才有的现象,它是物质运动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前面说过,先天的遗传对一个儿童来说,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而不能决定发展的现实性,决定发展现实性的则是先天的环境和教育,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从人发展的总体上可以说: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在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上,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同时,绝不能不分主次地加以并列、折中、调和,否则必然会陷入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依恋是指乳儿和照看者(主要是母亲)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