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杉正极材料.docx
21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杉杉正极材料 1.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8月,注册资本7750万元,前三大股东分别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直属信息产业部)、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直属天津发改委)等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制、开发和规模化生产 公司目前员工人数为310人,其中研发团队共计80余人,国家特贴专家3人,拥有国家高级职称的人员有20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2.湖南杉杉户田新材料有限公司 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于XX年11月正式成立,XX年引进“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及“日本户田工业株式会社”投资参股,正式更名为“湖南杉杉户田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万公司专业致力于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与生产,拥有年产10000吨锂电正极材料的生产规模 公司员工有303人,其中科研人员60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7项,全部都为国家发明 3.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5月,目前注册资本21000万元,是国内唯一一家集上游原材料冶炼加工到下游产品研发生产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已形成以钴酸锂为主导产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群,主要产品包括钴酸锂、锰酸锂、锂镍锰钴 氧(三元材料)等,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以中南大学为背景,拥有员工370人,其中科研人员8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博士七名,硕士十名,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4.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于XX年4月成功登陆创业板,目前注册资本16000万元,主要从事钴酸锂、多元材料及锰酸锂等小型锂电、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共有员工574人,技术人员104人,学历在研究所及以上的有87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5.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由东圣投资和北京大学合作于1999年创建成立,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组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挂靠北大化学院的博士后流动站,员工320人,科研人员63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1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6.中信国安锰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4月,注册资金亿元,控股股东为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员工有220人,其中科研人员63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7.厦门钨业海沧分公司 厦门钨业海沧分公司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是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母公司,成立于XX年9月公司主要从事钨系列产品及能源新材料的生产与研发 公司员工有206人,其中科研人员19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 7项 8.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金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制、生产、销售高性能二次电池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注册资金7500万元,总资产近6亿元,已形成以钴盐及正极前驱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为主导的多层次产品结构 公司员工有390人,其中科研人员60人,建有锂电材料研发及锂电研发两大工程技术中心,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16项 9.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端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XX年12月,公司由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注册资本三千万元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锰酸锂研发和批量生产的企业之一,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能源所以及国内外著名企业技术合作现有员工有120人,其中科研人员19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10.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于XX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500万,是专业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依托中南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目前员工人数为60人,其中科研人员10人,拥有教授1名,博士3人,硕士3人,截止XX年6月8日,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发布时间:XX-9-23查看次数:272信息 业内人士介绍,锂电池产业链中,市场容量最大、附加值最高的是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的30%以上,根据材料不同,毛利率低则15%,高则70%以上 目前,全球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生产厂商来自于美国的Valence、A123和天津斯特兰。
两家美国公司合计产能在1000吨左右,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但都不对国内客户提供电池材料 今年上半年,新建产能达产后,斯特兰将具备XX吨/年的产能,成为全球第一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同时计划在XX年将产能扩张到4000吨/年 此外,烟台卓能、北京锂先锋、苏州恒正、北大先行、合肥国轩、深圳贝特瑞、新乡华鑫、新乡创佳等公司都在从事磷酸铁锂材料的生产,但产能难与斯特兰相比 有业内人士预计,XX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初期,磷酸铁锂的年需求量将超过万吨而根据A123的预测,到XX年,全球磷酸铁锂的供给缺口将达到10万吨,严重供应短缺 段镇忠介绍,XX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只有700吨,XX年增长到1800吨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的增量上来看,每辆混合动力轿车需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50-100公斤,纯电动轿车和混合动力客车需用磷酸铁锂材料200公斤左右 据悉,XX年比亚迪向斯特兰采购了约200吨磷酸铁锂,占其当时产量的50%以上,但用途基本为笔记本、、电动工具用电池,而非新能源汽车电池受经济危机影响,目前斯特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量为10吨/月,虽然缩减了产量,但仍有20吨左右库存等待消化,“再也不是比亚迪天天打催货的那番情景了。
斯特兰销售经理李积刚介绍,目前磷酸铁锂的增量市场主要来自于材料替代比如,一辆电动自行车的磷酸铁锂用量是1公斤,按XX年XX万辆的销量计算,如果铅酸电池全部被磷酸铁锂电池替代,则磷酸铁锂材料需求每年将增加两万吨 段镇忠认为,未来磷酸铁锂最大的需求会来自于太阳能、风力、水力的大型储能设施,“要比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的用量大多了,而目前还在用铅酸电池 李积刚认为,尽管混合动力汽车有政府补贴扶持,磷酸铁锂市场需求也要3-5年才能放量,“冒进的话2-3年内可以放量,除比亚迪外,其他汽车厂商短期内难有需求XX年是磷酸铁锂最佳的投资年,XX年是投资收获小年,往后收获很可能剧增 据悉,目前斯特兰磷酸铁锂材料生产成本为12万-13万元/吨,售价在15万-18万元/ 吨,产能进一步扩张后,毛利率可达到40%以上而国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售价高达30万元/吨 盈利前景,段镇忠认为,电池生产商的利润和规模的综合投资价值是最高的,比如比亚迪、比克电池段镇忠表示,“如果斯特兰做到1万吨的规模,收入15亿元的话,比亚迪的收入将是我们的10倍,产值150亿我们去年销售规模是XX万元,对应比亚迪的收入是2亿元。
但利润不好说 斯特兰总经理助理顾安娜评价,在发展磷酸铁锂电池上,比亚迪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其他像比克、力神也是非常大的电池厂商,它们就很犹豫,没有像比亚迪坚定地向前走 谈到锂电池革命,段镇忠表示,“、笔记本用的小型锂电池不用考虑发热、电流等问题而大型锂电池的电源管理难题可以由铅酸电池生产厂家来解决,因为它们有大电流的技术沉淀未来谁能够将两个技术嫁接,谁就会在全球市场上领先 负极材料谁具成长性 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比重较低,而且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行业前三甲企业是深圳贝特瑞、上海杉杉、长沙海容,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深圳贝特瑞是中国宝安()控股55%的子公司,是国内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其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价格为6万元/吨左右,市场占有率高达80%,居全球第二客户包括松下、日立、三星、TCL、比亚迪等130多家厂商 XX年,贝特瑞收购了天津铁诚公司,使其碳负极材料成本下降30% 杉杉股份()是贝特瑞的一大竞争对手杉杉股份在1999年开始涉足电池负极材料时采用CMS(中间相炭微球)技术,之后为降低成本转用人工石墨和天然石墨,此后,因为电池循环放电次数不高,又回到了CMS的技术上。
目前,杉杉股份的CMS价格每吨在10万元以上,年产能为1200吨 值得注意的是,贝特瑞宣传资料显示,具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500吨/年的产能而据其销售部门透露,目前贝特瑞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际产能为800吨/年,产量只有40多吨/年,主要给大型电池厂商实验供货,如天津力神、江苏双登等其产品价格比天津斯特兰贵,达到18万-20万元/吨据了解,其毛利率在60%以上 此外,中国宝安控股75%的天骄公司也从事正极材料的生产该公司主营钴镍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目前产量为800吨/年左右,销量650吨左右,XX年计划产能1400吨/年,增长来自于通讯电子类、笔记本等下游产品中对传统高成本的钴酸锂的替代 虽然两家子公司电池材料业务蒸蒸日上,但是受整体市场规模限制,对中国宝安上市 公司来说,来自电池材料的业绩贡献还难以依靠中国宝安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和医药,XX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超过90%,包括锂电在内的其他收入占比不到9% 在收入贡献方面,杉杉股份的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已达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超过40%据了解,杉杉股份也做锂电正极材料,但产能均为锰锂和钴锂,并非业界最为看好的磷酸铁锂,只是在技术上做了跟踪。
杉杉股份高层人士表示,目前镍氢电池的成本是6元/安时,而磷酸铁锂的成本是美元/安时,差距太大,用磷酸铁锂并不经济而且,目前磷酸铁锂产品应用时间不长,还需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锂电池需求量增大使正极材料销量将快速的增长 发布时间:XX-8-13查看次数:66信息 中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条件基本成熟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需求的扩大,正极材料行业销量将出现快速的增长,而国内的增速因为巨大的需求空间和现有的良好基础而高于全球增速 电池材料是锂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浪潮中凸显极高的投资价值而占据锂电池成本大约30%的正极材料由于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锂电池的性能,从而成为引领锂电池发展方向的重要载体 金融危机引爆锂电池革命:正极材料利润高 发布时间:XX-8-15查看次数:75信息 业内人士介绍,锂电池产业链中,市场容量最大、附加值最高的是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的30%以上,根据材料不同,毛利率低则15%,高则70%以上。
目前,全球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生产厂商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