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6岁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特点.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407559
  • 上传时间:2017-07-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0~6 岁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特点0 岁~3 岁对数的认识 3 岁前的幼儿对数量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当你左手拿 2块糖,右手拿 3 块糖,让幼儿选时,2 岁的孩子已知道拿较多的糖果在成人的影响下,3岁左右的幼儿逐步学会说出个别数词,并能凭借记忆,按一定顺序背出“5”以内的数字名称但这时幼儿只是口头上的唱数,还不能真正理解数的含义,即使他能逐一点数实物,也说不出这些实物有多少对量的认识 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主要靠感知,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分化、不精确3 岁前的幼儿基本认识不到物体量的差异 对形的认识 3岁前的幼儿可以认识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圆形 对关系的认识 数学以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对象,是对事物关系的抽象在数学中,关系到处皆是在这里只谈排序和样式问题排序和样式都是关系的体现,也是对关系的运用排序是指事物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样式是指有规则性的图案、声音或事件等的重复出现重复出现的单位就是样式的核心,构成这一核心的各个部分称为元素那么根据核心和元素的特点,样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重复样式,如树叶-小石头-铅笔、树叶-小石头-铅笔……和增长样式,如□○、□○○、□○○○…… 3 岁以下的幼儿完全没有排序能力,但他们会找出最大的与最小的物体。

      3 岁~5 岁对数的认识 3 岁~5 岁的幼儿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这时的幼儿逐步认识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比如 2 比 3 小,5 比 4 大3可以分成 2 和 1 等等,如果给幼儿提供可以操作的实物材料, 幼儿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这些都说明幼儿已在较低水平上形成了数概念 对量的认识 4 岁左右的幼儿一般能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差异,也能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表示相应的量,如“ 我抱着大娃娃 ”,并且感知物体大小的准确性有 所提高,能判断差别不太明显的一组物体中最大的或最小的物体但是,这一年龄的幼儿还不能认识其他量的差异,也不会用词语来表示他们对于高矮、粗细、长短、宽窄、厚薄等量的差别,往往都笼统地说成“大” 、“小” 对形的认识 3 岁~4 岁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且对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能根据成人提供的范例找出与之相同的图形 4岁~5 岁的幼儿能正确认识基本图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能不受图形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出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对关系的认识 3岁~5 岁幼儿的排序能力仍然较低,一般是任意排放物体 5 岁~6岁对数的认识 5 岁以后的幼儿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了数的“守恒” ,但这种认识局限于 10 以内的数他们能够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抽象运算并学会 100 以内的数数这一阶段的儿童已在较高水平上形成了数的概念,并开始从表象向抽象的数运算过渡 对量的认识 5 岁左右的幼儿感知量的精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区分和排列不同大小的物体,能较为精确地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粗细、长短、厚薄等,并学会用相应的词语来表示虽然此时幼儿能判断相等量,但尚缺乏对物体“量守恒” 的认识如果将等量的水倒在又高又细和又矮又粗的两个杯子里,他们很难判断两个杯子里的水是否一样多 5 岁~6 岁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量的各种特征同时对量的相对性有了较好的了解他们也逐渐能在逻辑的基础上理解量的可逆性和传递性关系 对形的认识 5 岁~6 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 ”,从而进行正确的判 断,同时能进一步理解 图形之间的复杂关系另外,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5 岁~6 岁儿童可以在一定的抽象水平上概括图形之间的关系。

      这一阶段儿童还能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并能正确地命名 对关系的认识 5 岁~6 岁幼儿虽可按长度或大小将物体排序,但却不是一种整体思考、有系统的排序,而是在尝试错误中完成排序任务幼儿时期较为容易掌握重复类型的样式,掌握增长类型的样式相对较难   3-6 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3-4 岁:   1.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或长短、形状等进行分类  2. 学会区分“1 ”和“许多”,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两个物体  4. 能从 5 个以内的物体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5.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6.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7.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4-5 岁:   1. 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高低、粗细、轻重等进行分类  2. 能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3. 学会正确地为 10 以内的物体点数  4. 认清10 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 认识比较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  6. 能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7. 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间的简单关系  8.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9. 能按指定的方向如向上、向下或向前、向后运动  10.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5-6 岁:   1. 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 正确书写 10 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3. 认识3 个相邻数的关系  4. 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5. 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6. 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7. 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8. 以自己为中心,学会区分左右,并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9.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10.学会看日历幼儿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数”的教育原则 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数数,了解数之间的关系如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数过往车辆 2.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认识数操作时,家长可做提问,如“你在这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量”的教育原则 1.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如让幼儿认识物体的轻重,可以先出示两样形状一样、材料一样、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出示两块材料一样、形状和大小不一样的物体,让幼儿感知和比较 2.利用儿歌和游戏,教授幼儿一定的量词,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形”的教育原则 1.儿童认识形体是在充分感知形体,获得有关形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再配合说出词,认识图形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儿童看一看,摸一摸,逐步抽象出形体的基本特征,并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述2.设计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形体,巩固对形体的认识,如奇妙的口袋、匹配、分类等等 3.通过分割和拼合,儿童能感知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已知形体的认识,如传统的七巧板游戏和折纸游戏 “关系”的教育原则 1.开展排序和样式活动幼儿的样式活动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进行,先是模仿,然后再让幼儿接着成人所提供的样式继续往下排,最后让幼儿创造自己的样式 2.以生活情境为素材,让幼儿自然地感知并很好地理解样式与排序 3.对于同样一个样式,不同的人可能发现不同的规律,从而给出不同的解释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让幼儿的思路具有流畅性与扩散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