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的成长永远在路上.docx
18页教育家的成长永远在路上南昌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谢为民非常有幸来到首都北京,来到美丽的大兴,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也非常感谢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杂志社的精心组织,这次会议是一次全国性的教育思想大碰撞的头脑风暴会,是一个教育实践大创新的经验交流会,也是助推教育家成长的成果展示会,更是推动中国教育走向教育家办学之路的发展高峰会按照会议安排,今天下午举办主题为“让教育家办学的种子落地生根”的局长论坛,能够在这里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同仁们共同研讨教育思想、共同探究教育创新、共同关注教育家成长、共同探求教育家办学的发展路径,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开拓眼界、提升境界的学习机会;对于我们南昌教育而言,也是一个壮大教育格局、提高办学品位的学习机会下面,我想就教育家的定义、教育家的成长路径及南昌教育的实践,以“教育家的成长永远在路上”为题来作个交流发言,恳请在坐的诸位教育专家、学者、局长同仁批评、指正一、 何为“教育家”——教育家的定义谈起“家”,大家自然会想到歌唱家、舞蹈家、科学家,而且马上可以列举出很多已故或在世的这些大家的名字来但教育领域似乎有点不同,能称之为教育家的好像都是历史之人、已故之人,当下被称为“教育家”的好像没有。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教育发展史,一个教育家就是一部传奇,一个教育家就是一座丰碑,一个教育家就是一个时代一代代教育家杰出代表星河闪烁,璀璨了历史的天空,灿烂了人类的文明,他们用盗火者的执着传播着人类进步的火种,延续着民族文化的传承比如,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近现代的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西方的约翰•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都是时代的脊梁,竖立起为人师表的崇高标杆;他们如擎天的巨柱,支撑起大众教育的蔚蓝晴空当下的教育界,不乏很多的知名人士,但好像还没有哪个被称之为“教育家”的,称谓最多当属教育专家、学者、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等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以为这就是教育的特殊所在、伟大所在、高尚所在因为,学习无止境,所以教育也无止境,所以再优秀、再知名的教育人士也不敢妄称自己为“教育家”,由此可见,社会对教育的苛求非常极致在世的可以有歌唱家、舞蹈家,只有已故的才能追认为教育家可以说,教育家成名在生前,成家在身后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以为这也是教育的悲哀之处、孤独之处其实在当下,我们不无响当当的教育家,比如叶澜、魏书生、朱永新、李希贵、李镇西,他们的优秀表现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之为教育家。
家”,就是专家;“教育家”,就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和歌唱家、舞蹈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领域而已,没有那么高大上,没有必要那么高山仰止,也没有那么可望不可及的神神秘秘当然,我这样表述并不是让我们都去“被教育家”,让“教育家”的帽子满天飞我只想说明,“教育家”的孕育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教育家,每个地方、每个省份都应该有自己本土的教育家我们不要把“教育家”给神化了、固化了,甚至把教育家抬至一个常人不可攀、不可企及的高度,让很多的教师望而生畏,觉得没希望了这既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从本质来说,教育家和歌唱家、舞蹈家还是有区别的,这是由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歌唱家、舞蹈家更多的是注重专业表现,而教育家则是德艺双馨的完美结合,教育就是有这么伟大、这么高尚、这么神圣、这么敬畏教育需要教育家,教育的发展呼唤更多的教育家成长,教育局长的责任与担当就是要让教育家办学的种子落地生根教育家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沉淀、岁月打磨,教育家的荣誉认证是社会历史而不是组织机构所以教育家是教育人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引领示范,是一种价值体现教育家的成长永远在路上,每一个教育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家的一份子。
大凡称之为教育家的人,一定是品行端正、学识渊博、德艺双馨的人纵观古往今来为人景仰、被人传颂、为历史铭记的教育家们,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家都应具备七大要素和三大特征教育家应具备的七大要素:一是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家一定是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有真思想的人,一定是有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人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教育回归本质,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的基础和根本真正有所建树的教育大家莫不如此二是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教育家一定是坚信教育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的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撑,教育信仰是教育的根本、灵魂和最高境界因为带着信仰从事教育,所以他们做到了甘于平凡,但绝不平庸,因而他们能够淡泊名利、安于清贫、乐于奉献,成就了精彩的教育人生南昌“心远学堂”创办人、严复得意门生熊育钖怀抱教育强国之梦想,情系桑梓在家乡南昌创设的“心远中学堂”,成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与天津南开、湖南明德同期并称“中国三大私校”,首开江西近代教育一代先风,培养了邹韬奋、方志敏、吴有训、夏征农等一大批杰出英才三是有执着的教育情怀教育家一定是有着“家国情怀”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度的神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抱定“教育强国、教育救亡、教育启民智”的理想信念,终其一生为之奋斗不止。
因为他们尊重教育活动中的每个个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社会的长远进步尽责,所以他们不功利、不短视、不迎合他们用心爱学生,用情办教育,肩负着教书的神圣、育人的崇高,在帮助学生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民国赣派教育大家、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民国八大校长”之一的胡先骕,致力于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科学事业,大力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和江西现代教育的先驱四是有朴素的教育主张大凡教育家对教育从来都是一种自觉的选择,都有一种执着的坚守,不仅具有献身教育的职业追求、专注教育的职业精神,而且拥有个人独特的朴素主张比如,叶圣陶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陶行知主张民主教育、倡导“知行合一”,晏阳初终生致力于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主张普及平民教育,教育要“化农民”,要“农民化”五是有独立的教育思维教育家一定是能尊重并坚守教育规律的人,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力,善于学习、独立思考并能立足实际而着力创新,他们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提出独到教育见解和理论并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留下了丰富的、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
19世纪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一生追寻教育真谛,并创办了杜威实验中学进行教育实践,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大胆的质疑与批判,就教育本质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教育新观点,足迹踏遍亚欧非、南北美,并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着世界现代教育六是有创新的教育实践教育家一定是教育理想的坚定践行者,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实验,在实践、实验中不断创新创造,践行、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著书立说,自成一家,坚持不懈地宣扬自己的教育主张,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接纳并以此指导教育实践,因而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实现力西方教育家注重教育实践,他们纷纷走出象牙塔,亲自创办实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实验,以此践行自己的教育思想比如,柏拉图创办了柏拉图学园,夸美纽斯兴办了夸美纽斯实验学校,黑格尔创办了黑格尔中学,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甚至连英国哲学家罗素也办了肯特山学校,以自己的孩子作为实验的对象七是有独特的教育风格教育家一定是“特立独行”的人,所谓“特立独行”就是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独立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南昌本土语文教育专家、原南昌三中老教师张富一生潜心钻研中学语文教学法,1992年,《张富教学法》一书在北京出版,这是当代第一套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语文教学法。
张富教学法”从此享誉全国,蜚声中学语文教育界教育家应具备的“三大特征”:其一坚守教学一线是教育家成长的基本功教育家一定是起步于教师,成长在课堂教学一线,是教育家实践的基地,成长的摇篮遵守教学常规是教师的底线,上好课是教师的天职从表面上来说,上好每一节课,是技巧的磨练而实际上,是人格力量的提升我们常说,课品如人品,人品耀课品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未来教育家的核心竞争力教师的讲授法——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方式,在每一节课里讲出水平,追求完美,超越自我,逐渐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是普通教师力求成长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教育家的成长是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中发挥作用、勤于实践的必然结果教师由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的过程,是其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思想、取得教学成就、积累专业声望、收获专业荣誉的过程在教学一线的耕耘中,教师只有使自己“先成才”,才能完成从普通一员到教育专家的角色转变、华丽转身其二独立见解是教育家生成的必答题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有着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场景,这些都是教育理念形成的源头活水,肥源沃土虽然,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一段丰富的教育实践,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最终成“名(名师)”成“家(教育家)”呢?究其原因,成名成家者往往不仅全心全力投身于火热的教育实践,更善于作理性的思考、深刻的反思和独到的总结,最终在日积月累中完善和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之“源”,是实践、是课堂、是教师的责任心;教育理念之“流”,是思考、是反思、是教师的个性教育思维只有当思想与责任相互交融,才能赋予责任以方向和理智,才能让责任发出正能量只有形成了属于自己教育理念的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的内涵,才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才能走上教育家成长之路其三同行公认是教育家定型的试金石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名教师,在一个区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专业声望,这是教育工作者成为“教育家”雏形的直接体现家”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任何一个从事专业活动的人,他的成绩、他的成功,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同行的认可,那他就不会被人们尊之为“家”而同行的认可,往往是在一个专业工作者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之后而形影相随的教师的社会影响和专业声望来自于他们自身,而不是人为的炒作其实,任何一个教师,如果满足了“长期坚守教学工作一线、有自己独立的教育见解和取得显著的教育业绩并得到同行的认可”这三项条件,其社会影响和专业声望则是水到渠成之事他的教育才能和教育业绩,就能够通过他的教育对象向社会、地区传播出去;他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就能被师生和世人所称道景仰;他独特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就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为同行和学者们所关注和重视。
那么,他离教育家的距离便更进了一步二、 如何成为教育家——教育家的成长路径教育恰如农业,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日积月累教育家的成长,需要培育,更需要守望种子要落地生根,就需要适宜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只有把合适的种子种在适宜的土壤中,有阳光照射,加以浇灌,才能让未来教育家茁壮成长1.播下种子,树立好理想就是确定立志教育家追求的高远目标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有对教育的梦想、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的坚守成为教育家,应该是教育人一生的梦想,人生的方向只有播下教育家的种子,树立教育家的理想,才能坚信职业的价值,才能坚守事业的神圣,才能坚定地行走在教育家成长的路上我常常对我们校长、我们的老师说,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有教育家的理想追求之时,就是我们的教育梦实现之日我们面向社会征集“师德师风宣誓词”,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带动、激励全市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行师之德,誓师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