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重庆市大足迪涛学校物理八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附答案.doc
11页2024届重庆市大足迪涛学校物理八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撞击造成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关于造成陨石坑大小不一的因素,下列猜测不合理的是( )A.陨石的质量 B.陨石的撞击速度 C.被撞处的硬度 D.被撞处是否在阴影中2.加油站贴有“禁止吸烟”、“请不要使用”等警示语.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3.如图右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4.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 B. C. D.5.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而这些“白气”又会消失,在“白气”产生与消失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液化 B.汽化 升华 C.汽化 液化 D.液化 汽化6.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7.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R1>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比较,R1的电流大于R2的电流B.甲、乙两图比较,R1的电功率大于R2的电功率C.乙、丙两图比较,乙图中R2的电功率较大D.丙图中,R1两端电压小于R2两端电压8.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
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9.将一金属块(ρ金属>ρ水)浸没在装满水(ρ水=1.0×103kg/m3)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0克若将其浸没在装满酒精的容器中(ρ酒精=0.8×103kg/m3),关于溢出酒精的质量(不考虑实验操作中其他因素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等于8克 B.可能大于8克C.一定小于8克 D.可能小于8克10.晓燕在学校冬季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夺冠,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7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6.5m/s,则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7m/s B.6.25m/sC.6.75m/s D.6.5m/s11.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衣柜中的卫生球用久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华形成的12.中国(长沙)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简称“长沙智博会”)8月20号在长沙举行,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区分机器人和工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二、填空题13.小芳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
她用两个相同的烧瓶,分别在烧瓶外壁涂上一层白色(左)和黑色(右)的广告颜料(如图所示),在烧瓶中装入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一起放在阳光下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照射相同的时间后,发现黑色烧瓶中水的温度较高由此可知,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的强弱与物体的______有关14.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高”是指_____1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噪声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16.射水鱼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喷射出1m多高的水柱,将小虫击落水中吃掉如图根据你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它在水下向水面上的小虫喷水时,喷射的方向应该是对准看到小虫_________(选填“下方”、“上方” ),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引起的三、实验题17.(8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丙b、c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___________℃,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___不同18.(8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l9395979999999999…(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________;(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___________(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沦 ②减小实验误差19.(8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 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______(选填“正立”、 “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 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 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_______ cm 刻度线处,可 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等大”) 的实像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 A 处,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烛焰的像又会变清晰四、作图题20.(8分)请在图中画出细线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图示位置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_____)21.(8分)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五、计算题22.(10分)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23.(12分)如图所示为音叉在空气中传播时的波形图,其中最凸起的点称为波峰,最凹下的点称为波谷,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符号)波长与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是:波速=波长×频率,即v=λf,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耳听到的频范围是20Hz﹣200000Hz,那么,人耳听到声音的波长范围是多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题目详解】A.陨石的质量越大,在速度相同时动能就越大,在撞击时做功越多,所以造成的坑就会越大,因此这一猜测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B.陨石的撞击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时动能就越大,在撞击时做功越多,所以造成的坑会越大,因此这一猜测合理,故B不符合题意;C.被撞处的硬度越大,越不容易形变,相反,被撞处的硬度越小,则越容易形变,所以被撞处的硬度会影响陨石坑的大小,因此这一猜想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D.被撞处是否在阴影中不会造成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故与之无关,因此这一猜测不合理,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B【题目详解】汽油在常温下呈液态,其物理特性是易挥发,即会由液态的汽油变成气态的油蒸汽——汽化,同时,其着火点低,遇到火花就会发生爆炸.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3、B【题目详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选B.4、C【题目详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ABD,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是凹透镜5、D【题目详解】冰箱中气体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气体会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物质的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白气”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选D.6、A【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题目详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题目点拨】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7、C【题目详解】A.甲、乙两图比较,根据可知,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R1的电流小于R2的电流,故 A选项错误;B.甲、乙两图比较,根据可知,电压相同,电阻大的电功率小,故B选项错误;C.乙、丙两图比较,图中R2的电功率为,由于电阻相同,丙图串联分压,故电压比较小,故丙图的R2的电功率比较小,乙图中的R2的电功率比较大,故C选项正确;D.串联电路,根据串联分压,电阻大的电压大,故R1两端电压大于R2两端电压,故D选项错误。
8、A【题目详解】加在饮料中的冰块熔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此物态变化为熔化,熔化吸热,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的更多9、A【题目详解】ρ水=1.0×103kg/m3=1g/cm3,由 可得,金属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杯子中,溢出水的体积:因金属块的体积不变,所以金属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杯子中,溢出酒精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V酒精=V水=10cm3ρ酒精=0.8×103kg/m3=0.8 g/cm3,溢出酒精的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10cm3=8g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择A选项10、B【题目详解】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故选B11、B【题目详解】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是厨房内的水蒸气遇到镜片后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形成的,这是液化现象,故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了,是由固态变成气态挥发掉了,属于升华现象;故B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是冰块由固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