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道家传统文化伦理观研究.doc
3页关于道家传统文化伦理观研究=“news_bd”> 一、引言 作为中华文明基石之一的道家文化,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伦理思想,发掘其理论精华,将其与当前的伦理教育相结合,是构建和谐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太平经》是东汉道家的主要经典,其内容是利用道家的理论和方法,消除社会弊病,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大同世界《太平经》中蕴涵的丰富伦理思想,在净化心灵、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发挥厂独特的作用,不仅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伦理关系,而且也是当代社会伦理教育的重要思想理论资粮 二、道家文化伦理观对现代伦理教育的启示 (一)道生万物一一众生平等 道家的教理是在老子提出的道生万物论的基础上发展的,蕴含着万物具有一律平等地统归于道的特性,所以它认为一切都须做到平等《太平经》构想的平等社会首先强调人性的平等,它认为人人都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它反对社会中各种不平等现象,它说:此乃或多智反欺不足者,或力强反欺弱者,或后生反欺老者,皆为逆其次它强调男女的平等,《太平经》认为男女与大地皆享平等地位,它反对重男轻女,主张男女平等相处,做法是: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力同心治生,乃共传大地统,到死尚复胃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
可见,《太平经》要实现的是一个互助互爱、并力同心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以平等思想为基础的,它反映厂道家文化积极入世、建立公平平等的社会的善良愿望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但是应提倡平等的竞争以竞技体育为例,平等是首要树立的理念然而近年来体坛各种伦理失范行为频频曝出,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虚报年龄、高水平运动员参加低级别的比赛、打假球、假摔,或为获胜而收买裁判及其他参赛运动员等,造成厂各种不平等的竞争,这此行为都严重违背厂体育竞赛的基本要求和奥林匹克的基本精神,遭到社会公众对体育公平性的严重质疑因此,在体育伦理教育层面,应将平等观放在伦理教育的首位,让学生树立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公平裁判的体育平等精神以《太平经》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型文化,我们应该汲取并弘扬其提倡的平等精神,作为现代社会伦理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 (二)抱道推诚一一诚实守信 道家提倡尊道贵德、抱道推诚,《太平经》将其演绎为忠孝诚信的道德观念,它反复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奸猾欺昨首先是人必须至诚不欺,注重信用,它认为讲诚信是人最宝贵的品德然后《太平经》认为,人的这种品德是可以感动大地的,最后《太平经》认为须用诚信维系社会的和谐,它认为历史的兴衰治乱与人类的诚信与否直接有关,它说:大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故勿得自放姿。
复夺人算,不得长久可见,诚信在以《太平经》为代表的道家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讲诚信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保证,也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讲竞争,更应讲规则、诚信然而,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所注重的诚信价值观受到厂商业主义、功利主义、虚假主义、狭隘主义、非理性主义等观念的巨大冲击为厂在竞争中取胜,很多人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尔虞我昨、坑蒙拐骗因此,在当代社会的伦理教育中,加强对青少年的诚信观教育已是非常必要道家传统文化建立厂一整套完备的道德伦理体系,发挥其伦理教化作用,是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伦理教育中,无论采用了具体的措施,如将诚信与个人素养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课堂常规相结合、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等,都可以用《太平经》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中有关诚信观的论述为载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青少年讲授传统文化的诚信理念,培养青少年的信用意识,使诚信观深深根植于年轻人的心中 (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精神的意义即道法自然,没有欲念,宁静淡泊,无为而治,而无为的实质是顺应自然、排除不适当的行为《太平经》说:太平之君治,乃当大为法意思是帝王理政要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以无事的方式去事。
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无为的效果呢?它说:古君王善为政者,以腹中始起,真能用道,治自得矣动不失其法度数,万物自理,近在胸心,散满四海,古者圣人名为要道就是说,帝王无违于法度和人心,万事自理,大下便治平厂 无为而治是道家伦理观的精髓,《太平经》从古代帝王、统治者、领导者的角度论及以无为达至有为治国之术而无为而治的理念可以广泛运用于当代国家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对于当代伦理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案例教育,向学生讲解无为而治的重要作用如以中国足球为例,哪里才是足球运动改革和前进的方向呢?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值得借鉴首先,政府的体育部门不应该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应该依法办事不率性为之其次,俱乐部要避免急功近,应有战略思考、长远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再次,球员要洁身自好,控制和去除私欲妄想,做好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最后,要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绝对中立的足球裁判队伍,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执法以《太平经》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主张的无为而治的原则,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无为而治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更是 一种艺术它要求做任何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对名利的追求要取之有道,不任性、不强取,使社会真正呈现出无为而治的效果和境界。
(四)天人合一—和谐统-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是道家文化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纳罕厂道家独特的和谐观《太平经》的和谐观包含四个层次,形成有机的统一体首先是自然的和谐,《太平经》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按道运行,井然有序其次是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太平经》认为人最重要的是守道讲德、与人为善,这样才能享受身心愉悦,达玫和谐再次是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和谐,《太平经》特别强调个体间的融洽相处,它说:男女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子;三人相通,并力同心,共治一家君臣民相通,并力同心,共成一国最后是人与自然之间要做到的和谐共存,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道家文化看来,大地的平安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而要使大地安,就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家相须为大地人三共同功,其事更相因缘也此三共成万二千物即家,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谐观也是现代伦理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太平经》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主张的和谐观为我们提示厂现代伦理教育的几个重要维度首先,要向学生讲授生态和谐的理念,即做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其次,要向学生讲授人态和谐的理念,即在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最后,要向学生讲授心态和谐的理念,即实现人自我身心的和谐。
总之,当代社会伦理教育,应强调人、自然、社会之间实现有机的统一,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相一致的 三、结语 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底线,当代社会伦理教育任重道远道家传统文化蕴涵的伦理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伟大结晶,《太平经》提出的众生平等、诚实守信、无为而治、和谐统一的理念,对于当代伦理教育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发掘、继承、弘扬道家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古为今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道家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来探讨当代社会伦理教育的改革,相信可以提高伦理教育的实效,为实践中国梦、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