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各地区地分布详情.doc
9页实用标准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各地区的分布详情洪洞大槐树移民在河南地区的分布详情:河南省简称豫,地处黄河中下游、华中地区,向有“中原”、“中州”之称,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置河南布政使司,辖八府,一直隶州,十一属州,九十六县 ( 《明史·地理志》 ) 元朝末年,河南是兵荒天灾的重点地区, 明初该地区土地荒芜, 人口稀少, 到处都是一片残景, 朱元璋说: “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又说:“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据成化版 <河南省志 >载,洪武年间,在河南所辖十府十二州八十八县中,有十三个州县,户数都在一千零一户之下山西与河南邻近, 河南地广人稀, 山西地狭人众, 河南自然是山西移民的重点地区之一 据历史文献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迁于彰德府、怀庆府、开封府、卫辉府、大名府、归德府者居多,其它河南府、汝宁府、南阳府也不少自山西往河南移民的次数也为最多,主要为洪武年间所迁,其次为永乐年间所迁从时间上看,早在洪武二年就有向河南的移民,民国二十四年李敏纂修的《汲县志·大事记》里说:“士人传闻则以为洪武二年 ( 移民 ) ”汲县《李氏族谱》亦载:“盛,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泽州府凤台县头村迁汲。
民国二十二年 《孟县志 - 大事记》载:“明洪武三年, 徙山西民于河北, 而迁至孟州者十九, 皆山西洪洞籍 ” 从《明史》、《明实录》的记载看,洪武年间,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次移民,永乐年间元年八月一次移民, 共四次大批的往河南地区移民 至于小批的则有鹿邑县 《刘氏家谱》 载:“始祖原籍山西省洪洞县枣林庄,明洪武二十年迁至河南归德府鹿邑县西南二十五里褚固堆村偃师县游殿村道光年间《滑氏家谱》载:“吾滑氏聚族邙上,自明洪武六年由山西迁徙而来,至今四百余载洛宁县城关余庆村乾隆九年 《全翁李公墓志铭》 记载:“追溯古籍,洪洞县其桑梓焉, 前明太祖三年十月 诏迁豫洛阳市马营村 《李氏墓碑》 记载:“公生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人也, 至洪武三年迁居河西马营村” 辉县穆营村《穆氏家谱》载:“穆氏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穆家营温县招贤村《牛氏家谱》记载:“始祖牛鹏于永乐四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温舞阳县王楼村咸丰四年《王氏祖碑》载:“祖原籍山西洪洞大槐树, 自明初迁民, 有诏兄弟三人, 各挈铜佛相居于此, 建修楼房, 因名村日三楼 ” 以上家谱、碑文对明朝洪洞移民始祖迁往何地作了详尽的记载。
据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王兴亚教授《明初山西民到河南考述》一文所载,山西洪洞移民分布大名府所属诸县:清丰、南乐、内黄、濮阳、滑、浚、长垣等县卫辉府所属诸县:汲、怍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怀庆府所属:河内、修武、济源、温、孟县开封府所属六州,三十六县,包括后来的归德府、南阳府所属诸县民国版《新安县志·民族》记载:“新安率为汉族,其氏族之由来,咸云迁自山西洪洞一有谱牒足证者,如:横山吕:洪武初由洪洞迁入新安;芦院裴:山西闻喜迁新安芦院回龙山 ( 俗名寺坡山 ) 张: 于恭帝末迁山西晋阳洪洞,六世孙琮,于明永乐初随文恕迁洛阳 } 廛河里,清初迁于新安克昌邵:系明永乐由洪洞迁新安辛庄孙:洪武初孙廷,由洪洞迁新安城内许:洪武初许启伦由洪洞迁新安 横沟常: 洪武初常福由洪洞迁新安 侯沟侯: 先由云南迁洪洞, 洪武初由洪洞迁新安 北关龚:洪武初龚大郎由山西夷山迁新安邱沟邱:其先山西翼城人,元末邱德仲始迁新安王庄王:南宋时由山西洪洞迁往河南新安下石井,洪武初王十二始徙王庄韦庄翟:洪武初翟宗南自洪洞迁新安庙头邓:洪武初邓奈由洪洞迁新安城西街郭:洪武初郭奈由洪洞迁新安东阳镇兰:洪武初兰锦由洪洞迁新安石寺刘:洪武元年刘义从洪洞迁新安。
石寺柳:洪武初柳旺由洪洞迁新安 石寺贾: 贾政元末由洪洞迁渑池,洪武初迁新安 石井街:洪武二年于大公由洪洞迁新安 石井徐: 洪武二年同于姓由洪洞迁新安时为姻亲石井赵:系出宋某节度使后,元末由山西垣曲大赵村迁渑池石门即今之赵沟,又徙新安羊义张:张聪于明初山西闻喜迁新安高平寨郭:洪武初由洪洞迁邑西之南庄,明末郭三光徙高平寨火虫驿王:洪武中王兴由山西洪洞迁新安滩子沟介:元末介老八由山西介休迁滩子沟西关董:洪武初由山西高平迁芮城后徙新安骆岭李:洪武初由洪洞迁新安骆岭又迁栗园车箱马:洪武初由洪洞迁罗家河,又徙济远之毛田,后徙新安盐仓,又徙车箱沟流水沟冯:明初冯自勉兄弟三人由洪洞迁新安王岭王:明初由洪洞迁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新安郑坡郑:郑春于明初由洪洞迁新安铁门张:明初由洪洞迁偃师,清乾隆中迁鲁山,继迁洛阳,又迁新安 余村余: 明洪武初余万成, 由山西洪洞迁县西克昌南之余村民国版《修武县志· 迁民表》记载:修武县统计从洪洞迁民的有赵氏四户李氏八户、 吴氏三户、 王氏九户、 冯氏四户、 陈氏三户、 蒋氏三户、杨氏一户、秦氏三户、许氏一户、姬氏一户、张氏八户、史氏三户、曹氏一户、陶氏一户、马氏一户、柳氏一户、常氏一户、傅氏一户、黄氏一户、庞氏一户、董氏一户、梁氏一户、郭氏一户、林氏二户、徐氏一户、邱氏一户、卢氏一户、丁氏一户、石氏一户、靳氏一户、焦氏一户、谷氏一户、武氏一户、刘氏四户、柴氏二户、牛氏一户,共 80 户、 38 姓,分布于 80 余个村庄,共 60 户有家谱明确记载迁民始祖姓名,其余为祖辈相传。
仅有张姓一户始祖张从乃宋理宗里从洪洞县迁入,刘姓一户,始祖刘旺登乃清初从洪洞大槐树迁入的,其余均为明朝从洪洞迁去的这些旧方志确证了洪洞大槐树移民在河南地区的分布,并从事实上说明了山西民在洪洞大槐树的集中移民《孟县地名志》统计:“孟县12 个乡镇,有自然村395 个,据调查从洪洞迁去者共有138 村,占总村数的34%,各乡均有迁民,其它只写明初山西迁来者未在统计内,仅明确记载从山西洪洞迁民者村庄:城关镇60 个自然村,西虢乡35 个自然村,槐树乡32 个自然村,赵和乡36 个自然村,谷旦乡59 个自然村,南庄乡 25个自然村,城伯乡29 个自然村,化工乡28 个自然村,石庄乡42 个自然村,缑村乡 27 个自然村,东小仇乡25 个自然村《济源市地名志》中也记载:元末明初,二十多年战乱,明洪武年间实行了移民政策,由山西洪洞等地迁来的移民,大部分是重建设村,另取村名,有48 部家谱, 72 通石碑记载为山西洪洞迁民,全市现有453 个自然村,明以前只保留下来130 个,占 28%,其余为移民所建村庄:济水镇 2 个自然村,亚桥乡8 个自然村,克井乡4 个自然村,五龙口镇8 个自然村,梨林乡10 个自然村,轵城镇 36个自然村,承留乡11 个自然村,思礼乡13 个自然村,坡头乡8 个自然村,大峪乡4 个自然村,王屋乡 2 个自然村,邵原镇 20 个自然村,下冶乡 1 个自然村,崇义镇 6 个自然村,柏香镇 8 个自然村,柴陵镇 2 个自然村,西向镇 2 个自然村,西万镇 3 个自然村,山王庄乡 3 个自然村,城关乡 20 个自然村,王召乡 7 个自然村,木楼乡 6 个自然村,渠沟乡 7 个自然村,葛村乡 1 个自然村,王曲乡 6 个自然村,常平乡 6 个自然村。
1992 年版《灵宝县志·姓氏家族》记载:“灵宝姓氏来源有四:一是世代祖居,二是明初从山西省迁来,三是建国前由外地流落到灵宝定居,四是建国后因工作等关系来灵宝定居这四种来源中,以一、二种来源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0%一 80%以上元末明初,由于战火、灾荒,山西省有数次人群大迁徙灵宝民间流传着:“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洞县城北的贾村,明代有广济寺,寺旁有株汉代古槐,寺碑文载,明朝初年,从山西省迁往河南省等地的移民,都到这里集合,从这里出发,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尹庄镇小岭村,贾姓家谱云:‘贾姓于洪武之世随徙民自洪洞县小兴庄大槐树东南移’城关镇涧东村张姓家谱载: ‘明初从洪洞县葫芦滩大槐树迁来张如山、张如林 ( 长子张如甘、次子张如棠居会兴镇 ) 1944 年张家祠堂门联为:“山西省河南省三代祖宗甘棠下;会兴镇虢略镇始祖原郡葫芦滩至今已传 23 世《沁阳市志·大事记》:洪武三年前后,迁山西洪洞一带部分居民于河内《沁阳市志·姓氏》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灾荒,沁阳县民死亡流离,境内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明洪武年间,迁徙山西洪洞等县大批移民于沁安家落户今沁阳姓氏结构中,以洪洞迁民后裔之姓为主体,约占全县总户数的 80%以上。
《辉县市志·大事记》:洪武二年至永乐十四年,先后自山西洪洞等地多次向辉县迁民 《辉县市志· 人口》:洪武二十四年 15268 口,永乐十年 38497 口,二十一年中增长 1.5 倍,乃是明洪武二年至永乐十四年,多次从山西洪洞等地往辉县移民所致在河南地区,新编地名录,新纂地方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县 ( 市) 中都有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的明确记载 2001 年大槐树祭祖节期间,孟州市中村闪文太、桑坡村白炳祥、沁阳市水南关马学义前来寻根祭祖,称其闪、白、马、拜、舟、丁、张、杨、买、艾等姓为回族,为洪洞大槐树移民,并携河阳中村 <闪氏家谱 >以佐证同时,鄢陵县爨玉林也带《爨氏族谱 >来洪洞寻根祭祖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大规模往河南地区移民,已为上述众多的家乘、地方志、地名录所证实,从河南的移民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主,此乃和两河流域的水灾及元末农民起义的战场相吻合经笔者对河南地区家乘、地方志及所收集的信函资料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明朝洪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有 106 个县 ( 市) :郑州、荥阳、开封、平顶山、洛阳、焦作、鹤壁、杞县、尉氏、新郑、登封、兰考、中牟、新密、巩县、新乡、卫辉、封丘、获嘉、温县、济源、博爱、辉县、原阳、武陟、孟县、沁阳、修武、安阳、范县、台前、滑县、浚县、内黄、清丰、濮阳、长垣、汤阴、林州、商丘、永城、睢县、宁陵、民权、周口、商水、扶沟、西华、太康、郸城、项城、许昌、漯河、鄢陵、郾城、襄城、鲁山、长葛、临颍、叶县、宝丰、陕县、禹县、驻马店、确山、西平、汝南、新蔡、上蔡、信阳、息县、固始、泌阳、正阳、新县、罗山、商城、南阳、方城、唐河、新野、邓县、淅川、南召、桐柏、镇平、内乡、西峡、三门峡、义马、孟津、汝州、汝阳、栾川、灵宝、渑池、偃师、伊川、宜阳、洛宁、卢氏、新安、淇县、嵩县、郏县、舞阳。
大槐树移民在海南的分布:海口 文昌 琼山 屯昌 澄迈 琼海定安 万宁 营报 陵城 临高 保城三亚 儋县 抱由 八所 石碌 通什大槐树移民在内蒙古的分布:商都县 镶黄旗县旗县 苏尼特右旗县额尔古纳右旗县 达汉尔族自治旗县县 陈巴尔虎旗县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扎旗 莫力达瓦扎赉特旗县乌兰浩特县 突泉县左旗 阿鲁科尔沁旗鄂伦春自治旗县化德县牙克石市县兰屯市科尔沁右翼中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