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神经系统的组成[共36页].pptx

36页
  • 卖家[上传人]:哈****
  • 文档编号:246238667
  • 上传时间:2022-01-27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65M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 由位于颅腔内的脑、椎管内的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 其功能是1)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一)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1.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但每个神经元都可以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1)胞体为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组成,含有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2)神经元的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为胞体本身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突起,结构大致与胞体相同很多神经元的树突具有小突起,成为树突棘,是接受信息的装置轴突是神经元主要的传导装置,它能将信号从其起始部传至末端2.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将神经元分为感觉、运动和联络神经元1)感觉神经元:能将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向中枢部,又称传入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运动神经元:能将神经冲动自中枢部传向外周,从而支配骨骼肌或控制心肌、平滑肌活动和腺体的分泌,又称传出神经元。

      3)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是在中枢部内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极神经元,此类神经元数量很大,占神经元总数的99,在中枢内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储存、整合和分析并将其传至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3.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构成神经纤维二)神经胶质或称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质或支持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等作用神经胶质包括星型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细胞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和白质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2)皮质: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为皮质3)白质:指在中枢部由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而色泽白亮而得名4)髓质: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称为髓质2.神经核与神经节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为神经节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3.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部,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称为纤维束在周围部,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称为神经4.在中枢部,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1.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其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一般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2.外形: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外包被膜,成人脊髓全长约45cm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上方的称为颈膨大,位于第4颈髓节段至第1胸髓节段(C4T1 );下方的称为腰骶膨大,位于第2腰髓节段至第3骶髓节段(L2S3 )脊髓在腰骶膨大以下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表面有6条纵沟 前面正中的沟较深称为前正中裂,后面正中的沟较浅称为后正中沟 在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条前外侧沟,为脊神经前根根丝穿出处;在后正中沟两侧各有一条后外侧沟,为脊神经后根根丝穿入处 经前外侧沟穿出的根丝形成31对前根,经后外侧沟穿入的根丝形成31对后根 在后根上有膨大的脊神经节,内含有脊神经节细胞,属假单极神经元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由椎间孔出椎管与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脊髓共分为31个节段:8个颈髓节段(C18)12个胸髓节段(T112)5个腰髓节段(L15)5个骶髓节段(S15)1个尾髓节段(Co)脊髓和脊神经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不等,脊髓的节段和脊柱的椎骨不完全对应。

      了解某段脊髓平对某节椎骨的相应位置,具有临床实用意义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在成人上部颈髓节段(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平对,下部颈髓节段(C58)和上部胸髓节段(T14)约与同序数椎骨的上1个椎体平对,中部胸髓节段(T58)约与同序数椎骨的上2个椎体平对,下部胸髓节段(T912)约与同序数椎骨的上3个椎体平对,腰髓节段约平对第1012胸椎体,骶、尾髓节段约平对第1腰椎体脊髓和脊神经(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灰质在内部,白质在周围1. 灰质 在水平切面上呈“H”形,其中间横行部分称为灰质连合,灰质连合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称为后角前后角之间的区域称为中间带从第1胸髓节段至第3腰髓节段,中间带向外侧突出,称为侧角前角、后角和侧角在脊髓内上下连续纵贯成柱,分别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 脊髓和脊神经(1)前角主要含运动神经元,统称为前角运动细胞,它们成群排列,其轴突经前根和脊神经直达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此外,前角还有一类小型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可分为大型的运动神经元和小型的运动神经元前者支配肌梭外的肌纤维,引起骨骼肌收缩。

      后者支配肌梭内的肌纤维,调节肌纤维的张力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主要为闰绍细胞,它们与运动神经元形成负反馈回路,对其起抑制作用2)中间带侧角内含中小型多极神经元,通称为侧角细胞,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它们的轴突经相应前根、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在第24骶髓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有骶副交感核,属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是至盆腔脏器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胞体的所在处 (3)后角内含多极神经元,组成较复杂,分群较多,统称为后角细胞后角细胞主要接受后根的各种感觉纤维,其轴突主要有两种去向:一些后角细胞的轴突进入对侧或同侧的白质,形成上行纤维束,将后根传入的感觉神经冲动传导到脑;一些后角细胞的轴突在脊髓内形成固有束,起节段内或节段间的联络作用 2. 白质在灰质周围,每侧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3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称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称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称为后索灰质连合与前正中裂底之间的白质,称为白质前连合,由左右纤维交叉组成脊髓白质主要由许多纤维束(传导束)构成,纤维束可分为长距离的上下行纤维束和短的固有束1)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 1)薄束和楔束位于脊髓的后索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髓节段以上。

      两束都由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经后根入同侧后索上延而成这些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随脊神经至躯干四肢的肌、腱和关节以及皮肤等处的感受器薄束和楔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同侧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的神经冲动,到脑内经过两次中继,传至对侧大脑皮质,引起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及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薄束起自同侧第5胸髓节段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主要传导下半身来的冲动;楔束起自同侧第4胸髓节段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主要传导上半身(头部除外)来的冲动 薄束、楔束的纤维在后索内有明确的定位,由内侧向外侧,依次由来自骶、腰、胸和颈髓节段的纤维排列而成本体感觉临床上又称深感觉当脊髓后索病变时,深感觉的信息不能上传至大脑皮质患者闭目时,不能确定患侧肢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方向;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走路如踩棉花状;精细触觉也丧失2)脊髓丘脑束位于脊髓的外侧索前部和前索,分别称为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分别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及粗触觉、压觉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自对侧的后角细胞,这些细胞发出的轴突上升12节段后,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及前索上行,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纤维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粗触觉和压觉的纤维组成脊髓丘脑前束,经脑干止于背侧丘脑,中继后上行止于大脑皮质。

      全身皮肤和面部黏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压觉,临床上称为浅感觉一侧脊髓丘脑束受损,受损平面12节段以下对侧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因后索完好,故触觉无明显障碍 脊髓丘脑束的纤维在脊髓内也有明确定位,由外侧向内侧、由浅入深依次为来自骶、腰、胸、颈髓节段的纤维因此,当脊髓内病变不断进展时,浅感觉障碍自身体上部逐渐向下扩展反之,脊髓外病变引起的浅感觉障碍自身体下部逐步向上扩展3)脊髓小脑束主要包括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分别位于脊髓外侧索周边的后部和前部,主要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至小脑,参与协调下肢的运动和姿势 (2)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1)皮质脊髓束 包括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分别位于脊髓的外侧索和前索,管理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它们起自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运动神经元,纤维下行至延髓下端的锥体交叉处,其中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的脊髓外侧索,形成皮质脊髓侧束,下行可达骶髓,沿途陆续分支,间接或直接止于脊髓各节段的前角运动细胞;小部分不交叉的纤维,沿同侧脊髓前索下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其中大部分纤维陆续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小部分纤维不交叉,间接或直接止于颈髓和上胸髓节段的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排列同样有明确定位,由外侧向内侧、由浅入深依次为至骶、腰、胸、颈髓节段的纤维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肢体骨骼肌出现痉挛性瘫痪,而躯干肌不瘫痪 2)红核脊髓束位于脊髓的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此束起自中脑红核,纤维发出后立即交叉下行至脊髓,经脊髓灰质的中间神经元中继至前角运动细胞其功能主要是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3)前庭脊髓束位于脊髓的前索,起自脑干前庭神经核,大部分纤维止于脊髓灰质的中间神经元,再至前角运动细胞其功能主要是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 4)网状脊髓束位于脊髓的外侧索和前索,起自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止于脊髓灰质的中间神经元,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产生易化或抑制影响 (3)固有束位于白质最内侧紧靠灰质的边缘处,由灰质各层中间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三)脊髓的功能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是高级中枢功能的基础,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1. 传导功能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其结构基础是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面部外,全身的浅深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须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导到脑由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2. 反射功能脊髓内有多种低级反射中枢,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等 (1)躯体反射即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由于感受器部位不同,又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1)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的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如腹壁反射2)深反射是刺激肌、腱的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这一刺激使肌、腱受到突然的牵拉而引起被牵拉肌的反射性收缩,所以又称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就是叩击髌韧带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产生伸小腿动作2)内脏反射脊髓的中间带内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如瞳孔开大中枢(T12),血管运动和发汗中枢(T1L3),以及排尿、排便中枢(S24)等这些中枢执行的内脏反射活动也是通过脊髓反射弧完成的,并受到大脑皮质的控制如排尿反射,当排尿反射弧任一部分被中断时,可出现尿潴留;当颈髓、胸髓节段横贯性损伤后,可引起反射性排尿亢进,出现尿失禁脊神经脊神经共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第17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孔出椎管胸腰神经分别在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第14对骶神经在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5对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脑与脑神经一、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六个部分组成通常将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成人的脑平均重量约为1400g一)脑干 脑干位于颅后窝的斜坡上,自下而上依次为延髓、脑桥和中脑延髓下续脊髓,中脑上接间脑延髓和脑桥的背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