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李殊娜.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86528913
  • 上传时间:2022-05-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9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李殊娜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问题控制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8月—9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护理干预前后的两组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比较护理干预前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2.36%(1/43)低于对照组16.28%(7/4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对静脉炎发生率的控制可起到显著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静脉炎;护理干预R473.72B2095-1752(2018)26-0301-02静脉炎问题是当前新生儿护理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由于新生儿外周静脉细、不充盈,静脉穿刺时难度高,尽管静脉留置针应用为最佳穿刺方式,但其带来的静脉炎问题也极为突出,要求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9月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86例,其中2017年8月43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日龄8~28天,平均(12.5±2.5)天。

      2017年9月收治的43例新生儿纳入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日龄2~28天,平均(14.5±2.5)天两组新生儿均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1.2方法1.2.1穿刺方法两组新生儿穿刺中均以其自身所需药量为依据,并结合血管受药物的刺激影响,艾贝尔正压留置针,选择合适的静脉,做好消毒工作后,将护针帽摘除并活动针芯,将穿刺位置皮肤绑紧后进针,见回血后控制进针角度与深度,送入外套管,拔出针芯,松开止血带,用3M敷贴固定,便可进行药液输入[1]1.2.2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过程:(1)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以上肢静脉、头皮静脉为最佳选择,若输入的药液有较高浓度与较大刺激性,穿刺部位则选择粗大血管;(2)护理操作规范,护理人员操作中应注意无菌操作,若穿刺失败,应重新进行合适血管的选择[2]如输入高渗液体,应注意静脉通道的畅通,切忌出现连续输入高渗液体情况;(3)做好预防干预,首选热敷,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流速、降低神经兴奋性,也可选择水胶体敷料进行覆盖;(4)选择合适的封管技术,使用预冲式冲洗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动作轻柔,以避免刺激新生儿导致哭闹;(5)加强综合管理,包括严格消毒、妥善固定等,留置后粘贴3M敷料,需确保不卷边、不留气泡;(6)加强静脉炎的鉴别发现,除采用肉眼观察法外,还需重视新生儿异常哭闹、皱眉、翻身、触碰导管行为,一旦出现皮肤血管异常,立即拔除,消毒处理[3];(7)在患处涂抹喜辽妥。

      1.3观察指标静脉炎发生等级,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标准评价1.4统计学处理由WPSxls数据表将所有研究数据录入,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由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2.36%(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7/4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3.讨论3.1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新生儿静脉炎发生原因:(1)穿刺部位不合理,如穿刺点在关节部位,关节频繁活动,血管内膜受到损伤与刺激,或穿刺点在下肢静脉处,血流速度缓慢,容易产生药物滞留情况,这些部位留置静脉针,成为栓塞、静脉炎出现的主要原因;(2)消毒不当,如对穿刺点未做好皮肤消毒工作,且留置针针柄部分被护理人员接触,造成细菌侵入,带来静脉炎问题;(3)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首次穿刺未成功时,仍对同一位置进行重新穿刺,可能有病原菌被带入其中,引起静脉炎;(4)长时间留置,留置针的滞留也是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5)留置针贴膜问题,如过于潮湿或松脱,可能刺激皮肤,引发静脉炎;(6)输液问题,如输注的为高渗液体,可能对静脉细胞造成影响,因血管痉挛或受损而导致静脉炎产生[3-4]。

      3.2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炎控制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护理干预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开展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新生儿实际情况,对静脉炎问题给予足够重视,掌握护理干预要点,如在穿刺部位上合理选择、严格无菌操作等对于发生静脉炎的患儿,也需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患处湿敷、涂抹喜辽妥等为提升护理干预效果,科室可适时组织开展培训考核活动,将静脉留置针输液、静脉炎以及相关的护理常识作为培训主要内容,并适时考核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护理操作等,以此达到静脉炎控制目标[4-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对静脉留置针下静脉炎发生率的控制可起到明显效果,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参考文献】[1]刘江燕.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173-174.[2]柴建华,常洪美,罗杨,等.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02):148-150.[3]卢官明,左加阔.基于不相关局部敏感鉴别分析的新生儿疼痛表情识别[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2):54-55.[4]何秀菊.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2):230-231.[5]梁久娟,荣贺杰.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流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9):210-21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