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ppt
66页第五章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5.1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态学•5 .1.1群落特征•5.1.2群落生态学•5.1.3群落的性质5.1.1群落生物特征•1.群落的定义•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群落•一定地段上多种生物组成的集合群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的是(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昆虫、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昆虫D、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部生物D D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包括这个区域内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所有的生物有的生物各种生物种群各种生物种群2.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结构•(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4)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物种群落中物种______的多少的多少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林不同群落的物种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数目和和类别类别有差别有差别数目数目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物种的数目_______,群落的结构也,群落的结构也_________。
武夷山武夷山 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低等植物低等植物 840 840种种 低等植物低等植物 670 670种种 高等植物高等植物 2888 2888种种 高等植物高等植物 139 139种种 动物动物 5000 5000种种 动物动物 1000 1000种种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475 475种种 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愈多愈多愈复杂愈复杂5.1.2群落生态学 以生物群落为对象,研究群落的这 些特征的生态分支就是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研究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构、机能、分布、演替及群落分类、排序等问题5.1.3群落的性质 •1地段有多大•2怎么划分•3是客观还是主观•1.1.机体论:机体论: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命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个有组织的生命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是一个有机整体。
而且重复出现,那样,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重复出现,其出现是必然的,是特定的组成、结构其出现是必然的,是特定的组成、结构和特征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机体论的理论依据机体论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相对稳定阶段的成长过程; 在群落中,有些种群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只能在一定的群落中而不能在别的群落中生长 他们和有机体一样具有明确的边界,而且与他群落是间断的、可分的,他们独立存在,可重复出现可以像物种那样进行分类2.个体论个体论 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个体论的理论依据 群落的存在、组成及结构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性是连续的群落是连续的,群落之间不具明显的边界 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人们研究的群落单元是连续群落中的 一片段 不连续的间断情况仅仅发生在不连续的生境上,如地形、母质、土壤条件的改变。
在通常情况下,生境与群落都是连续的5.2群落的组成•5.2.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5.2.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5.2.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1.群落的组成成员•(1)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2)建群种:吧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中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一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的其他组成成员•(3)关键种群落中有些生物种虽然生物量及丰度不高,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整体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其较大作用•(4)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起着一定作用的物质在复层群落在中,他通常居于较低的亚层•(5)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伴存,但在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不起决定主要作用•(6)罕见种或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有些偶见种的出现具有生态指示意义,可能是入侵种,也是是衰退的残遗种3.群落的生活型•饶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1)高位芽植物,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较高的枝条上,如乔木,其中根据体型又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矮型。
•(2)地上芽植物,植物额芽或顶端位于地表或近地表处,因而受土表或残落物保护•(3)地面芽植物,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保护,地下部活着,并在地面有芽•(4)隐芽植物,植物芽位于土表下,或水中•(5)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良好的季节生长,他们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季节5.2.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1密度•2多度•3盖度•4频度•5高度•6重量•7体积1.密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一般对乔木、灌木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计算,根茎植物以地上枝条计数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之和的百分比称作相对密度• 密度 D=q/R•Q为某一特定种的个体数•R为统计地总数,即包括物该种样地2.多度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计指标,多用群落内草本植物的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七级制多度,即:•(1)Soc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2)Cop3 数量很多•(3)Cop2 数量多 •(4)Cop1 数量尚多•(5)Sp 数量不多而分散•(6)Sol 数量很少而稀疏•(7)UN 个别或单株 3. 盖度•盖度分为投影盖度和基盖度两种•(1)投影盖度植物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积,称为投影盖度,可用目测法和量测法。
目测法是将盖度的百分比表示,即一种植物的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占总的面积的百分比量测法事将乔木树冠直径测出长轴和短轴长度,去平均值,算面积•(2)基盖度 植物基部着生的面积,称为基盖度草本植物的基盖度均以离地1英寸处草丛的断面积计算,对树木的基盖度,是测树干距地面1.3米的直径来计算4.频度•频度是含有某个特定种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百分数,•F=r/R×100℅•它反映的是群落中各种植物在水平分布是否一致,从而说明植物与环境或植物间的关系群落中的某一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的百分比,即为相对频度5.高度、重量、体积 高度高度 常作为量植物的一个指标,测量时取其自然高度或绝对高度,藤本植物测其长度 重量重量 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的,可分为干重与鲜重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种循环研究中,这一指标特别重要 体积体积 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在森林群落研究中,这一指标特别重要在森林经营中通过体积的计算可以获得木材生产量(材积)6.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重要值 表示一个种在群落里的地位和作用•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该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和•相对盖度=该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和5.3 群落的结构•5.3.1群落的外貌•5.3.2群落的水平结构•5.3.3群落的垂直结构•5.3.4群落的时间结构•5.3.5交错群落与边缘•5.3.6岛屿效应•5.3.7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1)植物的生活型• (2)组成物种优势种植物和优势种的多少堆起来的外貌起决定性作用•(3)植物的季相• (4) 植物的生活期 如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组成的群落,外貌不同 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一般很少呈现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一般很少呈现均匀型分布,在多数情况下群落内各物均匀型分布,在多数情况下群落内各物种尝尝形成局部范围相当高密度集团的种尝尝形成局部范围相当高密度集团的片状分布或斑块状镶嵌片状分布或斑块状镶嵌。
5.3.2 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 受水制约,芦苇、 受水制约,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红树、在浅水或水边;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松、杉、柏树等能近;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旱的沙漠鸭子、青蛙旱的沙漠鸭子、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活动,而鹰、黄羊、沙活动,而鹰、黄羊、沙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由活动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有三方面的原因•(1)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 风布植物、动物传布植物、水布植物分布可能广泛而种子较重或无性繁殖的植物,往往在母柱周围同样是风布植物,在单株、疏林、密林的情况不同•(2)环境异质性 由于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结构、水分条件的异质性导致动植物形成各自的水平分布•(3)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食动物明显的依赖它所取食的植物分布还有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等结果乔木层乔木层灌木层灌木层草木层草木层地被物层地被物层5.3.3 群落的垂直结构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
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思考思考:在池塘生物群落中,存不存在垂直结构?:在池塘生物群落中,存不存在垂直结构? 例例1 1、八面山、八面山( (在湖南桂东在湖南桂东县县) )海拔海拔20422042米,米,800800米以下为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800800至至13001300米为米为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13001300至至16001600米为米为针叶林,针叶林,16001600至至18001800米为灌木米为灌木林,林,1800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 (地形地形) )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的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的 群落不仅地上部分成层,地下也具群落不仅地上部分成层,地下也具有成层性有成层性 群落层次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群落层次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生活型生活型。
植物植物动物动物上上:杜鹃:杜鹃等等中中:啄木:啄木鸟等鸟等下下:画眉:画眉等等分层现象,保证群落在单位空间内充分利用自分层现象,保证群落在单位空间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种种群群与与生生物物群群落落小小结结种群种群概念: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概念: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 个体的总和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群落群落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 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结构结构垂直结构: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垂直结构:不同种群在垂直方 向上的分层现象向上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 向上的分区现象向上的分区现象特征特征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群落有一定的( ))A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A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 A. 有效避免竞争有效避免竞争 B.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D. 以上都正确以上都正确D D关关于于生生物物群群落落的的结结构构,,以以下下不不正正确确的的是是(( ))A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D D..在在水水平平方方向向上上,,不不同同地地段段的的生生物物种种类类分分布布有差异有差异C C5.3.4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在时间上是有规律变化的 气候四季分明的温带、亚热气候四季分明的温带、亚热带地区,植被的季节变化是时间带地区,植被的季节变化是时间结构最明显的反映,这种随气候结构最明显的反映,这种随气候季节交替,群落呈现的不同外貌季节交替,群落呈现的不同外貌称为称为群落的季相群落的季相。
5.3.5 交错群落与边缘•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增大了交错区的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叫边缘效应⑴ 岛屿的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S=cAZ lgS=lgc+z(lgA)式中:S为物种数,A为岛屿面积,z、c为常数岛屿面积越大容纳生物种数越多的效应成为岛屿效应主要与生物的迁入和迁出有关⑵ 生境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 5.3.6 岛屿效应岛屿效应MacArthur 的平衡说•迁入率曲线与灭亡率曲线交点上的种数,即为岛上预测的物种数根据平衡说,可说明下列四点:•(1)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变化•(2)这是动态的平衡,灭亡的种被新迁入的种代替•(3)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4)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种数逐渐降低5.3.7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平静的中断,正常过程的打扰生物群落不断经受着各种随机变化的事件有些学者认为干扰扰乱了顶级群落的稳定性,使演替离开了正常的轨道而近代多数生态学家认为干扰时一种意义的生态现象,她引起群落的非平衡特性,强调了干扰在群落结构形成和动态的作用。
5.4群落的演替•5.4.1群落的演替概念•5.4.2演替序列•5.4.3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5.4.4顶级群落5.4.1群落的演替概念•某个群落的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演替2.演替的特征演替的特征•(1)群落演替是有一定方向规律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作用,发生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变化•(3)物理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演替的类型、方向和速度,但演替是群落本身所控制的•(4)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顶点3.演替中的某一物种变化•(1)互不干扰阶段•(2)互相干扰阶段•(3)共摊阶段•(4)进化阶段4.演替的类型 根据起始基质性质不同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是在从来没有生物的原生裸地火水体开始的演替,又叫初级演替沙丘、湖底等从岩石或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又叫旱生原生演替:从河湾湖底开始的又叫水生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被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5.5.2 演替序列•1.演替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种过度性的群落所出现的时期,称为系列期•(1)系列期内物种不断更替,早期出现的物种称先锋物种•(2)中期出现的物种称过渡种或演替种•(3)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在顶级群落中的物种称为顶级种。
先锋期先锋期发展期发展期顶级群落顶级群落2. 演替序列 (1) 旱 生 原 生 演 替 序 列地衣群落阶段苔藓群落阶段草本阶群落段木本群落阶段裸 岩 阶 段裸 岩 阶 段旱生原生演替旱生原生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演替的类型地衣群落阶段地衣群落阶段苔 苔 藓 藓 阶 阶 段段• 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 木 阶 段灌 木 阶 段森 林 阶 段森 林 阶 段请思考请思考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本植物和灌木吗?1. 1. 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地衣由地衣由真菌与蓝菌或绿藻真菌与蓝菌或绿藻所组成所组成, ,其中真菌扮演着决定性其中真菌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的角色. .首先是真菌提供一个保护层首先是真菌提供一个保护层, ,这样藻类不至被晒或这样藻类不至被晒或干死干死, ,藻类以其光合作用所获糖分除自用外还提供给真菌藻类以其光合作用所获糖分除自用外还提供给真菌. . 也就是说它们也就是说它们首先能环境极首先能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其恶劣的地方生存下来并改生存下来并改造了那儿的生造了那儿的生存条件,为其存条件,为其它生物的进驻它生物的进驻提供了基础提供了基础地衣的这一特地衣的这一特性有重大的生性有重大的生物学理论价值物学理论价值和生态学上的和生态学上的实际意义实际意义. .有时人有时人们将地们将地衣称之衣称之为陆地为陆地生态环生态环境的开境的开路先锋路先锋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 土土壤,并积累起壤,并积累起 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是存在的裸岩上的演替裸岩上的演替小结:小结:裸岩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乔木阶段)) 2水生原生演替序列自由漂浮植物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⑶⑶ 次次 生生 演演 替替 序序 列列次生演替次生演替5.4.35.4.3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 群落演替的条件群落演替的条件⑴⑴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步和动物的活动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步和动物的活动性性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性性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⑵⑵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⑶⑶ 种内种间的关系是演替的催化剂种内种间的关系是演替的催化剂⑷⑷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诱因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诱因⑸⑸ 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2.演替的趋势演替的趋势能量生物量、有机质增加,净生产量减少,呼吸量增加,生产量与呼吸消耗趋与相等物质循环 物质封闭循环,保持养分能力加强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数目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生态位分离化,K对策生物逐渐取代R对策生物,成为优势种稳定性稳定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