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历史考研练习卷(全国统考)定稿.pdf
11页2013 年历史考研练习卷(全国统考)选择题1. 建隆二年,赵匡胤采取了( )的措施,收夺武将的兵权A整顿禁军 B 杯酒释兵权 C更戍法 D 将兵法2宋廷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为( ),分掌禁军,合称“三衙”A殿前司、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 B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C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 D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3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宋代在中央设立( )机构,主管全国的军队调动、训练、供给等事宜A枢密院 B都指挥司 C 枢密使 D参知政事4宋朝与西夏长期交战,双方皆困,经过一年的交涉,双方达成了( ) A绍兴和议 B嘉定和议 C澶渊之盟 D庆历和议5宋太宗时,在成都设 ( ),规定布帛、盐、酒等,由其专卖,禁止商人贩卖和农民出售A均输官 B平准官 C博买务 D转运使6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7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D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8范仲淹在 ( ) 中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A答手诏条陈十事 B明定国是诏 C统筹全局折D万言书9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时的身份是( ) A宰相 B参知政事 C枢密使 D地方官10以“天变不足惧,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精神进行变法的是 () A王安石 B商鞅 C北魏孝文帝 D张居正11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进士科专考( ) A诗赋 B经义和时务策 C律令、断案 D武学、律学12王安石变法时期,“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13“元祐更化”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宋神宗 B宋理宗 C宋哲宗 D宋光宗14元朝的南北经济联系的成果,还体现在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上,即 ( ) A汜胜之书 B农书 C 四民月令 D齐民要术15北宋东南地区方腊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花石纲之役 B公田钱 C博买务 D公田法16北宋末年,蔡京为了专权固宠,提出了( )之说,鼓励徽宗穷奢极侈,以天下自奉A“大哉乾元” B“天朝上国” C “丰亨豫大” D “集天下之财”17女真长期处于契丹统治之下,饱受奴役和压迫之苦。
女真在南者,编入契丹户籍,号 ( ),在北者不入契丹户籍,号( ) A肃慎勿吉 B生女真熟女真 C 勿吉肃慎 D熟女真生女真18宋在金的压力下,不得不杀了降宋的原辽将( ),以其首献于金朝,这对于原辽降于宋朝的将领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A张觉 B岳飞 C李纲 D郭药师19王彦率领岳飞等将领转战太行山区,继续抗金,他的部下脸上刺有( )八个字,故名八字军A“保卫家乡,誓杀金贼” B“赤心保国,誓杀金贼”C“誓杀金贼,恢复国土” D“赤心保国,恢复国土”20淳祐元年,宋理宗正式下诏将( )等五人从祀于孔庙,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地位A周敦颐、陆九渊、朱熹、邵雍、孙复 B朱熹、程颐、程颢、张载、陆九渊C朱熹、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 D周敦颐、陆九渊、程颐、程颢、张载21宋代时,北京先后被称为( ) A幽州、南京、燕京、中都 B南京、燕京、幽州、中都C幽州、南京、中都、燕京 D燕京、幽州、南京、中都22金朝( )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达到了金朝统治的鼎盛时期A金太宗 B金世宗 C海陵王 D金熙宗23宋代教育行政最高机构为国子监,京师的学校皆隶属国子监,主要有 ( ) 国子学四门学太学宫学A B C D24北宋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 A白鹿洞书院、岳鹿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B白鹿洞书院、岳鹿书院、潇湘书院、嵩阳书院C东林书院、岳鹿书院、潇湘书院、嵩阳书院D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潇湘书院25南宋书院的复起,是由朱熹开始的。
他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到书院讲学,还亲手制定( ) A九经 B 白鹿洞学规 C 白鹿洞定则 D 书院守规26标志着统治重心的内移,也是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王朝首都是在 A宋 B辽 C金 D明2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刻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开皇律 B 唐律疏议 C 宋刑统 D 后周刑统28辽有五京,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它们分别是( ) A临湟府、大定府、辽阳府、大同府、析津府 B 大定府、辽阳府、大同府、析津府、 f 临湟府 C 辽阳府、大同府、析津府、临湟府、大定府 D 大同府、析津府、临湟府、大定府、辽阳府29( )是金初的中央官制,组成国家最高军政决策和执行机构A猛安谋克制 B勃列极制 C投下军州 D南北面官制30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是,在户口版籍上有( )之分A坊郭户和乡村户 B 地主和佃农 C 工匠和机户 D 主户和客户31( ) 是宋代为支付军政费用而筹措的一宗款项,同时又是各地为筹措这项经费而加征的苛捐杂税的总名称A经总制钱 B月桩钱 C 版帐钱 D田契钱32( )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地位A宋孝宗 B宋光宗 C宋理宗 D宋仁宗33( )创于唐,盛于北宋,以白瓷著名,为宋代印花白瓷的精品A钧窑 B景德镇 C 定窑 D汝窑34北宋的四大名窑是 ( ) A定窑、官窑、钧窑、景德镇 B定窑、官窑、钧窑、汝窑C官窑、钧窑、景德镇、汝窑 D定窑、官窑、景德镇、汝窑35北宋时期印书业的四大中心是( ) A开封、成都、建康、温州 B开封、明州、建康、成都C建州、杭州、成都、明州 D开封、成都、杭州、建州36北宋市场商品价格主要是采用( )的办法A旬估 B质库 C投行 D赊卖37金朝在女真族中实行的土地占有制度是( ) A均田制 B屯田 C 投下军州 D牛头税地38在宋代下列地区设立了市舶司的是( ) A广州、福州、厦门、泉州 B广州、杭州、明州、福州 C广州、明州、杭州、泉州 D明州、泉州、福州、厦门39在宋代的海外贸易机构中,广州福州明州杭州密州板桥镇,作为宋代海上贸易中心的是( ) A B C D40南宋郑樵编撰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其中该书的精华是A本纪 B二十略 C 志 D金石略41金石学是宋代史学新开拓的领域,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的专著是 ( ) A赵明诚的金石学 B欧阳修的集古录C赵明诚的集古录 D欧阳修的金石学42在蒙古向南扩张的同时,还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三次西征中分别在位的大汗是 ( A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 B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C窝阔台、蒙哥、旭烈兀 D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43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 吉林行省 D黑龙江行省44海运航线的开辟是哪个朝代的创举?(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45下列各项中符合元朝历史的有( )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全国划分为25 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A B C D46有关石油的最早记载者是( ) A沈括 B 郭守敬 C 僧一行 D 张衡47发动“庆元党禁”的大臣是( ) A赵汝愚 B 秦桧 C 史弥远 D 韩佗胄48蒙古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南宋是在( )时期A成吉思汗 B窝阔台 C蒙哥 D忽必烈二、名词解释1三峰山之战 2 续资治通鉴长编 3 元祐更化 4 四时捺钵 5 免解进士 6 二府 7 支移和折变 8 宋学 9 东京梦华录 10 鹅潮之会 11宣政院 12 陈亮 13 斡鲁朶 14市舶司官户 15 府州军监 16西辽 17 耶律楚材 18 梦溪笔谈 19 帅漕宪仓 20 敕令格式 21 文献通考三、史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请结合两宋时期社会状况的史实,阐述上述观点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制科,其次则三学选补铨法虽多,而莫重于举削改官、磨勘转秩考课虽密,而莫重于官给历纸,验考批书其他教官、武举、童子等试,以及遗逸奏荐、贵戚公卿任子亲属与远州流外诸选,委曲琐细,成有品式其间变更不常,沿革迭见,而三百余年元臣硕辅,鸿博之儒,清强之吏,皆自此出,得人为最盛焉今辑旧史所录,胪为六门:一曰科目;二曰学校试;三曰铨法;四曰补荫;五曰保任;六曰考课烦简适中,隐括归类,作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其后遵行,未之有改自仁宗命郡县建学,而熙宁以来,其法浸备,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矣宋书卷156选举志请回答: (1)根据该材料,概括宋代的选官方式2) 宋代最主要的选官方式是什么?相较前代有何变化 ? (3) 简述宋代对于官员的管理制度3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宋高宗在致金兵元帅信中说:“古之有国家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6 材料二宋高宗对大臣说:“朕兼爱南北之民,屈己讲和非怯于用兵也。
若敌国交恶,天下受弊,朕实念之今通好休兵其利博矣士大夫狃于偏见,以讲和为弱,以用兵为强,非通论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4 请回答: (1) 上述两则材料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史实 ?(2)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四、论述题1试评述海陵王完颜亮2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3. 以该时代三大发明为例简介北宋科学技术的特征4元朝制度建设的特点5. 论述宋代军事制度的利弊得失6.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宋代全有空前的发展,其后的明两代似亦少所超越试从两宋农工商业的发展状况和其时文化、教育、学术、思想 诸方面的发展状况加以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