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2017年高考课标卷诗歌真题详解.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2311109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8 年高考诗歌鉴赏1、 【2017 新课标 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1)) ..BEBE B B 项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 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E E 项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 成””说法错误,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说法错误,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

      和使命感 2 2))①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动中见静,越发见出 考场的庄严寂静;考场的庄严寂静;③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 【2017 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 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 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 分) 【【答案答案】】 1 1)) ..BDBD B B 项,项, ““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错,D D 项,项, ““要展示出谦恭的要展示出谦恭的 君子风度君子风度””错,苏试是在告诫苏辙不可追求盛名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错,苏试是在告诫苏辙不可追求盛名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 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 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2 2))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 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答案答案】①】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 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 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 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解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 2323 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

      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23 岁进入仕途,从此宦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宋史··苏辙传苏辙传》》说:说: ““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辙此去,苏辙此去, 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凌 风雪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 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

      学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学& &科科& &网既指子由之网既指子由之 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 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 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 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 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 殷盼归。

      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 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3、 【2017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两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 “短李” 李 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 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 分) 【【答案答案】】 1 1)) ..CDCD C C 项,项,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诗题为错,诗题为““戏赠戏赠”” ,所以,所以 作者并无此意作者并无此意D D 项,项, ““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说法有误,此句中隐含的是说法有误,此句中隐含的是 作者对自己命运不公的牢骚作者对自己命运不公的牢骚 2 2)) ..①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②诗歌诗歌 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4、 (2016 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两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 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 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答案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 3 分)作者以分)作者以 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 3 分)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案答案】】 ①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 歌颂;歌颂;②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失落。

      武之地的失落 5 5、(、(20162016 年新课标年新课标ⅢⅢ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 阵云:战争中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