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从私塾到中学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44147690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5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天道酬勤从私塾到中学堂许正林庆春直到九岁还不识一个字一是家贫,交不起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二是体弱,母亲怕他受人家的欺侮有一天,刘大叔偶然地来了刘大叔名叫刘寿绵,身体肥胖,脸手白嫩,衣着华美他是一个很富有的親戚,并不常来他一进门,看见了庆春,大声地问母亲:“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没等母亲答复完,马上又说:“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和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刘大叔贵族味十足,对事儿漫不经心,说话大大咧咧,母亲并不在意可当天刘大叔就派人送来了笔、墨、砚、书本和一块足够做一身衣服的蓝布这真是贵人相助,母亲心里甭提多快乐,庆春更是快乐得又蹦又跳第二天,庆春随刘大叔来到离家有半里多路的一座道观里道观院不大,像个大杂院,不同的门里飘出不同的难闻的味道,有大烟味儿、糖精味儿,还有厕所的臭味儿最后来到一个大殿,大殿很黑而且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子的圣像牌位这就是学校,一共有三十来个学生,学生都朝西坐着,西墙上有块黑板,这是“改进〞的私塾老师姓李,是位死板但富有爱心的中年男人刘大叔对李老师大声地“嚷〞了一顿,而后就叫庆春拜孔子和李老师李老师给了他两本书,一本是地球韵言,另一本是三字经庆春终于上了学,这一年是一九〇五年。

      上了私塾,庆春确实太快乐了第一,自己现在是学生了,可以读书识字了;第二,每天上学与回家,来往于街巷之间,可以自由自在地走走看看,熟悉那满街满巷的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但他讨厌在私塾里读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书,整天咿咿呀呀,毫无味道所以他经常逃学,满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的转悠他开始知道,北京端阳节的粽子有三种,一种是官样粽子,是满汉饽饽铺卖的,没有任何馅,是纯糯米的,洁白、娇小;第二种是冰镇过的,多是由沿街挑担的卖蜂糕的代卖;第三种也是沿街吆喝叫卖的,但个儿大,里面有红枣馅,这是最普通的粽子他很喜欢果摊上卖兔儿爷的,这是北京特有的风俗每到中秋节,北京人喜欢用枕形西瓜拜月,用鲜果供养兔子王古书上说“市中以黄土博成,日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每逢到这时,沿街都是摆兔儿爷的果摊,“一层层的摆起粉面精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兔儿爷一般都是人形兔脸,长耳顶盔束甲,骑在虎上的有如将军,挑担子的有如小贩庆春最喜欢的是腊月从腊八开始,街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一派节日景象货摊子摆满了街道,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卖爆竹的、卖风筝的;临近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爷,街上更是多了卖冬瓜糖、关东糖的。

      每逢这时,他就感到快盼到过新年了,盼到穿新衣新鞋、放鞭炮了日日上下学途中走街串巷,庆春熟悉了北京街头的每一种水果,这是一个看不尽、吃不上却忘不了的水果世界: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京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种香味更好闻,哪种颜色更好看不仅如此,还有好听的果贩们的吆喝声犹如歌唱:“唉——一毛钱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这些好看的、好闻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给庆春的童年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他后来将这些美好的记忆都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中,使他成为地道的北京风俗作家刘大叔一直资助庆春上学,从私塾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同刘大叔接触多了,渐渐地庆春对刘大叔也了解了,对刘大叔家里的事情也知道了不少刘大叔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却不知道算计他的财产很快被卖掉了一局部,又被人骗去了一局部人们吃他的、骗他的,他付之一笑。

      到庆春中学毕业时,刘大叔家产已经破败殆尽,但刘大叔说话声、笑声照旧洪亮庆春很为他惋惜,说:“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时候,如果他肯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方法叫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所以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假设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后来刘大叔的儿子也死了,自己卖了花园,入庙为僧,夫人和女儿也入庵为尼这在一般人看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因为他以前住的是高宅深院,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也曾经嫖过赌过,居然出家了刘大叔出家以后,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人称宗月大师可是很短时间就被驱逐出来,因为他不惜变卖寺庙产业去救济穷人,而一般方丈的职责是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他后来又去了一个小庙做方丈,这个庙没有任何产业,他一边为庙里的僧众们化斋,一边继续举办他的粥厂等慈善事业,直到一九三九年坐化庆春始终对刘大叔充满了崇敬之情对于他的出家,庆春后来说:“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

      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庆春更加感谢刘大叔对他一生成才和做人的巨大影响他说:“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确实相信他的居心与苦行是与佛极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确实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庆春上了三年私塾一九〇九年,在刘大叔的帮助下,庆春从私塾转入北京西直门内崇寿寺内城第四学区市立第三小学堂,编入三年级到六年级时,转入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因为市立三小改为第四女子小学应该特别说明的是,后来成为老舍妻子的胡絮青,正是在庆春离开这里以后进这所女子小学读的书,与此同时,庆春母亲为了供养庆春上学,也来到这所女子小学做过勤杂工,为教员做饭,兼清扫校园卫生endprint到小学高年级后,庆春学习兴趣上显出了严重偏科,他不喜欢绘画,尤其不喜欢数学他说:“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個‘然而和‘所以据说,这类书里藏着翻开宇宙的小金钥匙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

      〞但庆春逐渐显出对语文的兴趣,他能背诵许多古文和诗词,作文也写得很好,常常得到老师夸奖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实行的是复式班教学形式,即不同年级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一般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就自习或做作业遇到老师有事的时候,庆春常常在高年级学生中被指定为代课的小老师,领着低年级学生念课文或者上体育课庆春口才好,谈话幽默,举止文雅,很受小同学们的喜欢曾当过庆春国文老师的孙焕文先生后来说:“我在北平直隶教书多年,庆春文章奇才奇思,时至今日,诸生作文无有出其右者〞有一次,庆春和同学相约下课以后去放风筝,可恰巧这天考试作文,作文的题目便是说纸鸢庆春很快就写完交卷了,可那个同学还在抓耳挠腮,苦于无从写起庆春便悄悄对同学说:“来,我给你起个头,快点交卷,咱们好去放风筝〞事后,这个同学的作文大受老师称赏,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宣读:“纸鸢之为物,起风而畏雨;以纸为衣,以竹为骨,以线牵之,飘扬空中〞老师边念边评说:“破题得体,先获吾心〞同学听老师如此夸奖,不免面红耳赤,只好如实向老师坦白,精妙之处,恰是庆春所做庆春在小学同学中有一位极要好的朋友,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罗常培每逢下午放学后,他俩就一起到回家路上的小茶馆里去听评书小五义或施公案,钱总是由罗常培付。

      天天听,就有了兴趣,也受到熏陶这种民间文艺的熏陶,培养了庆春对文艺的爱好、讲故事的能力和对北京语言的敏感,这一切又对他后来走上文学家的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庆春有时也带罗常培逛自家附近的护国寺庙市,看看花鸟鱼虫、古玩字画,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兔儿爷〞“杂拌儿〞、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两人也曾“对揪小辫子打架〞,过后就把打架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两人仍是最要好的朋友罗常培最赞赏庆春的性格,他说:“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蓄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下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家庭的艰苦境遇养成了庆春的骨气和毅力他从来不在乎衣着、饮食的困窘,也从不想富家子弟们常玩的那些游戏:养鸟、养鱼、放鸽子、放风筝、斗蛐蛐他喜欢读书,在书中寻找乐趣,也希望能早日读书有成,减轻母亲的负担小学时,庆春经常中午吃不上午饭他一听到母亲说“今儿中午没饭了〞,总是扭头就回学校他不愿让母亲看见自己挨饿的样子,也怕看见母亲那充满内疚、痛苦的表情他常常饿着肚子上下午的课,也总穿着补了很多补丁的旧袜子大姐给他做了一双新袜子,他却舍不得穿,他用不着和别人比阔气所以,庆春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人情世故的看法。

      对此,最了解他的罗常培说:“由于幼年境遇的艰苦,情感上受了摧伤,他总拿冷眼把人们分成善恶两堆,疾恶如仇的愤激,正像替善人可以舍命的热情同样兴旺,这种相反相成的交错情绪,后来随时在他的作品里流露着〞一九一二年,庆春从南草厂第十三小学毕业,考入北京市立第三中学,分在初中一年级四班这是一所环境幽雅的学校,校址在北京西城区祖家街,校名至今未变当时学校收费很贵,由于交不起学费,庆春只在这里读了半年书〔选自老舍,中国青年出版社2023年版〕endprin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