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涂料行业VOCs含量限值实用标准比较分析报告(二次新).doc
12页word国内外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拟分析一、中国涂料使用VOCs排放估算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 年中国涂料总产量1272万吨,其中各行业涂料产量与比例变化情况见图1根据最近各年度产量,加稀后按VOC增加10%计算,估算出各行业VOCs的排放量见图2二、中国涂料VOC含量限值与国外的比照 涂料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工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起保护、装饰、标识和特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业材料2012年全国涂料总产量,产值约3000亿元目前业内涂料总产量中,溶剂型涂料占51%左右,其余为水性、粉末、光固化、高固体等低污染型涂料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溶剂型涂料比例大〔美国溶剂型占30%左右,日本是35%~40%,德国是20%〕,产生的VOCs比例高;国内大多数涂料缺少VOCs限值的标准,已有标准与兴旺国家相比拟为宽松下面分别从外墙涂料、溶剂型木器涂料和汽车涂料三个方面比照我国标准与国外的差距一) 外墙涂料表1 中外外墙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拟国家与地区标准或法规号与名称VOCs限量值溶剂型外墙涂料水性外墙涂料欧盟2004/42/EC欧盟指令从2007年1月1日起 面漆≤450g/L 底漆≤450g/L 从2010年1月1日起面漆≤430g/L 底漆≤350g/L从2007年1月1日起 面漆≤75g/L 底漆≤50g/L 从2010年1月1日起面漆≤40g/L 底漆≤30g/L澳大利亚AELA23-2005建筑保护涂料≤200g/L外用高光≤75g/L 外用半光≤70g/L 外用无光和底光≤50g/L 底漆≤55g/L美国GS-11涂料非平光≤75g/L 平光≤70g/L 中国GB24408-2009建筑用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包括底漆和面漆 色漆≤680g/L 清漆≤700g/L 闪光漆≤760g/L面漆≤150g/L 底漆≤120g/L 腻子≤15g/L(二) 溶剂型木器涂料表2 中外溶剂型木器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拟国别标准或法规名称产品名称VOC限量〔g/L)美国美国环境保护署40CFR Part 59 建筑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的国家标准防火〔阻燃〕涂料 不透明漆 450热反响性涂料420挥发性漆〔包括可砂磨挥发性封闭剂〕680快干涂料〔磁漆、底漆、封闭剂和中间涂料〕450可砂磨封闭剂〔可砂磨非挥发性封闭剂〕550封闭剂〔包括内用木器封闭剂〕400欧盟欧盟指令2004/42/EC木材或金属内外用贴框或包覆物涂料400内用/外用贴框清漆和木器着色料500底漆450单组份功能涂料600特殊用途〔如地板〕用双组分反响性功能涂料550装饰性涂料500中国GB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硝基类涂料〔面漆、底漆〕720聚氨酯类涂料 面漆〔光泽≥80°〕580面漆〔光泽< 80°〕670底漆670醇酸类涂料 清漆500腻子550(三) 溶剂型汽车涂料表3 中外溶剂型汽车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拟国别标准或法规名称产品名称VOC限值〔g/L)欧盟欧盟指令2004/42/EC车辆修补产品〔多为双组分〕腻子和通用〔金属〕底漆540各种类型 面漆420美国美国环境保护署40CFR Part 59 汽车修补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的国家标准预处理洗底漆780引物/底漆580密封底漆550单双级面漆600两个以上阶段的面漆630多彩色面漆680特种涂料840中国2008年汽车涂料报批稿双组分底漆、中涂650双组分底色漆〔效应颜料漆、实色漆〕750双组分本色面漆630三、国外涂料相关行业对VOCs排放的法规标准〔一〕美国美国在1998年的针对消费与商业产品制定了VOCs排放标准律法〔40 CFR Part 59〕,分别针对汽车修补漆、建筑涂料和消费品等行业限定了具体的VOCs限值。
D局部详细的介绍了建筑涂层VOC的含量限值,其中也包含了木器涂料的限值,详见表X汽车修补漆的限值在B局部进展了规定,前面已有介绍此外,各州为了积极降低臭氧的浓度,也提出了比国标更加严格的管理条例,例如美国马里某某为了更好的实现大气中臭氧的控制,提出比国家标准更高的的要求,其建议的规章规定,到2013年7月1日对涂层和清洗溶剂实行以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限值,详见表X和表X表1 – 建筑涂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限值〔第59局部D分局部中的〕[除非另有规定,限值以每升稀释到涂料制造商推荐的最大值的涂料的VOC的克数表示,不包括任何添加到色彩基底中的水,豁免化合物,或颜料的量]涂料类型每升VOC克数每加仑VOC磅数 a天线涂料530防污涂料450抗涂鸦涂料600沥青涂料和胶粘剂500去粘结剂600墙粉涂料475白垩板外表涂料450混凝土养护剂350混凝土养护与密封化合物700混凝土保护涂层400混凝土外表缓凝剂780转换清漆725干雾涂料400极高耐久涂料800人工整饰/上釉700阻燃剂/耐火涂层:透明涂料850遮光涂料450平涂料:外墙涂料250室内涂料250地坪涂料400粉体涂料流动助剂650脱模剂450图形艺术涂料〔标志涂料〕500热反响型涂料420高温涂料650压紧浸渍涂层780工业维护涂料450漆〔包括漆打磨腻子〕680菱镁水泥涂料600胶粘剂涂料300金属颜料涂料500多彩涂料580有色金属装饰金属漆和外表保护剂870不平的涂料:外墙涂料380室内涂料380核涂料450预处理冲洗底漆780底漆和底涂层350快干涂料:瓷漆450底漆,腻子,内涂层450修理和维护用热塑涂层650屋顶涂料250防锈涂料400打磨腻子(不是漆打磨腻子)550腻子(包括室内木清漆)400虫胶:透明730不透明550着色剂:透明和半透明550不透明350低固体b 120b染色控制剂720泳池涂料600热塑性橡胶涂料和胶黏剂550道路交通标志涂料150清漆450防水腻子和处理600木材防腐剂:地面以下木材防腐剂550透明和半透明550不透明350低固体b 120b区标线涂料450a 给出的英制单位仅供参考。
是否遵守将根据以公制单位表示的VOC含量限值来确定b 单位是每升涂料含VOC的克数〔每加仑涂料含VOC的磅数〕,包括水和被豁免的化合物,稀释到制造商推荐的最大值 [63 FR 48877, Sept. 11, 1998; 63 FR 55175, Oct. 14, 1998; 63 FR 32103, June 15, 1999; 64 FR 35002, June 30, 1999]表1:建议的用于汽车和移动设施外表翻新和涂层时的汽车涂料VOC含量限值涂料类型VOC含量最大值附着力增强剂4.5 lbs/gal (磅/加仑)540 g/L 〔克/升〕汽车预处理涂层5.5 lbs/gal660 g/L 汽车底漆2.1 lbs/gal250 g/L 透明涂料2.1 lbs/gal 250 g/L 彩色涂层,包括金属/彩虹彩色涂层3.5 lbs/gal 420 g/L 多彩涂层5.7 lbs/gal 680 g/L 其他汽车涂料类型2.1 lbs/gal 250 g/L 单级涂层,包括金属/彩虹涂层2.8 lbs/gal340 g/L 临时保护涂层0.5 lbs/gal 60 g/L 卡车底衬垫涂层1.7 lbs/gal 200 g/L 车身底部涂层3.6 lbs/gal 430 g/L “被豁免化合物〞排除了由美国环保局〔U.S. EPA〕确定的其光化学反响性可忽略不计的那些化合物,经在AR 26.11.01.01 - General Administrative Provisions〔一般管理规定〕中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术语下定义修订,它们被列在40 CFR §51.100(s)中。
汽车涂层的VOC含量限值所有相关设施必须使用符合以下规章所规定的VOC限值的涂层,不包括水和被豁免的化合物*表2:建议的用于汽车和移动设施外表翻新和涂层时的清洗溶剂VOC含量限值清洗剂VOC含量限值溶剂类型VOC含量最大值清洗溶剂 (不是瑕疵和焦油去除剂) 0.21 lbs/gal 25 g/L 瑕疵和焦油去除剂**40% VOC 〔重量〕**为AR 26.11.32.04 - Control of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pounds from Consumer Products〔消费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中规定的疵瑕和焦油去除剂VOC限值〔二〕欧洲欧洲鉴于减少VOC排放是防治酸化和保护臭氧层战略规划的一局部,制定了指令2004/42/EC,其中分别规定了油漆、清漆和汽车外表整修产品中VOC的含量限值,此指令发布后,分为2个阶段来实施,分别由2007年和2010年的1月1日起,详细的限值规定详见表X和表X表X 油漆和清漆VOC含量限值表X 汽车外表整修产品中VOC含量限值〔三〕亚洲日本在2004年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将重点源VOC排放标准列入了法规中,并提出了2010年比2000年降低30%的削减目标。
韩国1995年修订了《大気環境保護法》〔Air Quality Preservation Act〕,提出了2000年比1995年降低50%的VOC削减目标,但针对于涂料的使用还没有出台对应的条文某某在《空气污染防制法》第20条对于涂装〔汽车制造业〕进展监管,对建筑物外墙涂料有进展产品管制的计划此外,某某在2006年出台了VOC税,对排放VOC的企业进展了税收管理亚洲各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详见表X表X 亚洲各国家的VOC相关法律法规韓国某某地区日本根据的法规大気環境保護法〔Air Quality Preservation Act〕空气污染防制法第20条改正大気汚染防止法实施年份1995年改正2004年目的臭氧浮遊粒子状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