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主要国家民技军用战略探析工业与信息化标准网.doc
13页世界主要国家”民技军用”战略探析“民技军用”是指把民用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民用产品与服务转化为军用,用于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民技军用” Z所以是个战略问题,是因为它涉及 到国家和军队的报高层面,涉及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军队 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本文将探究世界主要国家实施“民技军用”战略的时代背景、具体 动因、主要做法和保障措施一、各国实施“民技军用”战略的大背景1.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冷战结束示,世界主要国家启动和加速推进新军事革命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这是推行“民 技军用”战略的最重要背景在新军事革命条件下,国防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化 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与“民技军用”是一对“命运共同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是指军队的信息化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在武器装备发展方 面,把机械化武器装备体系改造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在军事理论创新方面,以机械化战 争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提高为以信息化战争为核心的军事理论;在军事人才生成方面,大力培 养信息时代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员;在军事组织体制调整方面,逐步建立信息化军队特有的 体制编制;在后勤保障方面,全力打造“可视化、精确化后勤”。
在这五方面的内容中,发 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是一项最根木、最核心、最艰巨的工作各国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所用的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自何?据国外军事专家 佔计,美、英、法、徳、口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要的高新技术X0%〜 90%来自地方企业,10%〜20%来自军方自己的科研院所2. 民用高技术的发展快于军事高技术各国实施“民技军用”战略的另一个大背景是,在信息时代快步走来的今天,民用高技 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快于军事高技术;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 所需耍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核心信息技术,大多掌握在地方高技术企业或公司手中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快于军用高技术的主要原因:一是地方企业为经济和科 技发展的主体,其民用信息技术研发费用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军用信息技术如美国,军用信 息技术研发开支占全美信息技术研发开支总额的比例,从1960年的50%下降到1970年的 33%, 2003年又进一步降至15%0英、法、徳等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二是民用信息技术 产品市场广阔,竞争激烈,需要量大,使用实践检验验证的机会多三是民用信息技术企业 创新体系健全灵活,技术发展快,创新成果多。
3. 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军民两用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当今的高技术阶段,大部分技术己具有了军民两用性,纯军事技术 己经很少高技术中的信息技术,军民两用性更强,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军民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是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显示、分发、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电了 技术、高性能存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探测技术、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 络技术等所有这些信息技术门类都既可民用,用于建设电了商务系统、电了政务系统、金 融信息系统、电力信息系统等各行各业的信息网络系统;也可军用,用于研制信息化或智能 化武器的微观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军队的S种幺观信息网络系统,特别是全军性的综合信息系 统据国外军事专家估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采用的各种高新技术中, 纯军事技术所占的比例不到15%,军民两用技术占到85%以上美、英、II等发达国家在 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各种军事信息系统时,部胃接从市场上或民间科技工业部 门采购高技术设备,如通信器材、各种计算机、各类计算机软件、安全防病毒软件、卫星图 像分析设备,等等二、各国实施民技军用战略的具体动因世界主要国家推行“民技军用”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对全社会或国家高新技术资源进行 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以求达成军地双赢;利用民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 军民两用性和先进性,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进而尽快建成信息化军队。
具体地说, 各国重视“民技军用”有以下动因:1. 可利军利民,达成军地双赢实施“民技军用”战略,在国家层血整合民用高新技术,将其用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 设,是利军利民的大好事,可达成军地双赢,既可加速国防与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也有利 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军事专家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向前发展,有两股推动力量:一・股是国家信息技 术的发展,另一股定国家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国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使军队信息 化建设水平“水涨船高”,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国家信息技术的 发展,可真接加快军队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速度而国家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也 有赖于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民营信息技术企业或公司是国家信息技术产业的 主体在发展中国家,民营信息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国家信息技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民营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军方的支持在西方发达国家,军 方从三个方面帮助民营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一是为民营高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高 新技术,不断进行风险投资,使其永葆技术创新活力;二是对高技术产品的工艺和技术性能 指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从而为民营高技术企业培养了掌握先进技术、具有丰富经验的 高素质科技人才;三是加强与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合作,尽可能多地采购其产品,利用其技术, 为其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2. 可大量节约用于科研生产的军费开支各国实施“民技军用”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大幅度节约国防开支因为,采用现成的民 用高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发展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或对I口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使新技术 研究和开发的需求减少,可以大量节约武器装备的前期开发费川;军方不必再投入巨额资金 开发军事高新技术,只要利用民营高技术公司的技术储备就可基木满足需要;向民间企业或 公司购买“货架产品”和“现成服务,比军方自己研制军需物资和事事自己去做更省时、省 力、省钱美国发展军事信息系统都采用Intel、PowerPC、ARM、MIPS芯片,ISA、PCL、VME、 CPCI总线,以及Windows、Solaris、VxWorks等操作系统,如果军方白行研制这些核心信 息技术产品,至少要投入数千亿美元英国国防采办局指出,对于那些技术风险低、无需严 格审杏的项目,肓接从市场上采购相关产品,可节省采购费20%o通过实施“民技军用”来节省军费开支,对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因 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造价要比机械化装备高得多,很多国家就是由于军费不足而迟滞了武 器装备信息化建设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艘航母造价为5500力美元,一架作战飞机50 力美元,一辆坦克7力-美元;到了 80年代,由于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上升,一艘 核动力航母造价为40亿美元,一架F・22野猛禽冶战斗机为1.3亿美元,一架B・2隐形轰炸 机为21.6亿美元,一辆M1A1主战坦克为250万美元。
而美国主导、多国参与开发的第五 代战机要要F35投资总额达2450亿美元3. 可降低投资风险,缩短信息化武器装备列装时间现在,很多民用高技术产品开发成木低廉,标准升级迅速,只需投入少量资金提高其性 能指标就能达到军用系统的要求于是美、英、口等国为了降低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研制风险 和开发成本,实施了 “民技军用”战略,大力促进民用技术向军用转化,把民用高技术纳入 国防科技领域例如,美军使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从民用领域引进的美国防部承包 商就是由于直接采用现成的商用软硬件,大大缩短了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研制时间鉴于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风险高、投资大、研制周期长的特征,美、英、法等国国防部 在装备采办方面采取的策略是,能够利用民用标准和民用技术的就尽量利用这样做的好处 是,不仅使有限的国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还可最大限度地分散国防投资的巨大风险西方主要国家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尽快拿到质量合格的军品,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做法:•军方在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特别是军事信息系统时,让拥有“成熟的民技成果”的民 间高技术公司参与其中,研制一种或数种分系统由于相关高科技公司有良好的技术储备, 能很快拿出相关产品,因而可以加快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研制进稈。
•军方就某一军事技术开发项日,在提出战术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后,直接向相关有实力、 有信誉的民营高技术企业订货由于这些企业可很快研制出相关产品或信息化装备,因而可 大大缩短新型武器装备的列装时间•军方肓接从市场上采购信息技术产品作为军用,或稍加改造示再用于军事目的三、各国实施“民技军用”战略的主要做法1.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新军事革命条件下,要推进“民技军用”,就必须把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信息技术 开发公司纳入国防科技T业的范畴,消除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Z间的“壁垒”,寓 军工生产于民用工业,让民营企业在生产民品的同时研制以武器装备为主体的军品,建立开 放式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这是实行“民技军用”的根木保障, 是促进“民技军用”的基础性条件在世界备国中,美国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军民结合”的典型其国防科技工业 体系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家所有、政府经营的国营兵工厂,共有造船厂、飞机大修厂、军 械厂等73家,一般不生产民品,只占一国防部军品订货的不到10%二是政府所有、私人经 营的国有私人兵工厂,这类企业最少,只有67家三是民营军工企业,这是美国国防工业 的主体,约有2.5力〜3万家主承包商和5力家分承包商,其订货量约占国防部总订货量的 90%。
据统计,美国约有三分Z—的企业与军工生产有关,军工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五分2—,在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中有近二分之一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军工企业丿崔用 的工人约占一美国制造业工人总数的五分乙一另外,在美国,约有80%的航空航天工业企 业、70%的核能工业企业、60%的船舶T业企业、40%的电了工业企业、34%的电机工业金 业、30%的机械工业企业、10%的钢铁与石油工业企业,都从事相关的军品生产从世界范围看,“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T业体系的典型是口木和徳国这两个国家由 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很难大张旗鼓地发展独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于是便巧妙地包装民营企业, 把大部分武器装备研发任务和全部生产任务祁交给民营企业承担,逐步建立起“寓军于民” 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这种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好处是:将军丁•生产交给民企承担,可减轻 国家负担,政府不必再为维持国防工业而操劳;生产军品的民营企业往往承担部分武器装备 预研费用,可节约国防开支;众多民企承担国防科研与生产项bl,获得充足资金,有助于促 进企业自身成长,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几乎是全国的工业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等军 品的研发,有助于形成军品招投标竞争机制,从而降低成木,提高质量;生产军品的企业以 民需面貌出现,便于进行国际技术交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的推动下,俄罗斯为了推行“民技军用”战略,也启动了建立军民一 体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进程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将部分军工企业出借给私人,实行军 工企业股份化、私有化;推进“军技民用”,让军工企业在保留核心军工生产能力的同时生 产民品;改革调整国防丁业综合体,组建大型军工集团公司,实行国防T业集团化2.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在新军事革命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的绝大部分军事技术同时也是民用技 术据统计,85%的核心军事技术是民用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直接用于军事目 的鉴此,开发军民两用技术便成为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化,特别是“民技军用”的重要举 措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 济的发展美国会一份研究报告称,航天技术的二次应用,毎投入1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