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发展特色.doc
6页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发展特色 龚秀琦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 摘 要: 新加坡具有世界一流的图书馆体系, 为图书馆界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本文介绍了新加坡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现状, 详细阐述了其在管理、建馆、服务和馆藏方面的发展特色, 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 新加坡拥有世界一流的图书馆体系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通过遍布全国的公共图书馆网络, 提供专业和有吸引力的服务, 为国民提供终身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在引领国民阅读、提高国民阅读兴趣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现状新加坡公共图书馆体系包括 1 个国家图书馆和 26 公共图书馆, 其中有 3 个大型区域图书馆和 23 个社区图书馆[1]国家图书馆是东南亚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 肩负着收藏本地出版物的文化重任, 拥有新加坡出版的所有印刷品和非印刷品国家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服务网络和全国书目网络的中心机构, 为成员馆提供联合目录;其职责还包括收藏公众所需要的综合性图书资料, 提供参考咨询、馆际互借等服务26 个公共图书馆是隶属于国家图书馆的分支图书馆, 承担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职能。
新加坡是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 公共图书馆读者数量和借阅量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2016 年图书馆注册会员 240 万, 全国总人口 560.7 万[2], 即新加坡人中 42%是图书馆会员2016 年读者年到馆次数为 2640 万次, 年借阅量 3300万册次[3], 即读者年人均到馆 11 次, 年人均借书量 13.7 本二、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管理特色1.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管理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监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成立于1995 年, 隶属于新加坡通信信息部公共图书馆的设备、财务、人事、图书资料、技术支持、战略发展、服务运行机制等均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筹安排以图书资料配置为例, 每个公共图书馆不需要各自进行书籍资料的采访、编目、处理等工作, 而是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图书馆资料供应中心统一完成, 再根据需要配送到各个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模式极大地优化了人力、财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 法人治理模式发挥优势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法定机构性质的图书馆系统, 采取典型的法人治理模式《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法案》是国家图书馆的立法之本, 对成立、运作、资金、人事等各方面进行了规定和保障。
其治理结构分为决策层 (董事会) 、执行层 (总裁团队) 和监督方董事会主席一般由政府委任高级官员担任[4], 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司法系统、银行、科研院所、企业等多个领域, 对图书馆的业务提供了专业建议和有力支持[5]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法人治理模式发挥了巨大优势, 它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被作为经典案例, 写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MBA 课程[6]3. 志愿者参与图书馆运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 2006 年推出图书馆志愿者项目有些志愿者辅助馆员开展工作, 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导读、讲故事、指导手工活动等, 有些直接参与图书馆日常运营, 如 2017 年翻新开放的唐城图书馆, 志愿者负责整理书报、还书分类、排书上架、协助回答公众咨询图书馆招募志愿者采取开放具有弹性的方式, 不限制年龄和工作时间, 吸引了众多上班族专业人士效力至 2017 年, 活跃志愿者达 5000 人, 为图书馆各项方案和服务做出了超过 10 万小时的贡献[7]图书馆希望通过志愿者模式让国民将图书馆视为有归属感和责任感的社区学习空间志愿者充当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他们将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反馈给图书馆管理层, 从而改善图书馆服务。
三、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建馆特色1. 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网点遍布全国, 倡导让图书馆来到家门口, 3 个区域图书馆分别位于东西北 3 个方向, 社区图书馆则深入居民区[8]图书馆选址原则是在1~2 公里内或公交 10 分钟路程半径内设置有些图书馆专门设在大型商业中心或地铁站附近, 方便人们在购物休闲的同时到图书馆阅读社区中心也会提供流动图书馆服务, 既方便民众也减轻国家图书馆的压力[9]2. 注重环境打造、利用科技手段空间再造新加坡图书馆非常注重阅读空间的打造, 通过宁静、舒适、典雅的环境来提升图书馆形象、吸引读者图书馆不断采用高科技进行空间再造, 鼓励国民在社区中一起学习, 迎接科技的到来国家图书管理局于 2017 年翻新开放了 4 家新一代图书馆, 各有亮点:读者可以体验互动式学习装置和 3D 讲故事空间;可以在实验室里使用三维打印机和制作虚拟背景绿屏科技;可以在创客空间展开试验、尝试新鲜事物;可以免费使用修图软件、制作虚拟实境游戏或操控室内无人机;可以享受综合活动空间、室内游乐场等多元化设施新一代图书馆将阅读和学习推广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 激发了阅读文化的新高潮。
四、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特色1. 入馆手续简单经济在新加坡, 读者可以随时入馆阅览和参观展览, 不需要任何证件和手续如果要借书, 需要注册图书馆会员公民可免费注册, 永久居民和外国人收取 10.5新元注册费;公民和永久居民不收取会员年费, 外国人收取 42.8 新元年费读者可以使用会员卡或者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借书想要获取会员卡, 20 岁以下读者支付 1 新元, 21 岁以上支付 5 新元婴儿出生即是图书馆会员读者使用一张会员卡可以在所有公共图书馆借书[10]新加坡图书馆入馆手续简单方便, 收费标准低且多年没有改变, 吸引和稳定了大量的读者资源2. 借还书手续自动快捷新加坡图书馆拥有世界先进的自动借阅系统每一个图书馆内设置了自动借还书机, 读者可以自助借还书在图书馆外、商业中心或者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设有自动还书箱, 方便读者 24 小时还书归还的书籍由自动分类机回收和分类, 准确高效, 还能够同步分析出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图书馆内通常还设有自助的查询系统、复印系统和扫描系统, 读者可以使用现金或会员卡自助完成操作3. 关注各种读者群体新加坡图书馆在设计、馆藏和服务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各种读者群体, 让每一位读者体验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在入口处会设置适合轮椅或婴儿车的斜坡, 馆内设置婴儿车停放区, 电梯和卫生间设有触摸文字, 方便盲人使用儿童阅读区的设计秉承动静结合的建馆理念, 从环境设计到书架、家具的款式、摆放全部按照儿童的天性图书馆也有特别针对年长者的馆藏, 专门开辟年长者空间, 设有大字本图书;在医院设置借阅角落, 或将流动图书车辆推到病床边, 鼓励病人多阅读2016 年国家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由卡车改装的流动图书馆, 以特殊学校、孤儿院、福利团体及学前教育中心等为服务对象车内提供折叠轮椅电梯、配合儿童身高的借书器和还书箱, 给不便人士提供了完美的图书馆体验五、新加坡公共图书馆馆藏特色1. 馆藏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公共图书馆准确把握到访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努力打造各自的馆藏特色公共图馆馆藏可以通过国家图书馆目录一站式查询图书馆也提供多达410 万册电子书籍浏览和下载2. 协调各种族馆藏和服务新加坡是多种族、多语言国家, 有华人 (74.2%) , 马来族 (13.3%) 、印度裔 (9.1%) 和其他 (3.4%) 四大族群;拥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 4 种通用语言促进种族和谐是新加坡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 图书馆在馆藏和服务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新加坡图书馆收藏四种语言的图书, 所占比例不等英语书籍比较多, 其他三种语言书籍比例基本与其种族人口所占比例一致工作语言为英语, 当读者使用其他语种咨询时, 工作人员则尽量以相同语种回答图书馆提供的设备或者宣传资料所用语言要么只有英语, 要么 4 种语言都有, 各种族读者可各取所需[11]3. 注重馆藏书籍保养、维护每一本书在进入图书馆流通之前, 首先要由书籍加工小组进行加工平装版书籍在封底和封面与内页的连接处粘贴宽透明胶带, 书脊外侧也粘贴透明胶带, 防止书籍磨损和撕裂精装版书籍除了在封底和封面与内页的连接处粘贴透明胶带外, 还要用透明且有一定硬度的薄膜纸包上封皮, 防止折痕和磨损流通过程中任何受损的书籍, 也会被送到加工小组进行修复虽然这些操作花费了很多人力和时间, 但是增加了书籍的耐用程度和使用寿命, 更重要的是向读者传达了图书馆爱护书籍、保护书籍的态度, 给读者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六、结语新加坡公共图书馆营造了富有活力的阅读文化, 让国民越来越喜欢图书馆, 越来越喜欢阅读图书馆年度客户满意度评级数据显示, 图书馆整体客户满意度逐年上升, 从 2013 的 4.38 (满分为 5) , 上升到了 2014 的 4.39 和 2015 的4.46。
[7]新加坡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传播知识、鼓励国民阅读的公共空间, 魅力历久不衰参考文献[1]About NLB[EB/OL].[2017-07-12].https://www.nlb.gov.sg/About/About NLB.aspx. [] [3]Library membership[EB/OL].[2017-07-08].https://www.nlb.gov.sg/Portals/0/Docs/About Us/NLB_s%20Key%20Trends%202014-2016.pdf. [4]林梦笑.法定机构机制在图书馆治理中的运用——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为例[J].公共图书馆, 2016 (3) :12-18. [5]孙慧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法人治理结构观察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 (9) :11-13. [6]谢莉.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营销理念与实践[J].图书馆, 2012 (1) :75-78. [7]Annual Reports[EB/OL].[2017-07-18].http://www.nlb.gov.sg/Portals/0/Reports/fy15/ [8]Visit Us[EB/OL].[2017-07-16].https://www.nlb.gov.sg/Visit Us.aspx. [9]沙永杰.新加坡社区 (社会凝聚力) 建设[J].上海城市规划, 2016 (5) :72-79. [10]Basic Membership[EB/OL].[2017-07-13].https://www.nlb.gov.sg/Visit Us/Membership.aspx#basic_membership. [11]赵玉玲.新加坡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研究[J].情报探索, 2012 (6) :38-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