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消化吸收教学课件.ppt

68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84876545
  • 上传时间:2024-09-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3.53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消 化 吸 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一、消化、吸收的概念及讲课要点(一)概念食物构成食物构成:蛋白、脂肪、淀粉、糖、维生素、矿物质消化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吸收吸收:消化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消化的两种方式消化的两种方式(同时存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消化道肌肉舒缩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推送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液中的酶,分解蛋白、脂肪、糖 (二)内容要点: 1、消化吸收的大概过程 2、重要的消化器官在消化吸收过程中 的作用特点 3、消化吸收过程的调节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二、参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器官组成及二、参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器官组成及 结构特征结构特征三、食物消化吸收的大致过程三、食物消化吸收的大致过程 口腔咀嚼口腔咀嚼(机械磨碎、唾液湿润消化、引起反射调节:启动胃胰胆囊肝活动) 吞咽吞咽15—20秒(由口腔到胃)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4—6h(机械磨碎、胃液混合、胃液化学性消化、)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吸收3—5h (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食糜与消化液成分混合、挤压肠壁充分接触、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吸收;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 吸收吸收:水、无机盐、糖、蛋白质、脂肪、胆固醇,消化过程基本完成)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10h左右(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功能吸收水分、消化残余物的存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四、与消化吸收相关的四个共性问题(一)消化道平滑肌:1 1、消化道平滑肌宏观的共性特征、消化道平滑肌宏观的共性特征: a、兴奋性(低):收缩的潜伏、收缩、舒张期长 b、节律性(差):离体收缩慢、节律不规则。

      c、紧张性 d、可伸展性 e、敏感于牵拉、温度、化学刺激;对电刺激不敏感2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征、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征: a、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波动大 b、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可形成节律性的自发去极化,特点:频率慢(胃3/min;回肠末8/min),波幅小(10-15mv),持续时间长(10秒左右) 产生的机理:肌源性、依赖于细胞膜钠泵 意义:使膜电位接近阈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c c、、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特点(与骨骼肌):锋电位上升慢、持续长;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无效、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有效;锋电位幅度低(20mv----100mv),大小不一d d、、慢波电位、动作电位与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关系:慢波电位、动作电位与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关系: 胃肠平滑肌收缩产生于动作电位之后 动作电位产生于慢波电位的基础上(慢波电位控制平滑肌收 缩节律、蠕动方向、速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液(唾、胃、肠、胰液、胆汁)总量6—8L/天组成组成:有机物、离子、水功能功能: 稀释;调节ph适应消化酶活性;水解、降解食物成分;分泌物质、保护粘膜。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三)胃肠的神经支配:组成组成:胃肠壁内的内在神经、胃肠外的外来神经(交感、副交感)特征及作用特征及作用 内在神经内在神经: 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 数量丰富、完整独立、自成体系(感觉、中间、运动神经元) 神经丛纤维的作用神经丛纤维的作用: 连接神经元与胃肠壁的各类感应细胞、效应细胞 传递感觉信息 调节效应细胞 外来神经外来神经 交感神经(腹腔神经节、肠系膜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盆神经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消化系统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CNS交感及副交感传出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消化道管壁内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局部传入交感及付交感传入(抑制性副抑制性副交感神经纤交感神经纤维维---肽能神肽能神经,血管活经,血管活性肠肽性肠肽VIP)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四)胃肠激素胃肠粘膜内40余种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1 1、形态分布、形态分布: :特点:特点: $ 分泌颗粒分布在核和基底之间, 为基底颗粒细胞 $ 多数呈椎形,顶端有微绒毛突起并伸入胃 肠腔内直接感受肠内容物剌激,调节分 泌开放型细胞) 少数无绒毛,与胃肠腔无直接接触由神经或局部内环境变化调节分泌闭合型细胞)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2、 胃肠激素(胃肠粘膜层内存在的内分泌细胞)作用 1》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2》 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胃肠释放的抑胃肽可 以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口服、静注糖 3》 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促进生长:胃切除、胃泌素瘤 3、 脑-肠肽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同时存在的肽(brain-gut peptide).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生理意义---胃肠激素与脑内激素的整体协 同性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五、口腔内消化 机械性消化:咀嚼 化学性消化:唾液(一)、唾液1 1、来源、来源: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2 2、性质、成分、性质、成分:中性、无色、无味水分:99%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3、作用:物质存在决定其作用润滑、溶解:水、粘蛋白保护口腔:溶菌酶杀菌消化淀粉:淀粉酶: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4、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由神经反射引起。

      非条件反射: 诱发因素:食物对口腔的物理、化学刺激 产生机制: 感受器(口腔、舌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 中枢(延髓、丘脑、皮层) 传出神经(副交感为主,末梢递质为已酰胆碱,对抗药:阿托品) 腺体 条件反射:意境、食物色、味引起唾液分泌梅、垂涎” (二)、 咀 嚼 咀嚼不仅是口腔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反射性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的消化活动的开始 (咀嚼与体质特点)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三)、吞咽 吞咽是系列动作的完美组合,语言难以描述笑肌)一种有价值的现象:食物的单向性 机制:食管—胃括约肌,5cm,较胃内高1kpa,解剖学不存在第一抗反流屏障---反流性食管炎) 食物 食管感受器 内在、外来神经 括约肌舒张 食物 胃 胃泌素 括约肌收缩(食管喷门失弛缓症:咽下困难)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六、胃内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待遇: 化学性消化(胃液)、 机械性消化(胃蠕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一)、化学性消化1、胃液的来源:(图:胃分区;腺体) 喷门腺、泌酸腺、幽门腺以及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分泌产物。

      2、胃液的数量、性质、组成、作用:数量:1.5-2.5L/日性质:无色、酸性(PH0.9-1.5)组成: 无机物:HCL、Nacl、Kcl、碳酸氢盐 有机物:消化酶、粘蛋白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A、 盐酸(HCL) 来源:泌酸腺中的壁细胞 形成过程  H+ 的形成: 壁细胞中水解离 H+、K+-ATP酶(壁细胞膜上离子泵)-----omeprazole(药理作用的自限性)CLˉ的形成: 碳酸酐酶催化作用下,CO2形成H2CO3,  H2CO3解离形成 HCO3ˉ,HCO3ˉ与CLˉ进行交换,CLˉ通过特异性CLˉ通道进入分泌管腔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作用: 杀菌; 激活胃蛋白酶元; 作用小肠上部S细胞 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 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协助铁钙的吸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B、胃蛋白酶元 来源:泌酸腺中的主细胞 激活形成过程: HCL、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元 胃蛋白酶 作用: 水解蛋白质、多肽 胨、少量多肽、氨基酸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C、 胃粘液、碳酸氢盐来源: 胃粘液:胃粘膜上皮、泌酸腺粘液颈细胞、喷门幽门腺体 碳酸氢盐:胃粘膜非泌酸细胞成分、特点: 胃粘液主要成分:糖蛋白 特点:粘滞性(水30-260倍)、可以形成凝胶(云南) 问题:消化自己(18世纪法国哲学家Reaumur;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Bernard。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观点:胃粘膜屏障内源性PG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主要依据:PH检测电极(BME)D、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糖蛋白(分子量50000--60000)结合VB12,促进吸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3、 胃液分泌的调节 进食是胃酸分泌调节的启动环节 最终目标:调节数量、质量 A A、、促进胃酸分泌具有共性的内源性物质:促进胃酸分泌具有共性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副交感神经结后纤维释放 壁细胞胆碱能受体 磷脂酰肌醇(第二信使) 胃泌素:胃窦G细胞 血液循环 壁细胞 组胺:肥大细胞 局部弥散 壁细胞组胺Ⅱ型受体(H2受体) (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B、食物对于促进胃酸分泌的启动及三个分期:(同时、重叠)①①头期头期:(胃蛋白酶、胃酸量高) 神经传入冲动来自头部 (眼、口、鼻) 条件、非条件反射 反射中枢 启动神经—体液性调节 胃酸分泌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②胃期(食物在胃内产生的机械、化学刺激): 引起胃酸分泌的渠道引起胃酸分泌的渠道: a、胃体、胃底感受器扩张 内在神经丛、迷走—迷走 b、胃幽门机械感受器 内在神经丛 G细胞 胃泌素 c、食物化学成分(蛋白消化产物) G细胞 胃泌素③肠期 (食物在肠内产生的机械、化学刺激): 主要通过体液调节: 食物化学成分 十二指肠G细胞 胃泌素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胃液分泌抑制性调节1、胃酸的副反馈:pH1.2-1.5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窦G细胞;胃粘膜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2、十二指肠内pH2.5以下,抑制胃酸分泌3、脂肪及其消化产物:促进小肠产生肠抑胃素4、小肠内的高张溶液5、前列腺素(PG)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发现历程:1926出生与加拿大1950获博士学位1957获哲学博士学位1958发现大剂量激素引发胃溃疡1960末发现PG E、I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溃 疡1970末证实PG的抗胃粘膜损伤作用与抑制胃 酸分泌无关(Cytoprotection概念的提 出)随后提出adaptive cytoprotecting 概念(弱刺激后可减轻强刺激造成的损 伤程度)1980末第一个治疗胃肠疾病的PG类药物 cytotec问世(美国普强Upjohn---fama)1991因胰腺癌病逝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二)胃的运动(机械性消化) 1、胃的容受性舒张: 现象:现象:咀嚼、吞咽时胃底胃体平滑肌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

      作用:作用:增加胃的容量:空腹时50ml----进食后1500ml 机制:机制:通过迷走神经的传入、传出通路实现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2、蠕动: 现象现象:食物进入胃5分钟,胃蠕动从胃的中部开始,3次/分向幽门方向幽门环肌---肥厚狭窄 作用作用:A、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利于胃液发挥作用 B、搅拌粉碎食物 C、推进食物进入肠道 调节机制调节机制:蠕动受胃大弯上部的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控制,基本电节律波后6-9秒、动作电位后1-2秒出现胃的收缩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 促进蠕动; 交感神经、促胰液素、抑胃肽 抑制蠕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3、胃的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不同食物的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类胃排空速率的影响:((1 1))促进因素:促进因素: A、胃内容物与胃排空速率正相关 B、胃泌素增强幽门泵活动,舒张幽门环肌,有利于排空2 2))抑制因素:抑制因素: A、肠-胃反射:机械、化学刺激因素作用于十二指肠壁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胃的活动。

      B、十二指肠肠壁产生的肠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肽),抑制胃的运动、延缓排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七、小肠内消化(一)概要:消化吸收最重要的阶段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参与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小肠的运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二)胰液的作用及分泌调节: 1 1、胰液的来源、成分及其相应、胰液的来源、成分及其相应的作用:的作用: 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1--2L/日1 1)无机物:)无机物: 碳酸氢盐含量最高,其次CL- 碳酸氢盐的作用:中和进入肠腔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创造有利于消化酶作用的pH环境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2 2)有机物:)有机物: 主要是蛋白质(多种消化酶) 成分,最重要的消化酶 A A、、胰淀粉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 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B B、、胰脂肪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动物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罗氏:奥里士他)C C、、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激活:激活: 肠液中的肠致活酶、酸、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作用:作用:分解蛋白质为胨、多肽、氨基酸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2、胰液分泌调节:(1)、神经调节:条件反射:色、味 非条件反射: 消化道的机械、化学刺激。

      通过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直接作用胰腺腺泡细胞引起胰液分泌; 也作用于胃窦部G G细胞细胞,引起胃泌素胃泌素分泌间接引起胰液分泌 ((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A A、、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产生:产生:小肠粘膜S细胞诱导因素:诱导因素:盐酸、蛋白分解产物作用:作用:作用于胰腺导管细胞,产生大量水分、碳酸氢盐B B、、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产生:产生:小肠粘膜I细胞诱导因素:诱导因素:蛋白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作用:作用: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胆囊收缩;营养胰腺组织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三)胆汁的作用及分泌调节:1 1、胆汁的来源、成分及、胆汁的来源、成分及其相应的作用:其相应的作用:800-1000ml/日来源:来源:肝细胞--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成分:无机物:无机物:水、钠、钾、钙、碳酸氢盐有机物:有机物:胆盐(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黄酸结合形成的钠、钾盐)、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作用:(1)、脂肪乳化剂(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降低脂肪表面张力,乳化脂肪成微滴:(2)、脂肪分解产物的运载工具:脂肪分解产物融入胆盐形成的微胶粒中,成为水溶性复合物(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其他:中和胃酸、胆盐对于胆汁分泌的自身调节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2 2、、分泌调节分泌调节: : 食物种类的影响:食物种类的影响:高蛋白最多,高脂肪次之,糖类最小。

      1)(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作用较弱): 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食物刺激)通过迷走神迷走神经经引起肝胆汁的分泌、胆囊的收缩或通过引起胃胃泌素泌素的释放间接影响肝胆汁的分泌、胆囊的收缩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A A、、胃泌素:胃泌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胆囊;或通过影响胃酸分泌引起十二指肠S细胞产生促胰液素,间接促进肝胆汁分泌B B、、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为促进胰液分泌,同时作用于胆管系统,促进胆汁数量增加C C、、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I细胞,收缩胆囊平滑肌、降低Oddi括约肌的紧张性D D、、胆盐:胆盐:胆盐或胆汁酸在小肠末段90%回吸收入门静脉,到达肝脏再次形成胆汁分泌入小肠(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可刺激肝细胞产生胆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四)、小肠液的分泌:1 1、来源、成分、作用:、来源、成分、作用:性质:性质:弱碱性液体,1-3L/日来源:来源:A A、、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腺:粘膜下,碱性粘液、生长因子B B、、肠腺:肠腺:杯状细胞、潘氏细胞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成分、作用:成分、作用:A A、、粘蛋白:粘蛋白:十二指肠肠液中,粘度高,保护十二指肠粘膜。

      B B、、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肠上皮细胞分泌C C、、肠致活酶:肠致活酶:小肠腺分泌,胰蛋白酶原 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2 2、、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液分泌的调节:A、食物的机械扩张(肠壁内神经丛)B、食物的化学成分C、胃肠激素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五)、小肠的运动(机械性消化):1 1、运动形式:、运动形式: A A、、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是小肠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B B、、分节运动:分节运动:以环行肌的节律性收缩与舒张为基础 作用:作用: a、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 b、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利于吸收 C C、、蠕动:蠕动: 作用:作用:向前推进食物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2 2、、小肠运动的调节:小肠运动的调节:A A、、内在神经丛:内在神经丛: 肠壁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起主导作用B B、、外来神经:外来神经: 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抑制小肠运动;副交感神经增强小肠运动C C、、体液因素调节:体液因素调节: 内在神经丛与小肠平滑肌对于化学物质非常敏感(P物质、脑啡肽、5-羟色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八、大肠内消化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九、吸收: (一)、吸收过程概述(一)、吸收过程概述: 1 1、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吸收、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吸收 特点特点: 口腔、食管:无吸收 胃:酒精、少量水 十二指肠、空肠:糖、蛋白质、脂肪 回肠:胆盐、维生素B12 结肠:水、盐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2 2、小肠吸收的形态、小肠吸收的形态学基础:学基础:A、巨大的吸收面B、停留时间、充分消化的前提:C: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数量及高效率的流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3 3、消化产物进入血、消化产物进入血液淋巴的途径:液淋巴的途径:A、跨细胞途径:B、旁细胞途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 1、概述:、概述: 糖:糖:几百克/日; 脂肪脂肪:>100g; 氨基酸氨基酸::50-100g; 各类无机离子各类无机离子:50-100g; 体液:体液:8L/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2 2、、水的吸收:水的吸收: 8L/日A A、、吸收方式:吸收方式:被动吸收:主要动力来源于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B B、、吸收途径:吸收途径:跨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3 3、、无机盐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单价碱性盐(钾、钠、铵盐)较多价碱性盐吸收快A A、、钠的吸收:钠的吸收:95-99%的钠被吸收吸收方式吸收方式(跨细胞途径):进入细胞内:顺电化学梯度通过扩散进入细胞内进入血液: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上钠泵(Na+-K+依赖性ATP酶)主动转运 B B、、铁的吸收铁的吸收:吸收1mg/日,仅为食物含量的1/10。

      吸收方式吸收方式(跨细胞途径): a、进入粘膜细胞前:食物中绝大部分的高价铁 维生素C还原 亚铁(容易被吸收) b、粘膜细胞内:大部分亚铁 被氧化 三价铁 结合去铁铁蛋白 铁蛋白(储 存细胞内缓慢释放) 小部分亚铁 主动转运 进入血液 吸收的调节:吸收的调节: a、机体对于铁的需求量 b、粘膜细胞内尚未转移至血液中的铁抑制铁的再吸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C C、、钙的吸收:钙的吸收: 需求量:需求量:成人:0.8-1g/日;儿童、妊娠:1.5-2g/日 重要性:重要性:骨骼生长;神经肌肉兴奋性;激素分泌 吸收方式:吸收方式:通过粘膜细胞微绒毛上的钙结合蛋白进行主动转运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吸收影响因素:吸收影响因素: a a、、维生素维生素D D:: 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再经过肝脏、肾脏转化形成强活性的1,25-二羟胆骨化醇 主要作用:主要作用:促进小肠粘膜钙的吸收;促进旧骨的溶解;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b b、、机体需要机体需要: c c、、钙的状态钙的状态:水溶性状态下才能被吸收。

      d d、、食物中的脂肪成分食物中的脂肪成分: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 钙 钙皂 胆汁酸 水溶性复合物 D D、、负离子的吸收:负离子的吸收:主要是Cl -、HCO-3;钠泵产生的电位差促进肠腔内负离子向细胞内移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4 4、糖的吸收:、糖的吸收: 糖类被分解成单糖时才能被吸收 吸收速率:吸收速率:己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甘露糖)较戊糖快 吸收方式吸收方式: :(主动转运): 肠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上的转运体蛋白选择性的将葡萄糖、半乳糖从肠腔粘膜表面转入细胞内,然后再扩散入血液转运蛋白的作用需要钠离子的存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5 5、、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 A A、、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的吸收(主动转运): 肠壁粘膜上存在三种转运氨基酸的蛋白系统分别转运中性、酸性、碱性氨基酸 B B、、二肽、三肽吸收二肽、三肽吸收(主动转运): 肠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上存在二肽、三肽的转运蛋白系统,进入细胞后通过细胞内的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 C C、、蛋白质:蛋白质: 小量食物蛋白可被吸收,无营养价值,但可成为引发过敏反应的抗原。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6 6、、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 吸收方式:吸收方式: 进入粘膜细胞前:进入粘膜细胞前:脂肪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脂、胆固醇)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微胶粒 微绒毛上 消化产物从微胶粒上释放 透过微绒毛进入粘膜细胞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进入粘膜细胞后:进入粘膜细胞后: 长链脂肪酸与甘油酯:长链脂肪酸与甘油酯: 在粘膜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载脂蛋白 乳糜颗粒 进入高尔基复合体 被囊泡包裹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释放乳糜颗粒进入淋巴淋巴 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甘油一脂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甘油一脂(少): 进入上皮细胞后不再变化 直接进入门静脉门静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7 7、、胆固醇的吸收:胆固醇的吸收: 肠道胆固醇的来源:肠道胆固醇的来源: A、食物(酯化胆固醇) B、肝脏分泌的胆汁(游离胆固醇) 吸收方式:吸收方式: 酯化胆固醇 胆固醇酯酶 游离胆固醇 形成微胶粒 粘膜细胞吸收 细胞内重新酯化成胆固醇酯 乳糜颗粒 淋巴 8 8、核酸?、核酸?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我国消化生理、临床医学百年我国消化生理、临床医学百年1、胃肠激素和消化生理 1930年,我国学者林可胜等自小肠粘膜中提取出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运动作用的物质——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被世界公认为是一项经典性工作。

      1965年,王志均利用自行设计的狗胃肠四通瘘证实,在胃液分泌的神经反射期中,胃泌素参与的作用远比迷走神经的直接作用强这一论证结束了在胃液分泌神经相中,迷走支配的单一神经机制的概念,比美国学者的论证早5年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80年代初我国几个单位进行了血清胃泌素、多种胃肠激素的测定,并探讨了激素的病理生理意义,填补了国内空白 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离体胰腺腺泡、胃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分离方法,进行胃肠激素受体和细胞分泌机制的研究,并发现一些激素对肿瘤细胞具有促生长、抑制或自分泌调节作用;首次以人正常胃黏膜和肝细胞永生细胞系为模型,在细胞和mRNA水平主宰了激素对瘤细胞的生长调节 2、胃、十二指肠疾病  80年代后期,随着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我国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获得重大进展 1983年国外学者从慢性活动胃炎病人胃黏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后,对消化性溃疡病有了新的认识,认为Hp和pH同样参与溃疡病的发病机制,抗Hp治疗可使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复发率降至10%以下与此同时,我国学者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治疗溃疡病的研究中,采用800mg/日~400mg/日、2周内药量递减的方式,治疗了各类溃疡病患者75例。

      结果2周的治愈率为75%;对52例进行了2~4年随访,复发率仅7.69%~9.52%,远低于对照组,与后来抗Hp的效果一致现在认识到,痢特灵具有很好的抗Hp作用,可惜当时未能认识到Hp问题,否则发现幽门螺杆菌的重大成果可能会出自中国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3、消化道肿瘤 (1)食管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单位对食管癌高发区的研究表明,亚硝胺及霉菌等多种因素为食管癌的环境致癌物在世界上首次直接证明了亚硝胺是食管癌的病因,现已克隆到若干食管癌特异缺失的DNA片段2)原发性肝癌  我国学者于1989年建成了人正常肝和肝癌递减式cDNA文库,从中寻找到一个新的TTR抗癌基因1997年我国学者报告,对复发小肝癌再次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和49.5%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施行肝动脉结扎或TAE等综合治疗,肿瘤缩小后再切除的5年生存率亦可达62.1% (3)大肠癌  近年来,我国学者郑树等应用减式杂交技术筛选出2个候选抑癌基因,已被国际基因库录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林可胜(Robert K.S.Lim)林可胜生于1897,新加坡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连续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医学内科和医学外科学士的学位,并留校当生理学讲师。

      1920年与29年,又先后获得哲学博士与科学博士的学位1923年,曾领美国罗氏基金会研究员衔,赴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到了祖国,担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兼系主任,为协和医学院第一个华人教授,其时年仅28岁1942年,林可胜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43年获罗斯福总统授荣誉勋章(Legion of Honor)1949年赴美,先在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任研究员,后在迈尔斯药厂研究部门(Miles Lab)任实验室主任,1965年,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9年因患食道癌在牙买加逝世,终年72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1935年是清华园生命科学活动相当活跃的一年前后有哈佛大学生理系主任WalterB.Cannon、东京帝大生理系主任永井潜,与协和医学院生理系林可胜教授来校演讲并且还有从协和来的六、七人同事帮助做示范手术其中张锡钧、冯德培与助教、练习生 林可胜教授的示范演讲,激起清华人对生理学重视的洪潮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药物药理研究室   张锡钧原籍天津,1920年卒业清华留美学堂,1922 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入芝大医学院。

      随后获医学与哲学双料博林可胜后任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在伦敦,张锡钧与助教授盖德姆合作,在体外测量各种组织对乙酰胆碱之灵敏度反应在诸多组织中,青蛙腹直肌与水蛭的背肌对ACh之反应度最高若进一步证明这种收缩反应确实是受ACh的作用,用氢氧化钠,则防止了ACh的刺激收缩作用此专文在英国生理学杂志发表后,全世界生物测定ACh皆用张氏方法戴尔与Loewi于1936年共获诺贝尔奖大殊荣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