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共10页).docx
10页部编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部编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毫无关联,毫不在乎最终葫芦被蚜虫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接下来xx搜集了部编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部编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本设计基于故事性文本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低年段阅读教学的关键,努力实现识字与写字、朗读中随文识字、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的巧妙融合,于情趣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言语表达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识记“葫、芦、感、怪”等生字;理解“谢”“赛”“盯”“自言自语”4个词语的意思;指导难写的生字“谢”,巩固左窄右宽字的书写规律,重点指导“谢”字两部分的长短变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3、在开展“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讨论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认识葫芦,指导“芦”在词中读轻声再借助图片,识记“藤”字进而扩词积累:黄瓜藤、南瓜藤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跟葫芦有关的课文,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我”字斜钩是主笔,一定要舒展要”字最后一笔横要长芦”在这儿读轻声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尝试自学 1、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2、排列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有一天,他看见葫芦的叶子上生了蚜虫 邻居劝他治一治,可他觉得不用治 没过几天,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读懂“葫芦”的可爱及种葫芦人的喜爱 ⑴标画出描写这棵葫芦的样子的句子 理解“谢”字在本文中的意思——败落,并在本段中找“谢”的反义词——“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指导书写“谢”,巩固左窄右宽字的书写规律重点指导“谢”字两部分的长短变化 ⑵教师范读,了解“的”字短语的妙处,尝试运用“的”字短语 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范读配乐读) (引导学生用文中短语或句子说具体,并指导读) 谁能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我们听。
这样,谁还会读?(去掉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体会“的”字短语的妙处,进而练习 的大海 的天空中飘着的气球 2、读第4自然段,理解小葫芦的逐步变化 指导朗读,体会种葫芦人的伤心难过 3、质疑:那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都落了呢? ⑴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走进种葫芦人的内心 ①关注“心理活动”,读懂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儿也不在乎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进而换种说法——有几个虫子不用怕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表达的强烈情感 ②着眼“动作”“语言”,体会种葫芦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理解“盯”的意思,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对叶子上的蚜虫不屑一顾 理解“自言自语”“赛”的意思,并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体会种葫芦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从而指导读好种葫芦人的话 ⑵学习第3自然段,进而读懂种葫芦人的内心 ①指名分角色朗读,识记“感”“怪”了解无论是竖心旁还是心字底,都是内心的一种感受 ②指名读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治虫?用自己的话说说进而指导朗读(重读:葫芦) ③变换句子,对比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发现两个句子意思一样,表达的语气不一样。
体会反问句的情感更加强烈,更能表现出种葫芦人的奇怪和对邻居话的不可理解 (四)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师:老师就不明白了,既然,种葫芦的人口口声声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生:因为这个人只盯着小葫芦,不管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叶子和小葫芦有什么关系吗? 师:(板书:相互联系叶子可以制造营养输送给小葫芦,叶子被蚜虫吃光了,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只好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看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五)回归全文,复述故事 读了故事,若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那可就厉害了谁能借助这四句话,四幅图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谁愿意做故事大王?(学生复述故事) (六)布置作业 续说故事: 第二年,假如种葫芦的人重新种了一棵葫芦,小葫芦又长了蚜虫,他会怎么做?编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部编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会写“言、每、治”等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题,采用多种方式认识生字,认真书写生字。
2、采用变序阅读法,由事情的结果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1)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大家都已经读过课文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学活动(2)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看63页插图,学习第一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看64页课本插图,学习第四段 (1)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3、那么这个人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从课文里面来找找答案吧,好吗? 教学活动(3) 1、自学第二段。
(1)指明学生读第二段,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师解释: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2)他看见叶子上长蚜虫怎么说的?比较: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意思一样,但第一句语气更强烈指导学生第一句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3)“快长呀,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说明他的心情急切 2、小组讨论第三段 (1)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5)、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教学活动(4)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
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教学活动(5) 生活中或是学习中有没有不听别人劝告的事情,请你们说一说,把它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蚜虫→及时治→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让学生来学习,我主要是围绕: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我再顺延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 一自然段学完后,我又从图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 部编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第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