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图版必修一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案.doc
5页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教学目标:】(课标解析)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的主要地理要素;能以气候要素为例,说明气候对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的影响知识与技能)2.能利用图文资料识别自然地理要素;能分析气候要素中的光照、气温、降水、风等对地理环境其他要素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3.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认识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水平表】【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的主要地理要素;气候包括的要素;能根据图文资料中获取气候要素信息,并能分析、表达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使学生具备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表达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影响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明确本课目标活动一 [找一找]1.列举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在这些事物中,哪些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哪些属于人文地理环境?2.说出以下景观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地理环境?投影:《重庆云阳石笋河景观 》,《重庆解放碑附近地区景观》。
一、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2)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部分人工环境 2.地理环境要素 (1)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组成 气候:大气长期有规律的运动 水文:水体的类型及其运动与变化特征 地貌(又称地形):岩石圈物质运动营造出的地表形态特征 生物: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是生物的种类和生活方式呈现地区间的差异 土壤:在岩石圈与大气圈、生物圈的交接地带,物质渗透和运动的结果形成的自然环境中一个特殊组成要素 注意:①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大气物理状态的短期变化,天气是多变的,是短时期的,天气变化是多姿多彩的气候是长期的有规律的,气候也是多变的,若相对于天气而言则是稳定的狂风暴雨和寒冷干燥等词语分别是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常用语言 ②各自然地理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在各种要素中,气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活动二 [说一说] 请分别分析以下几组城市,是什么地理因素导致了它们的气候差异?投影:世界地图,部分城市展示二、气候——一种重要的地理环境要素 1.气候定义: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区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重要地理环境要素:①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各自然地理要素 3.描述气候特征的指标: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用两者综合描述 注意:指标有很多,其他如气压、风、湿度等 4.影响气候的因素即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它们区别于影响天气的因素: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 我们经常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指标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因为气候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影响地理环境中的其他要素,它的这两个指标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最大一切影响这两个重要指标的因素,均会改变大气的热量状况和水分状况,从而影响和改变气候特征活动 三 [思考]形成以下地理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投影:世界部分地区景观图,同纬度地区,同经度地区 (一)太阳辐射 (1)重要性: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运动能量的最根本来源,是影响气候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使世界各地产生了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四季更替 注意:①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在地表产生了五带②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二)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分布,维持全球水热平衡其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天气过程,决定各地气候的形成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地区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调整,尤其是高低纬度间热量平衡的调整非常显著 假如没有大气环流因素,从辐射平衡角度看,低纬度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存在辐射盈余,这将使低纬度地区热量不断积累,温度越来越高同时高纬度热量支出大于热量收入,存在热量亏损,这将使高纬度温度越来越低,高低纬均不能维持热量收支平衡而实际情况是高低纬度间虽然温差很大,但都保持稳定,维持热量收支平衡(辐射平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大气环流和洋流起了重要作用,即它们将低纬度的辐射输送给了高纬度,弥补了高纬度的辐射亏损②大气环流促进了海陆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明显的水分不平衡和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在相同太阳辐射条件下,海陆间产生温度差异,这种差异冬夏季节和昼夜之间相反,这样海陆间的大气环流就使海陆间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尤其是大气环流将海洋上的水分以水汽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陆地,形成了水分循环。
(2)不同大气环流形势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同时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也使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三)下垫面因素 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和水源,因而地面性质不同直接影响大气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从而影响气候形成 影响的复杂性:下垫面是十分复杂的,其对气候的影响也很复杂,一般可分为四种情况,即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其他因素 影响 (1)海陆差异的影响: 它是下垫面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主要有两个表现: 其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温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和陆地之间气温总是存在差异夏季,热容量大的海洋升温比热容量小的陆地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冬季,海洋降温也比陆地慢,气温比陆地温度高,海洋气温日、年较差一般比陆地小 其二,海陆差异对水分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海洋水分条件优于陆地,海上水分蒸发总量大于陆地蒸发总量,空气湿度一般也比陆地大;从季节分配上看,海洋上降水量比陆地多,而且全年分配也比较均匀 (2)洋流的影响: ①海洋的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其中寒暖洋流的差别比较明显 洋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在地图中,寒暖流用不同图例和颜色表示,寒流用虚线箭头或蓝色箭头表示,暖流用实线箭头或红色箭头表示。
②洋流的不同影响 其一,洋流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使高低纬度间热量进行输送,调整全球热量平衡,影响全球气候例如地处70°N的摩尔曼斯克港,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不封冻,就是由于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输送了大量能量的结果 其二,不同性质洋流对流经地区气温和降水有显著不同的影响洋流影响是造成东西岸气候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暖流使其经过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温度高,水汽含量多;同时,由于暖流对大气底部有加热作用使大气结构不稳定,下热上冷,易产生对流,形成降水 寒流使其经过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温度低,减少水汽蒸发,水汽含量相对减少;同时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使大气出现逆温现象,结构稳定,下冷上热,不易向上输送水汽,不利于对流产生,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下层空气有时湿度很大,只能成雾多雾少雨,是非洲和南美热带大陆西岸受本格拉、加那利、秘鲁寒流等影响形成的共同特点,由于降水少,它们都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属于多雾沙漠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多雾多雨 (3)地形的影响 世界上有许多种地形,不同地形对气候产生了不同影响,使气候更加复杂多样,尤其是一些高大地形,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4)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上述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外,其他下垫面因素也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如植被、冰雪、物质组成等差异对气候影响 其一,地表反射率和吸热率对气候的影响 地表物质的不同组成,使地表反射差异很大,直接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导致地区间产生明显的热量差异 以南极为例,南极是世界寒极,比同纬度的北极地区气温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南极地面覆盖着世界上最厚的冰雪,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很高,使太阳辐射大量反射回宇宙空间,而从形成世界寒极一般而言,海洋反射率最低,新雪反射率最高,可高达约100%颜色浅的地表反射率高于颜色深的地表反射率,组成物质颗粒大的高于组成物质颗粒小的,有植被的高于裸地 其二,绿岛和湖泊的效应 森林和湖泊都具有明显的对气候的增湿作用,分别称为绿岛和湖泊效应,它们可使周围地区气温日年较差下降,降水增加,大大减少水旱灾害 活动四 议一议 讨论:人类是怎样改变大气成分的?这样会导致气候如何变化?(四)人类活动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 ①释放废热,直接导致大气升温 一方面,人类消耗能源(石油、煤炭),将存储在地球上的化学能(植物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变为自身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并将大量废热释放到大气中。
另一方面,各种电气设施(如空调使用中产生的废热也释放到大气之中,二者共同作用于大气,直接影响温度 ②改变大气成分——间接影响气候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主要是向大气中释放各种废气其结果有两个方面:其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二,改变了大气成分的构成比例,进而改变了大气的热力性质和导致气候发生改变如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和烟尘,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导致大气升温,从而产生温室效应空气中尘埃增加及飞机飞行导致云雾增加,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产生“阳伞效应” ③改变下垫面的性质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下垫面的性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人类对下垫面的影响可分为两大类,即有利和不利的改变和影响 如合理耕作和采伐,人工造林,合理灌溉,兴修水库和合理开发矿山等属于对人类有利的下垫面性质变化,使气候向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方向发展,这种改变遵循了自然规律,形成良性循环又如不合理耕作,滥伐森林,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和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等属于对人类不利的下垫面性质变化,使气候向不利于人类活动的方向发展,使气候恶化,违背了自然规律,形成恶性循环,人类最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热岛效应” 在人类改变下垫面性质对气候的影响中,城市气候的形成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一座大城市中,一些极端的气候现象正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酷热和暴雨的增加以上海为例,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演变的特点 (1)长期性:地球寿命到现在已有46亿年,从生成到现在一直处于变化中 (2)复杂性:地理环境演化很复杂,到今天仍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开 (3)不可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可逆性,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 2.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2)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有重要作用①地球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气候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受气候发展变化的影响 ②气候的重要作用:改造水圈、岩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