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
9页2025年3月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一、选择题(★) 1. 增强实践能力, 独立开展化学实验进行下列实验活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砂纸打磨B. 试管晾干C. 酒精灯加热D. 取用固体 (★★) 2. 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 是当代有素养中学生应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下列实验室做法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是 A. 常温时实现水在太阳光下催化分解B. 加热结束未及时熄灭酒精C. 做硫燃烧实验时产物可以直接排放D. 实验结束时废液倒入下水道 (★★) 3. 养成科学态度,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在探究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如右图), 不需要用到的安全提示图标是 A. B. C. D. (★★) 4. 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奖牌(如右图)通过 建模制作高精度模具, 图案细节清晰, 采用金属作为胚料, 下列关于胚料选择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延展及可塑性好B. 有金属光泽C. 导电性较好D. 抗腐蚀性好 (★★) 5. 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稀土中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9gB. 钬的元素符号为hoC. 钬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67D. 钬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 6. 蔗糖的化学式为C 12H 22O 11, 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白糖, 常用作甜味剂、调味品, 将白糖磨成粉和氯酸钾、高氯酸钾等混合均匀, 遇到高温或强烈震动, 就会燃烧爆炸, 常用作制造炸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糖是混合物,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应妥善保存B. 蔗糖是由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 蔗糖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1D. 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7. 《本草纲目》记载: “雄黄, 乃治疮杀毒要药也…”, 雄黄主要成分为As 4S 4, 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被氧化成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 SO2B. SO3C. SD. O3 (★★) 8.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包含数字“2”的符号及其意义均正确的是 A. Mg2+: 镁离子带两个正电荷B. O2: 两个氧原子C. 2N: 两个氮分子D. : 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 9. 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 将发热包放到水中, 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生石灰与水反应, 会放出大量的热B. 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C. 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D. 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 10.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
NF 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 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分子数之比为3: 2 (★★★) 11.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一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B. 实验二中通过①②对比, 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铁与水要接触C. 实验三呈现的不同现象(碘溶于汽油的颜色深), 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有关D. 实验四比较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12. 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 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象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选项固体溶液y轴含义A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水的质量B大理石(杂质不溶、不反应) 稀盐酸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C铁粉与铜粉混合粉末硫酸铜溶液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D木炭与金属锌的混合粉末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 A. AB. BC. CD. D (★★★) 13. 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B. 区分常见化学物质天然气泄漏——打开门窗换气海鲜防腐——用过量防腐剂腌制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O2和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活性炭和铁粉——空气中灼烧是否消失水和双氧水——观察颜色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 日常生活经验N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O2具有助燃性——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食品除氧剂——活性铁粉使篝火更旺——把木柴架空铁锅长铁锈——及时用钢丝球打磨掉 A. AB. BC. C D. D 二、填空与简答(★★★) 14. 近年来, 人们对于走近户外的渴望变得愈发强烈小雯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去乡下露营 (1)田园诗画, 莺歌燕舞, 柳绿桃红, 小雯沉醉在芳香四溢的油菜花海(如图1), 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分析芳香四溢的原因: ___________ ; (2)干净的山泉水(如图2)清凉无比, 小雯准备捧起水尝一尝, 妈妈告诉她, 自然界中的水中含有很多杂质, 例如 ___________ , (列举至少一种杂质), 不宜直接饮用, 建议先利用活性炭(如图3)的 ___________ 性进行净水, 煮沸后再饮用。
(3)临近中午, 妈妈拿出以压缩甲烷(CH 4)为燃料的卡式炉(如图4), 加热食材, 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原理 ___________ (★★★) 15. 阅读科普短文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在自然界里, 氮元素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 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自然界是怎样通过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的呢? 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作氮的固定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 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 从而实现自然固氮;人类则通过控制条件,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实现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是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 不仅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氮元素, 也为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原料 N 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 氨气(NH 3)能制造化肥, 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硝酸(HNO 3), 在雷雨天气或者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 N 2与O 2反应生成NO, 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 2.大气中过量的NO x和水体中过量的 、 均是污染物催化还原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N 2, 也可将水体中的 转化为N 2, 从而保证大气中的氮气含量基本不变。
自然界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右图) (1)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 一级饮用水源中氨氮含量为小于0.5mg/L氨氮含量为0.5mg/L的含义是 ___________ (2)机动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 (3)氨气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铂)的条件下, 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自然界中存在氮循环, 空气中N2的含量相对稳定B. 水体中过量的、转化为N2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C. 科研人员将N2与H2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和O2可实现人工固氮 (★★★) 16. 铝的应用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 2 O 3, 含沙石等杂质)制备铝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过程①、②都包含固液分离的操作, 该操作名称是 ___________ ; (2)为加快铝土矿与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 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 ; (3)结构决定性质, 金属铝和铝合金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4)写出电解氧化铝获得铝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三、计算题(★★) 17.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如图), 作为我国现役最大的低温环保运载火箭, 采用的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 已成功将火星探测器、实践十七号、天和号核心舱等载荷送入到指定轨道 (1)长征五号被称为环保火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2)假设火箭携带 2t液氢, 为使液氢充分燃烧, 理论上消耗液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题(★★★) 18. 下图是实验室的常用装置, 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m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若要控制反应速率,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 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若用G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五、科学探究题(★★★) 19. 化学实践小组围绕金属展开了如下项目式探究活动 【项目一】了解我国古代金属的冶炼 《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记载: “每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CO)垫盛, 其底铺薪, 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
此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 (1)高温炉中反应温度条件是1100℃-1300℃, 冷凝器工作时温度为500℃-700℃, 由此可推测金属锌的沸点温度范围为 ___________ (2)高温炉内, 碳酸锌(ZnCO 3)在高温条件下与煤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生成Zn和CO, 该反应属于 _____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火法”炼锌过程中,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金属锌变成锌蒸气的变化实质 ___________ 【项目二】探究Mn、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查阅资料】锰是一种银白色金属, 氯化锰(MnCl 2)溶液呈浅粉色 【做出猜想】猜想1: Mn>Al>Cu 猜想2: Al>Cu>Mn 猜想3: Al>Mn>Cu 【进行实验】 (4)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操作现象实验1A试管中锰丝表面有气泡产生,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粉色: 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 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实验2C试管中铝丝表面有固体生成, 溶液由浅粉色变为无色;D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5)同学们认为, 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 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每一步反应都进行完全), 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下列方案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依次插入Mn、Cu、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