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pdf

3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684523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0.95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1 -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年 2 月 12 日汉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十二五”(2011~2015 年)时期,是汉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由率先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有序推进汉阴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汉阴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汉阴实际,特编制本纲要一、汉阴发展的新起点(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2006~2010 年)时期,汉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率先突破发展”主题,着力实施工业扩张、新农村建设、城乡繁荣、道路交通“四大突破” ,全力推进工业生态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化进程” ,倾力打造新型建材、富硒食品、园林县城、三沈文化、油菜花节“五张名片” ,努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汉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一年完成了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生产总值、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九项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其中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翻了两番,为“十二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2 -——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10 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45亿元,是2005 年的 2.5 倍,年均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 年的 38∶23∶39 调整为 29∶36∶35, 一产所占比重稳步下降,二产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 1.76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4.7 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8046 万元,比 2005 年增长 2.4 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3 元,比 2005 年增长 1.2 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5 亿元, 比 2005年增长 1.4 倍十一五”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5 亿元,是 “十五”期间的 3.8 倍—— 工业经济强势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县以月河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页岩(陶土)资源、富硒食品开发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提高质量、扩张总量,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金圣水泥、功力建材、中昌管业、百瑞缫丝、庆华化工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2 户增加到37 户, 2010 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27.3 亿元,实现增加值8.06 亿元。

      ——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促进土地流转为抓手,实行“一村一品”、强村大户、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策略, 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使我县农业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农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2010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 万吨,油料总产量达到2.45 万吨,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12 亿元,实现增加值8.35 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县累计争取项目资金4.8 亿元,县财政投入资金3000 余万元,改造汉漩、汉铜、汉双等通乡公路9 条 280 公里, 完成通村水泥路195 条 803 公里,27.5 公里南北环线全面竣工,全县公路总里程- 3 -达 1755 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100% 乡镇通等级路、 100% 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成功创建全省交通运输示范县十天”高速汉阴段建成通车,交通“瓶颈”制约彻底打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 土地整理、 农业综合开发、 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开发整理土地2.2 万亩,新增耕地6188 亩,治理小流域17 条300 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4.3 万亩,修建堤防5 公里,新解决 10 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 新架设供电线路97 公里,改造农村电网线路780 公里,无电村全面消除敷设通信光缆870 公里, 形成宽带、 有线和无线接入网技术并存的格局,顺利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固定网交换容量达到3.4 万门,移动基站达92 处,固定总数达到3.37 万部,移动达到9.77 万部,宽带用户达0.71 万户有线电视网络8 个,有线电视覆盖10 乡镇 57 个村,用户达 1.12 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297 个自然村—— 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以建设山水园林县城为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速度繁荣、 高水平管理”的 “四高”要求,全面加快城南新区开发和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先后新建城市主干道14 条,改造老城区道路14 条,凤凰广场、龙岗园林、 月河人工湖等市政工程相继建成,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强势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同时,先后强力推进涧池、漩涡等6 个重点集镇、 46 个新农村示范村、 67 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使重点村达到“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路)、 “四化”(道路硬化、造林绿化、村庄亮化、整体美化)、 “四通”(村村通公路、户户通自来水、通、通电视)、 “六进村”(方针政策进村、法律法规进村、科技知识进村、先进文化进村、市场信息进村、文明习惯进村)标准,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 4 -—— 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4.8 万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 、 “蛋奶工程”等优惠政策,汉阴中学迁建顺利推进,职教中心、实验小学建成投用,15 所灾后恢复重建学校按期完工,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有序进行,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成功举办五届油菜花节,9 个乡镇文化服务站、4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82 个农家书屋建成投用,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县中医院、18 所乡镇卫生院、 179 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110 个村级预防接种点全面建成使用全县23.4 万人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1.74 万人享受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搬迁移民1.86 万人, 3.57 万人实现脱贫3.1 万城乡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2386 户“五保户”得到集中供养,1142 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众享受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群众“上学难、 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低生育水平不断巩固,平均人口出生率、 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8.03 ‰和 2.18 ‰,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减灾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有力战胜了“5〃12”地震灾害及“ 7〃18”特大暴雨灾害,社会保持安定和谐,2009 年被授予“省级平安县” 。

      双拥工作成效显著,成功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 称号慈善、残疾人等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授予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 、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改革大步迈进财税、金融、投融资改革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流转土地 3.6 万亩,流转水面5000 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确权林地107万亩,签订或完善林地承包合同4.6 万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有力推动了法治、服务、高效、廉洁政府建设 招商引资实现质的飞跃,累计到位资金18.9 亿元,- 5 -其中投资5000 万以上的项目6 个,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纵观“十一五” ,是汉阴历史上投资强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为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突破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实现“十二五”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大环境看, 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将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 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步伐加快,为汉阴改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西康高速、川陕界高速、十天高速、西康铁路二线、阳安铁路复线相继建设,汉阴与关中、成渝、江汉等经济圈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 大中城市对汉阴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将更加强劲,我县绝对值年均增长 (%)2010年年均增长 (%)一、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11.212311% 以上28.4513.4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4.276.38.358.2第二产业 (亿元)2.575.710.1518.5第三产业 (亿元)4.369.19.9414.8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4.99.851522.3235.4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236629007.7804627.7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3.305.815.27.9519.1五、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183926007405317.1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6593880061459017.2七、人口自然增长率 (‰)0.59≤3.04.12八、城镇登记失业率 (%)3.4≤3.33.5注: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为当年价格,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汉阴县“十一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2005年规划目标实现情况- 6 -面临着接受“三大经济圈”辐射、承接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

      从自身看,汉阴地处“一体两翼”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努力,汉阴的发展思路更为明晰,发展条件显著改善,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开放开发步伐加快, 谋发展、增收入、促和谐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为汉阴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当前,汉阴的发展基础已优于历史任何一个时期,完全有条件、有潜力由率先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汉阴经济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为突出的矛盾经济总量少、 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居民收入低;资金、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等问题亟待解决城乡统筹发展压力较大,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繁重全县上下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适应发展新要求,顺应群众新期盼,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魄力,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富民强县的新篇章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二五” 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着力构建 “绿色产业、 特色园区、 宜居城镇、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民生保障”六大支撑体系,打造“新型建材、富硒食品、园林县城、三沈文化、油菜花节”五张名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跟进全省步伐,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汉阴。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7 -——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切实做到从汉阴基本县情出发,遵循发展基本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方法统筹处理各种关系,推动汉阴经济社会实现发展的跨越——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县30 多万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必须坚持第一要务、产业兴县 切实做到以加快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立足汉阴资源优势,加快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培育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后续发展及政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必须坚持生态立县、循环发展切实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广泛采用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建设方式,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城镇承载按照县城、集镇、新农村“ 三位一体 ” 、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壮大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功能, 逐步转移和妥善安置农村人口,满足城乡人民享受城市文明和现代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 带动农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