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使用决策调查报告——雨轩.pdf
8页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2014-2015 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关于土地使用决策的调查报告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农村社会调查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李秉龙班班级:级:经管 122学学号:号:121132姓姓名:名:成绩成绩关于土地使用决策的调查报告关于土地使用决策的调查报告一、一、前言前言随着农业环境问题的突出和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日益增强,社会对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考虑这些需求情况的同时,必然也不能忽略这些供给情况:农民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生态农业;在什么情况下会提供绿色食品;在需求得到满足时,怎样保证供给者的利益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查农民对土地使用决策的现状和部分影响因素——邻居效应、政策补贴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次调查,在江西省靖安县等地选取了七个样本点,进行的土地使用决策的实验实验每次需要四人同时参加且每次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这次调查,一共组织进行了十五次试验,60 名合作者参与实验,年龄从 16 岁到 70 多岁分布不等农民对土地使用的决策,在本次调查中主要为以下几种:休耕,正常种地且不打农药,正常种地且只打少量的农药,正常种地且打大量农药根据调查过程中村民的分布特征包含年龄特征和最优均衡选择行为,分析政策补贴、年龄、种地年限对其影响,从而在对框架效应1约束的基础上,得出邻居效应和政策补贴对农民土地使用决策的影响。
从而得出调查结论:(1)通过对十五个样本,60 名参与组员的对比分析,邻居效应的积极影响在信息流通方面是高于其消极影响的,即在农民对土地使用决策的时候,邻居效应更倾向于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如促进信息传播;(2)考虑前景理论的政策补贴金额和方式,如补贴金额明显大于休耕地所付出的代价和一次性补贴,有利于改善农民对土地使用的决策;(3)年龄和种植年龄对农民土地使用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二二、、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组织方式组织方式由于邻居效应的影响因素复杂和相关指标与文献的不足,加上本次社会调查主要研究的是邻居效应对农民土地决策的影响,所以本次社会调查放弃使用调查问卷搜集相关信息,另外选择基于 Netlogo 平台开发的 Hub 参与式试验模型2对有关数据进行搜集1在心理学中,框架效应(英语:Framing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最早在 1981 年由阿摩司·特沃斯基与丹尼尔·卡内曼提出 他们发现,尽管得失的期望值相同,但人们会因为提问的方式呈现出获利面或损失面,而做出不同的决定当以获利的方式 提问时,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当以损失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冒风险 2Host 机应用界面参考附件一关于土地使用决策的调查报告(一)(一)调查调查所用模型架构所用模型架构接下来粗略介绍本次调查选用的由荷兰大学开发设计的土地使用决策模型-——NonCropShare_Enumerator .netlogo 模型及其应用机理。
这个模型仅允许四个人同时操作每个人都有九块地并且四个人的地是紧邻着的,地的分布格式从附件一可以看出上面我们说过,每个村民面对每块土地都有四种作物种植选择:休耕、种地、打少量农药、打大量农药这四种选择在模型中是四种图片,附件一所示的 36块地图片代表的是种地,当上面填加少量红点时代表打少量农药,同理添加大量红点时代表打大量农药,另外黄色作物图像变为绿色时代表休耕现在讲解一下实验规则:休耕地,在本次实验设计中,是零投入和零产出,但休耕地会使临近它周围,半径为两块的土地,增产两个单位的产量即获得两个单位的额外收益正常种植的收益是五个单位,打少量农药的净收益是六个单位即增产一个单位,打大量农药的净收益是十个单位即增产五个单位,但打重农药后,临近该地的土地将不能收到由休耕地带来的两个额外收益每块地的最大收益是十五个单位,且打重农药的成本是两个单位,打轻农药的成本是一个单位本次调查中,每组进行四个实验,每个实验有八轮,政府的补贴金额是 0-10 的随机数,但在实验前补贴金额是确定的,并会告诉实验参加人员四次实验的划分原则依据是否有补贴,实验中是否可以看到对方的种植选择G1、G2 代表无补贴,G3、G4 代表有补贴,G1、G3 代表看不到对方种植方式,G2、G4 可以看到已提交的种植方式。
这个实验有三种帕累托均衡状态,第一种是最省时省力的,就是全部选择打重农药,不需要合作,每人实验后,分数都为 720 分;第二种是合作不是太密切,每个人在四人接触位置选择休耕,其余部分选择打轻农药,分数会随补贴的多少分布在 784~794 之间第三种帕累托均衡状态需要紧密合作,每个人选择休耕三块土地,四人休耕地的图形为纳粹旗帜标志,这时分值会随补贴金额的变化分布在 696~936 之间随着实验条件,即补贴金额的改变,帕累托均衡最优状态在状态 2 和状态 3 之间变换其中状态 2 和状态 3 要求不能打重农药,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一块地选择打重农药,其余八块地的最优选择仍是打重农药二)(二)相关理论解析相关理论解析邻居效应与邻居效应为什么对土地使用决策产生影响及其观察到的影响机制邻居效应是指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决策往往受临近土地种植者或亲友选择种植方式的影响因为农村集体是聚集状态,平常大家的接触、交流机会多,在不同领域都会存在跟风的现象,加上临近土地的种植方式与自身土地的收益紧密相关,所以在农业生产与管理活动中,受到邻居效应的影响这种效应的表现形式表现在生产和管理上在生产上表现为种植作物的选择,包括种子、基肥甚至耕作和收获时间等都受邻居或者同村的影响。
在管理上,表现关于土地使用决策的调查报告为农药的选用、喷药时间、追肥等处在本次实验中,研究的邻居效应局限在管理层次,并且仅仅针对土地和农药使用决策领域的实验研究在本调查研究中,邻居效应的强弱是依照实验中参与人员被观察到的讨论程度、信息沟通深度、选择受周围的影响程度化为四种等级:强、一般、较弱、弱或无三)(三)实实验组织验组织方式方式这次调查组织十五次实验,每次实验有四位农民在独立房间内呈圆形座位方式参与,实验参与者可以相互交流意见,但实验过程中不能看其他实验者的屏幕本次调查共计 60 位农民参与这些样本分布在江西省靖安县等地,共计七个样本点在实验前,向参与者说明,参与者在实验中所得分在实验后会兑换相应礼品,以其使实验和现实利益进行联系并且向对方说明不要向接下来的参与者透露任何有关本次实验的信息为了最大程度规避框架效应的影响,15 次实验都采用同一种实验规则解释方式——机械性解释实验规则,不参与讨论、协助计算和泄露本次实验的目的等三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与调查调查结论结论实验参与者的分布状态,如表一所示性别性别男男女女 35 人,58.33%25 人,41.67%年龄分布年龄分布年龄区间(岁)年龄区间(岁)人数(人)人数(人) 16-254 30-352 35-4011 40-5020 50-6015 >=608种植年龄分布种植年龄分布年龄区间年龄区间(年年)人数(人)人数(人) 0-5410~1514 20~3019 30~357>=3516表一从整体角度看,15 个样本中没有四人同时达到帕累托均衡状态的样本,但是有两个样本参与人员合作性高、分数普遍高、有稳定分值区间 750~850 分,并且其中有明显领导者和追随者角色的划分,一个是从马尾山林场获取的样本(三男一女,种植年龄分布为(3,2-10~15,关于土地使用决策的调查报告20~30)3, 其中上林组梅先生在实验中的角色是独立者, 马尾山组中两名男性——一位领导者、一位追随者,一名妇女不理解实验规则,角色是追随者且释放虚假信息),一个是从石上村获取的样本(三男一女,种植年龄分布均为 20~30 年,从实验过程看四人均理解实验规则,两男一女是合作者,一男是虚假信息散播者)。
其中具有明显邻居效应影响的有三个样本,包含以上两个样本, 外加从前进村获得的样本 (两男两女, 种植年龄分布为 (5,2-30~35, >=35) ,其中只有一人(女,5)4理解实验规则,无领导者,两人((男,>35),(女,30~35))为虚假信息散播者,一人为独立者)参与实验者独立无合作的样本有 12 个 其中, 无合作者但高效 (分值稳定分布在 650~750之间)的样本有一个,样本点在茅屋村有合作者但无其他参与者响应的样本有 2 个,这两个样本中有虚假信息提供者和达到帕累托均衡状态 1 的人存在同时这两个样本中的合作者均说出重农药影响食品安全,并一直在尝试不同的种植方式,但一直未尝试帕累托均衡状态 1的选择其中实验中一直选用达到帕累托均衡状态 1 方式的人数为 4 人(种植年限(0-高中生,0-待业青年、高中学历,2->=35))从以上可以看出年龄和性别并未对土地使用决策产生明显的影响从样本内部角度看,邻居效应扮演着两种相反角色,同时国家补贴的金额和出现方式对农民土地使用决策的影响显著在调查中发现邻居效应,在影响农民种植决策方式的时候,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理解,即:邻居效应影响程度越强,小组对实验规则的理解越好,讨论积极性明显高于邻居效应弱的小组,稳定分值分布也高于其它组。
如表二:分值分布区间分值分布区间 (剔除国家补(剔除国家补 贴)贴)720~735600~645500~532<400组数组数2463 最高分最高分872-3*105774-2*9720537 组内交流情况组内交流情况讨论一般交流偶尔交流沉默 表二通过表二,我们可以看出,邻居效应影响最强的样本为两个,马尾山林场和石上村,小组剔除国家补贴平均分值稳定分布在 720~735 之间, 接下来有四个样本平均值分布在 600~645之间,六个样本平均值分布在 500~532 之间,三个样本均值在 400 分以下,在实验后据反馈,这三个样本参与人员对实验规则,除了种植作物的识别外,并不了解且实验中无任何有关本实验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没有询问我有关情况从最高分的分布,邻居效应的存在并没有限制农民对不同土地使用决策的选择现在介绍马尾山林场的一些有关实验的情况,上面已经介绍,该样本有四人,同时有一人,妇女,为虚假信息散播者,或许是因为她不理解实验规则,她的作物选择模式是在周围选择打重农药,在面对她的选择,其他三人选择了一定的规避风险态度,特别是山林组梅先生规避态度特别强烈:在可以看到对方选择方式的时候,他32-30~35:表示有两人的种植年龄在 30~35 年之间。
4(女,5) :表示(性别,种植年龄) 5872-3*10:872 为马尾山林场样本,上林组梅先生的最高得分,但他的选择中有三块空地,国家补贴为 3*10.关于土地使用决策的调查报告选择最后提交种植方式,在不可以看到的情况下,他选择靠近她土地的三块土地的种植方式为休耕马尾山的一名男性(种植年限为 2 年)始终保持与她的沟通,对其它组员讲解和沟通实验规则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协商种植方式的信息沟通,分值都普遍高于其它样本石上村样本现象与马尾山林场基本一致,存在虚假信息散播者,但并没妨碍组内之间对不同种植模式的意见交流,一名妇女虽是受邻居效应影响最明显者,但她始终在和我与其他人进行相关信息的沟通通过对十五个样本,60 名参与组员的对比分析,邻居效应的积极影响在信息流通方面是高于其消极影响的,即在农民对土地使用决策的时候,邻居效应更倾向于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如促进信息传播另外根据实验中,国家补贴金额的出现方式和金额对农民土地使用决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 G3 和 G4 起初出现时,特别是金额分布在 7~10 之间时,农民对不同方式的尝试次数要普遍高于其它实验出现次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对重农药的选择次数显著降低甚至无选择,即农民只在休耕、正常种植和少量农药,这三种种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
与这种现象对比明显的是,当农民起初经历的是 G1 和 G2 两个实验,农民对国家补贴及其补贴金额的敏感程度很弱,农民的种植选择方式普遍是打重农药,甚至是口说重农药有害健康的老人。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