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少锋《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49325684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提领一顿悟“和” 潜心会文品“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荣根学校 李少锋设计理念 读是语文的根教师要引领学生读文字,读人物,读生活,读世界,读扎实了,语文之树才能枝繁叶茂,课堂效率才会高效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召集、大臣、廉颇、侮辱、拒绝、战袍、抵御、允诺、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通过研读,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勇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难点以“和”为主线,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流程一、紧扣“文眼”探读-- 实现文本与文外资源的整合 1、揭题,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讲了什么?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2、自读,解疑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3、交流刚才有同学提到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还提及了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这样几个人物以及“上大夫”“上卿”这两个职务,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4、小结通过对话和交流,我们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初读了课文,你认为课题中重点强调什么?为什么?一个“和”字,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点明了文章中心 (教师板书:和)二、提领“文脉”通读-- 探究整体与部分内容的联系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几件事?2、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给故事按小标题 (学生板书小标题)故事一:完璧归赵(事物的角度)承诺(人格的角度)智斗秦王(事件的角度)故事二:渑池会见(地点的角度)将计就计(事件的角度)忠心可鉴(人格的角度)因功引妒(发展的角度)故事三:负荆请罪(事件的角度)知错勇改、宽容(人格的角度)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哲思的角度)3、提领“文脉”,弄清联系了解了这三个故事,联系课题所强调的“和”字,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和 不和 和)4、探究:之前“和”是因为什么?(将相互相之间没有可比)之后“不和”是因为什么?(蔺相如平步青云,官比廉颇大,廉颇心生嫉妒)最后又“和”好是因为什么?(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感化廉颇)三、揣摩“文句”品读-- 对比主要与次要人物的形象1、除了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主要人物,故事还有哪些相关的人物?(秦王、赵王、大臣、蔺相如手下)2、请你结合课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多元评价)3、重点文句品读。

      课件出示) 赵王接到了来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1) 派兵来进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品读:赵王、群臣无计可施,蔺相如破解难题,帮赵国渡难关如果说赵王和群臣无大智,那蔺相如则是大智大勇赵王能听取大臣意见,说明他是个开明的君王而大臣能举荐蔺相如,也说明大臣能面对现实,心系国家,不为私利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2)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品读: 秦王是大国的君,蔺相如是小国的臣,但是面对秦王的狡诈,蔺相如机智应对,且毫不退让,无所畏惧蔺相如能透过细节,了解秦王的个性,能有所防备,这也是智慧3)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品读:扣住“爬”字,可以体会到廉颇对蔺相如的嫉妒之心廉颇的确战功显赫,认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才是功劳其实,蔺相如用嘴巴,同样为赵国化解了凶险,这也是功劳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的言行,蔺相如不斤斤计较,胸怀宽广,识大体,顾大局四、凸显“文理”悟读-- 领受情感与人性光辉的普照1、在文章出现的这些人物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记住的东西你会记住谁?记住什么?2、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有了很多的感受现在请大家从以下一组与“和”有关的词句中,选择几个来谈谈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 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鱼水和谐,鸳鸯成对,琴瑟相调 --《误人桃源》(元·王子一)和衷共济 和睦相处 和谐社会 和平友好 心平气和 家和万事兴3、交流感受。

      教师板书: 12 将相和人和养心家和美德国和安邦世界和谐造福人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