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质教育文库-新闻.pdf
43页新闻致家长和老师我毫不犹豫地应承了《新闻》一书的写作,因为我早就想为孩子们 写这样一本书 新闻,是儿童、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一些国家很重视儿童 和青少年的新闻教育一方面,电视开播了专门为儿童讲解的新闻节目, 如葡萄牙电视一台的《儿童记事本》、日本广播协会的《一周儿童新闻》 节目、英国广播公司(B B C )的《新闻巡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 (C N N )为小学生播送的 《C N N 儿童新闻》 , 和为初中生和高中生播送 《C N N 新闻室》等1 9 9 4 年幕尼黑国际青少年电视节目会议指出,近年来世界 儿童节目的特征之一就是开播儿童新闻节目 另一方面,英、美等国的学校为儿童、青少年开设了媒介教育课程 其中,新闻是重要的一章教师们引导孩子区分新闻与现实生活,理解 新闻事件的意义,并教给他们利用新闻信息的方法当儿童对新闻感到 不理解时,对新闻事件感到恐惧、焦虑时,以及由于接触新闻对社会产 生失望情绪或担忧未来时,有负责媒介教育的教师为他们解惑 我们还没有能力为儿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目前,学校里未开设这 种媒介教育课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和我们一起看为成人准 备的新闻节目。
1 9 9 1 年在北京一所小学做调查时, 我意外地接到了 5 0 多张写满孩子 们问题的纸条许多孩子提的问题是关于“海湾战争”的,那时电视屏 幕上正是“烽火连天的战场”有些孩子误解了新闻,以为全球战争甚 至“星球大战”迫在眉睫,每个人都面临着死亡多年来的媒介与儿童 研究,使我强烈地感到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新闻,新闻对他们的 生活有什么意义 研究了国外的媒介教育教材,并考察了我国新闻传播的状况后,我 决定根据孩子的问题而不是根据新闻理论的顺序来结构这本书大多数 章节的设立都来自孩子们的问题:新闻是真的吗?我们该不该相信新 闻?记者是什么样的?他们怎么知道这么多事呢?怎么知道新闻是真的 还是假的?我的意见会得到媒介的重视吗?我给媒介写信有用吗?等 等此外,我特别安排了“媒介报道的变化”、“社会热点报道”以及 “不要轻易相信统计数据”三章这些问题孩子很少提出,但这些新闻 知识对孩子理解新闻很重要 这本书适合中学生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读,但有些章节可 能比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或家长的讲解 这本书有 3 个值得家长和教师注意的特点: 第一,我希望告诉孩子们真实的东西,因为孩子最终将独立地面对 真实的世界:新闻绝大部分是真的,但不都是真的;记者绝大部分是负 责任的,但也不一定全都是负责任的;统计数据可能有误,读者的意见 也可能被忽略⋯⋯我尽量按照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来描述,并着 重解释了新闻与现实生活的区别。
第二,我希望告诉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新闻知识,包括新闻的特性、 新闻报道的变化以及受众调查等读完这本书,孩子们不应当再是“新 闻盲”了第三,我希望告诉孩子们一些实用的技巧:如何辨别新闻、如何检 查新闻的来源、如何找出统计数据的错误、如何接受调查、在调查中个 人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如何给新闻单位写信以及如何整理、保留和利 用新闻资料等 当然,我最希望的是孩子们因此有了一种对新闻的判断能力,这种 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正在进入大众传播时代,我们 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依赖大众媒介,依赖新闻来获得信息一、新闻是真的吗什么是新闻在传播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获得新闻真是太容易了环顾左 右,电视、收音机、报纸、新闻杂志,还有新开通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正 不断向我们传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 也许我们非常喜欢新闻,甚至立志要当新闻记者;也许由于功课压 力太大,我们还无暇关注新闻;也许我们根本就认为新闻太枯燥无味, 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无论如何,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们都不知不觉地 积累了许多关于新闻的经验,都能辨别出什么是新闻: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州温哥华 1 9 8 0年 5 月 1 9日电圣海伦山火山星 期日猛烈喷发,把山顶崩掉了 1 3 0 0 英尺(3 9 6 米)。
高温的泥浆、火山 灰和各种气体汹涌而出,奔下山坡现已证实,在这次火山喷发中,有 9 人死亡官员们说,至少还有 2 1 人失踪⋯⋯⋯ *本报汉城今日电(特派记者徐世平)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昨天出现 爆炸性新闻:加拿大运动员本·约翰逊因服用兴奋剂(合成代谢类固醇) 被取消比赛资格,他所创造的男子 1 0 0米世界记录和男子 1 0 0米跑金牌 也被宣布取消这是国际奥运会新闻发言人米谢尔瓦伊尔在今天上午 1 0 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这一决定由萨马兰奇亲自签署⋯⋯⋯ *本报果洛讯 1 2月 2 1日,大武镇发生一起惨痛事件,这个镇的第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夏斐因期末考试两门课均低于 9 0 分并隐瞒了家长,竟 被自己的生母活活打死 *8 月 1 9 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皮皮鲁热线”主持人郑渊洁收到 一封不同寻常的点歌信:一位自称“星星”的女孩子因难以承受高考落 榜的打击和父母的压力,准备在 2 2 日的节目中为自己点播一首最喜爱的 日本歌曲《星》之后服毒自杀⋯⋯ *本报消息(记者吴峰岚)在参加’9 6 奥运火炬接力长跑·中国希 望工程选手选拔活动的 2 2名选手中,1 8岁的张胜利、1 6岁的那英、1 5 岁的胡晶晶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赴美传递奥运火炬的接力选手⋯⋯ 读到这里,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脱口而出:“对呀!这就是新闻。
许多中学生还能指出来第一条是灾害新闻,第二条是体育新闻,当然, 它们还是国际新闻后面三条可以说是儿童报道另外,据我所知,一 些文艺新闻、科技新闻和社会新闻很受中学生青睐 这些是从合众国际社、《新民晚报》、《青海日报》、《北京青年 报》和《中国少年报》上随手摘录的新闻可它们为什么能被称作新闻 呢? 首先,它们是事实事实就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是一个事件, 也可以是一系列事件的组合;可以是某个人说的话,也可以是某个人作 的事,只要它是真实的新闻与小说、童话不同小说和童话可以表现 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是作家想像的事情,比如《海的女儿》、《皮 皮鲁和鲁西西》或《男生贾里》等;或者有一部分是事实,经过作家的 创作和渲染,小说与原来事实完全不同了,也可能有了较大改变新闻 则不能想像,不能创作,不能改变事实,也很少作文学渲染新闻只能按事实本身的样子进行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界共同 遵守的准则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如果一个记者,或者一张报纸有 一天忽然报道了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无论什么原因,都会影响记者 或报纸的名誉这类事件一多,读者就不再相信他说的话了,记者或媒 介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光是事实,还不能成为新闻。
世界上每天发生数不清的事实,不可 能都成为新闻必须是那些不同寻常的、比较特殊的事实,才值得媒介 去报道我们每天都去上学,这是事实,但不能成为新闻,因为它太普 通了但是,受到希望工程赞助的孩子能够上学,就是比较特殊的事实, 因此是新闻 辨别新闻,还要看它是否是刚刚发生的事实《青海日报》报道夏 斐之死,是在事件发生的 5 天以后;关于“星星”女孩的报道,也是在 5 天以后火山”报道是在 1天以后这些事实可以看作是“刚刚发生 的事实”刚刚发生”是指事件发生几天以后,还是指几分钟或几秒 钟以后呢?新闻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所有记者都知道,新闻报道 越快越好夏斐之死”的报道被新闻界授予好新闻奖,但专业人士同 时指出,5 天后见报还是晚了,这是这篇报道的唯一的缺点如果事实已 经发生了很长时间,我们对它就不会很感兴趣了,因为事实已经是“旧 闻”,而不是“新”闻了所以,所有的记者都很注意要尽快地报道新 闻,他们进入新闻采访现场,就像进入战场一样,马上捕捉新闻,写作 新闻,发布新闻新闻界称之为“抢新闻”遇到重大新闻,各个媒介 的记者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看谁新闻发布得快,在这种时候,早发布 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一秒钟都非常重要。
谁先发布,谁就是胜利 者,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读者 当然,新闻必须要在媒介公开发表出来,让我们都能看到、听到、 读到否则,无论它多么引人注目,仍然只是生活中的事实 所以,“新闻”是我们能够从媒介上看到、听到、读到的“事实” 这种事实是“不同寻常的”、“刚刚发生”的事实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很久以来,学者们都在探讨这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 他们提出了两种可能,一种是人的交流的需要,另一种是人类的好奇心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我们与他人、与社会都 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了协调这些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 需要理解,需要理解他人,理解社会,理解世界这种理解必须超越自 身生活局限,超越一定的时空界限,以达到对人类生活的最大认同而 理解就需要交流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媒介是我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 之一 有时,新闻反映的就是我们的直接经验1 9 9 5 年 1 月 7 日的《人民 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书包仍沉重》这篇报道告诉读者:书包的重 量反映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种状况在多次矫正后仍没有得到改善 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也压迫学生的心灵读了这篇报 道,我们会了解社会对这件事的态度,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1 9 9 6 年 1 月 3 1 日的 《中国初中生报》一篇 《朋友,你要慎用保健品》 的报道则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保健品的事实: “在北京市三所重点中学里, 9 5 %以上的初三学生服用过或正在服 用保健品 “有关部门抽查北京市场上 2 5 2种学生用营养保健品,其卫生指标 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占 6 4 % “浙江省药检所抽查了 3 0种 1 2个批号的人参口服液,均未检测出 含有人参西洋参成份 “上海市技术监督局曾对 9 2种营养口服液进行抽检,合格品只占 9 . 7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观察的 1 6 例性早熟儿童,发现他们 1 0 0 %的服 用过含激素类的口服液 在列举了这些事实后,记者借医生之口,告诫我们:“药补不如食 补;加强营养靠科学的膳食而不是靠吃保健品于是,从这个新闻里, 我们了解到对我们生活直接有用的知识,或许从此改变了我们的行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从新闻中获得的是间接的经验我们的生活 天地毕竟有限从家庭到学校、到校外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活动,生活 范围真是太狭窄了但我们可以借助媒介,借助新闻,了解到我们所不 能接触到的世界这样,事情虽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我们可以吸 取经验教训,可以看到并理解我们想象中的世界,并以此作为我们进行 社会判断的根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 3 9 播音室》的中学生时事节目在 1 9 9 6 年 7 月 2 6 日播出如下新闻:江泽民主席访问欧亚六国、纪念茅盾诞辰 1 0 0 周年、 “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成功、非统组织第 3 2 届首脑会议开幕、叶利钦再 次当选俄总统、巴尔于国家举行外长会议、美国是世界最大军火商、 1 9 9 9 年全球人口将达 6 0 亿、 1 9 9 5 年 1 3 0 万人死于艾滋病等这些国际国内新 闻远离我们的生活,却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是重要的,以 及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未知的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心越是离人类生活 遥远的事物,越是不可思议的事物,我们越是感兴趣所以,我们喜欢 谈论星球、陨石、航天飞机、南极、黑洞、变性人、恐龙、火山、海啸⋯⋯ 今天,我们则更喜欢关于克隆技术的报道 当人类采用无性繁殖法复制出一头绵羊时,它意味着什么呢?一些 科学家和伦理学家认为,它意味着人也可以被复制具体地说,我们可 以利用基因技术复制大量的希特勒或爱因斯坦这太令人震惊了于是, 我们就看到了无数关于克隆羊的报道:“克隆:大势所趋还是吉凶未 卜?”“多利是否已迷失方向——日前英政府宣布停止资助此项研究”、 “无性繁殖与人类复制”、“人类拒绝克隆”、“苏格兰科学家:无性 繁殖可复制深冻的死人”⋯⋯这真的与我们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