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太极柔力球运动教学教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389136582
  • 上传时间:2023-08-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太极柔力球运动教学教材  2010-12-28 17:29:49|  分类: 健身教学 |  标签:柔力球  教学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太极柔力球运动教学教材太极柔力球运动科学地把太极、体育、舞蹈融为一体,是一项内外双修的文体竞技项目,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这项运动以圆柔为核心,从入球到出球是一个连贯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整个动作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借力打力,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太极运动圆润舒展、自然流畅、连绵不断的特点,让人专心自律,神清气爽这项运动还融入了舞蹈的优雅,可以增进全身的韵律感、平衡感和协调感,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健心、健身、健美的新型的文娱体育活动项目太极案力球易学难精,奥妙无穷,不受人数、场地、时间、器材等限制,男女老少随时随地均可活动,观赏性强,发展空间大,特别是它的自编套路表演和网上竞赛,可以充分展现个人的智慧和才华太极柔力球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的喜爱和参与,很快融入了和谐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已被国家列为中老年人的竞技比赛项目一、太极柔力球的基本技术原理      太极柔力球运动,使用完整协调的全身合力,在大小弧线中来完成每一个抛、接球技术动作。

      l、运力方法:在打太极柔力球时,要全身协调用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动作时由脚支撑全身,双腿同时发力,使力集中于腰部,由腰来带动躯干、手臂和球拍、拍内球的圆弧运动,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球与拍粘为一体在球拍运行速度变化时,球在旋转贯性的作用下,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甩出球拍,出球的快慢和力量大小都来自于腿和腰带动的全身合力,手臂和关节主要控制出球方向2、运动轨迹:太极柔力球圆润、自然、流畅的技术风格, 是通过每一个球的弧形引化轨迹来完成的,弧是圆的部分, 划出的弧线越圆满、越平顺,动作才越有美感,才能凝聚力量,打出刚柔相济、舒缓柔和、巧妙精彩、特点分明的技术动作来所以太极柔力球运动定是在一条连贯流畅的弧形曲线中完成在弧形引化过程中有三大要素:一迎:以来球的方向、路线主动伸拍迎球,使球拍外沿对向来球方向,在接触球的瞬间,要恰到好处地顺势后撤,所迎之球应柔和地从球拍边框处切纳入拍二引:球拍接球后,应在一条圆弧线上转动,以引化方向的拍框边沿为先导,携球进行旋转,借离心、向心两力的作用,使球与拍合为一体三抛:球拍沿着引化圆弧转动,当球拍挥旋停止或减速时,球在贯性作用下,沿球拍引化圈弧的切线方向飞出。

      出球瞬间,出球点的拍框外沿向后侧拍框边沿的正中点为对应点 如图〈一〉所示:圆弧中心点O与拍面中心点C的连接短线正是圆弧的半径,这条半径应与拍面AB线始终保持垂直,出球的瞬间,球拍边沿应对准抛出方向图(二〉所示:为推、压、煽、抖、挑、扣等错误动作太极柔力球的运动方向都是围绕上述方法、要素和拍弧对应关系而设立的,成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根本法则,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准确掌握 二、太极柔力球基本动作解释 l、预备势: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一手正握球拍, 另一手持球2、摆动类:(1)左右摆动:由右向左经体前划弧至左侧位;由左向右经体前划弧至右侧位2)其它位置的摆动:体前左右、上下摆动,体侧前后摆动,各种动作的连接摆动,动作开始和结束的摆动 要求:左右摆动的弧形要对称,拍尖始终向前,拍面始终围绕弧形的圆心,左右极点约与肩同高,拍面要与地面垂直;左右摆动时,身体保持中正平舒,轻灵沉稳,先沉后移无论何种摆动,都应是一条弧线,弧线不论大小都呈圈弧形左臂自然摆动3、抛接类(1)左右小抛:左侧抛出,左侧迎入,右侧抛出,右侧迎入要求抛球应接近弧形摆动的极点(稍高于肩),球应沿弧形切线方向顺球拍边框抛出,不能用手腕挑、拨球,接球应主动迎、引,球入拍应悄无声息,及时顺势拉球作弧形引化。

      (2)正反抛接:顺时针抛接为正抛接,逆时针抛接为反抛接要求:球应按弧形切线方向抛出,球拍出球点的边框要与出球方向保持一致,不能挑、拨;接球应主动迎、引,球入拍悄无声息,抛接应完整连贯,圆润流畅,协调用力,左臂自然摆动    (3)身后抛接要求:身后抛接应借蹬转顺势将球沿圆弧切线方向抛出;下抱圆蹬转时,拍尖向下,稍稍内扣,以身体上下协调的蹬转力量将球抛出,不能用腕力挑球主动迎引接球,悄无声息, 脚和左臂合理配合,保持身姿优美4)腿下抛接要求:向前扬腿角度要高于90度,支撑腿要自然伸直,身体要中正经腿下按圆弧切线方向抛出,不能挑、拨;主动迎引接球,悄无声息,顺势拉球作弧形引化,脚与左臂合理配合,做到身姿优美5)其它抛接动作始、终的抛接,各种动作间的抛接,对抛对接等等, 都应符合太极柔力球的技术原理,不能挑抛,不能托接,动作要圆润流畅,腰与左臂合理配合,保持身体姿态优美 4、翻拍类 (l)左右摆翻:摆动划的弧要圆,摆至左右极点(略高于肩,不超越头〉时顺势翻拍,应圆润流畅,拍与球沾连粘随 (2)正反绕翻:做到绕环过程中翻拍,翻拍过程中绕环,做到圆不缺、环不断顺时针绕翻为正,逆时针绕翻为反,整个动作应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圆润流畅,连绵不断,肢体配合要自然协调,形成流体的整体。

      5、绕环类包括体前顺时针、逆时针的立体正反绕环,左右体侧的八字绕环、头顶的正反平绕等,要求做到球拍合一,球要圆润流畅,身体要舒展自然,全身协调用力,左臂协调配合头顶平绕所划圆要左右对称,圆面做到与地面平行 6、旋转类 (1)左右蹬转180'时,力发自腿,主宰于腰,要以身体纵轴为轴,保持中正,重心平稳,持拍带球有上转、下转、平转, 左臂协调配合 (2)左右旋转360"时(含平旋、侧旋、立旋)持拍臂借转体蹬转,力发自于腿,主宰于腰,身体要中正,重心要平稳, 侧、立旋要矢状轴为轴画圆,动作舒展大方,身体姿态优美 三、太极柔力球的规定套路 专家和教授们根据柔力球运动的特点和要求,由易到难逐步制定了一套、二套、三套……等规定套路,每一套都有文字说明和录像演示,愿学者可另定 1、第一套:编排了左右摆动、正面绕环、左右转体、左右小抛、正反抛接、腿下抛接、身后抛接、整理运动等八节第一套未编入翻拍类动作,所以比较简单易学,但要做到规范整齐、精神到位,还须勤学苦练 2、第二套:编排了左右绕翻、头上平绕、正反绕翻、摆翻转体、正反抛翻、身后抛接、弓步绕翻、八字绕环等八节 在第一套动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翻拍第二套就是以翻拍技术为核心,辅以摇摆、转身、抛接、旋转、绕环等技术动作,具有较强太极功夫的影子,在学会第一套的基础上苦练摆翻、绕翻、头上平绕、弓步绕翻、八字绕环等五个基本动作,掌握二套的各节动作也就迎刃而解了。

      3、第三套:编排了摆翻转体、摆翻绕翻、摆翻下势、左右转体、插步旋转、绕翻旋转、旋转穿翻、腿下互抛、身后对抛、八字绕环等十节第三套把柔力球的摆动、抛接、摆翻、绕翻、绕环、蹬转等各类技术动作与下势、插步、穿翻、旋转的技巧动作,科学地融为一体,手腿配合全身同动,是太极柔力球表模竞技的升华.四、太极柔力球的自选套路 太极柔力球的自编自演套路分集体、双人、个人等集体一般为8-12人,表演时间一般为4分到4分半,双人和个人的表演时间一般为2分半到3分,具体要求:1、自选成套动作的组织编排,一定符合太极柔力球本身的特点,要求顺其自然,流畅自如,是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教练员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全套动作应包含弧形摆动,绕环、抛接(集体应有对抛对接)、翻拍、旋转等五大类动作3、全套动作中,不允许有空拍、倒立、手翻、软翻、跳转360'等动作,不提倡下桥、劈叉等动作4、全套动作连接要合理,避免动作单一或在同一处过多重复,全套动作必须持球完成,不允许持空拍表演动作(开始与结束时的造型除外,不允许出现静止动作5 、全套动作自始至终要与选配的音乐节律相一致 6、集体项目的自选套路,至少要求五次队形变化(不含入场与退场),队形变化应多样、流畅、准确、图形清晰,并充分利用场地。

      7、自编自演套路,要求做到优美大方,有一定的幅度、力度,富有节奏感、韵律感 五、太极柔力球的网上演赛 太极柔力球的网上演赛设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五个项目 1、场地要求:比赛场地规定长10米、宽6米,网设正中 5米处,网长7米,高1.75米,宽0.8米,详见图解2、接发球:发球要做到高抛弧形引化,顺手抛出,抛球高度约10Cm.对方的来球,要通过一次迎引抛动作接抛过网(双打可为队友抛传一次〉3、判罚违例球:球在抛接过程中,出现撞击、连接、持球、中断、逆转、折向发力,前场高点进攻,过网击球,触网,脚踩中线等,均按违例球判输4、战术打法:近似羽毛球、网球的战略、技术,然柔力球是以柔克刚,后发制人5、胜负判定: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净胜11分为一局10:10时要胜出2分为胜15分封顶, 15:14为胜 原平市老体协 狄福才整编二00七年九月一日(为推动我市柔力球运动发展,特将我市老年体协副主席狄福才编辑的资料发布因太极柔力球教学光盘版权归中国老年体协柔情和球推广组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保护,请购买正版光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