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ppt

73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4782771
  • 上传时间:2018-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7MB
  • / 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稻常见病虫害,虫害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 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病害 真菌病害: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基腐病; 病毒病:条纹叶枯病、矮缩病第一章 水稻虫害防治,二化螟 纵卷叶螟 稻苞虫 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二化螟,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高粱等作物水稻分蘖期受害可造成枯鞘、枯心苗,穗期受害可造成虫伤株、枯孕穗、白穗等,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一、形态特征,成虫:前翅近长方形,灰黄褐色,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体长12~15毫米,胸部和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腹部纺锤形,背有灰白色鳞毛,末端不生丛毛雄蛾稍小,体长10~12毫米,胸部和前翅颜色比雌蛾稍淡,呈灰黄褐色;前翅中央有1个灰黑色斑点,下面还有3个灰黑色斑点;腹部瘦小,圆筒形卵,卵块为扁平椭圆形,几十粒至几百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表面覆盖透明的胶质物卵初产时呈乳白色,至孵化时呈黑褐色,幼虫,分5龄和预蛹,初孵化时为淡褐色,头为淡黄色,二龄以上幼虫在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老熟幼虫呈淡褐色。

      蛹,呈圆筒形,尾端臀棘扁平,有1对刺毛,背面有1对角质小突起,后足与翅芽相齐,初化蛹时,体由乳白色到米黄色,腹部背面尚存5条明显纵纹,以后随着蛹色逐渐变淡,5条纵纹也逐渐隐没二、为害状,二化螟蚁螟孵出后,先在叶鞘内侧群集为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分散转株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三、防治技术,防治枯心病: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卵块孵化始盛期进行调查,当查到丛枯鞘率超过10%时,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虫伤株: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卵盛孵期对齐穗前的稻田用药一次如果二化螟发生量大,5~7天后再用药一次可选用的药剂,①每亩用20 %三唑磷乳油100~120毫升;②每亩选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毫升;③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250~300毫升;④每亩用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35克;⑤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10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水45~50千克喷雾四、注意事项,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已经对杀虫双、杀虫单和三唑磷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注意选用其它有效药剂杀虫双、杀虫单对家蚕高毒,锐劲特对蜜蜂、虾、蟹高毒,注意使用安全。

      防治二化螟时,田间保水3~5厘米3~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造成白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一般可造成损失10%~20%,严重的可超过50%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为1厘米,体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一条短线,外缘有一暗褐色宽带 卵:卵一般单产与叶片背面,粒小 幼虫:一般稻跳间出现大量蛾子约1周后便可见幼虫,刚孵化出的幼虫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低龄幼虫体淡黄绿色,高龄幼虫体深绿色至橘红色 蛹:体长7~10毫米,圆筒形,初淡黄色,渐边黄褐色,后转红棕色,外常包有白色薄茧二、为害状,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都能遭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以幼虫啃食稻叶片叶肉(仅留下表皮)低龄幼虫常在新展出的嫩叶尖(上部)结成小虫苞或称束叶苞(叶苞下端可见丝状相连),苞中90%以上有活虫幼虫食叶留下表皮,远见白色因此,当发生量大时,为害后可见白叶满田一头幼虫一生可食叶5~10片幼虫通常有5个龄期,1~3龄幼虫食叶量仅为10%,高龄幼虫取食量大三、防治技术,防治策略:防治稻纵卷叶螟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同时注重选用抗(耐)虫品种、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

      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足、追肥稳、后期不贪青)的方法,调控水稻生长 2、生物防治 稻纵卷叶螟天敌有绒茧蜂、蜘蛛、青蛙、蜻蜓、隐翅虫等尽量减少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水稻分蘖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尽量选用Bt复配剂或其它生物制剂,以保护天敌3、化学防治,防治适期为卵孵化至1~2龄幼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为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分蘖期25丛超过15个新虫苞、孕穗期25丛超过10个新虫苞时,立即进行防治如少于15个新虫苞则暂时不需要防治,但需要每隔1天调查一次,以观测其发生情况 防治药剂可每亩用①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克;②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③40%毒死蜱乳油60~70毫升;④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水50千克喷雾四、注意事项,(1)防治适期一定掌握在新出稻叶片出现新虫苞时,这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好时期如果稻纵卷叶螟成虫量大(25丛可见5~10只蛾子),防治适期就要提前到始见蛾后1周(大约是卵开始孵化期) (2)杀虫双、杀虫单对家蚕高毒,锐劲特对蜜蜂、虾、蟹高毒,注意使用安全 (3)防治稻纵卷叶螟时,田间保水3~5厘米3~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

      稻飞虱,稻飞虱土名火蜢子、厌虫等,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种类很多,但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中、晚稻都能受其为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迅速,造成严重灾害一般为害损失10%~20%,严重为害损失40%~60%,甚至绝收一、形态特征,成虫: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暗褐色或淡褐色短翅型成虫翅长不超过腹部,雌虫体肥大 卵:褐飞虱将卵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长约0.6~1毫米,常数粒至一二十粒排列成串 若虫:若虫分5龄,初孵时淡黄白色,后变褐色二、为害状,主要为害期在水稻圆秆拔节期至乳熟末期,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孕穗期受害,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 乳熟期受害,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严重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齐泥瘫倒,叶片青枯;并加重纹枯病、菌核病发生褐飞虱还能传播某些病毒病三、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 (1)推广坑、耐虫高产优质品种 (2)健身栽培: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防止禾苗贪青徒长 (3)保护利用天敌: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自然天敌,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种群数量。

      早稻蜘蛛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4~5,单季稻、晚稻蜘蛛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8~9,百丛有飞虱1000~1500头以内时,控制效果较好,一般可不防治2、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稻田前期尽量少用杀虫剂,特别是三唑磷等杀虫剂以保护穗期为重点,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做到天敌等自然因子能控制的不用药防治,天敌不能控制为害时用药防治坚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类农药防治飞虱 防治指标:稻期常规稻百丛1000~1500头,杂交稻百丛1500~2000头 防治适期:抓准在低龄(一、二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与方法: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用5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四、注意事项,因稻飞虱多集中在稻丛基部为害,应注意尽量对准基部喷药; 喷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第二章 水稻病害防治,稻瘟病 纹枯病 稻曲病 条纹叶枯病 黑条矮缩病,水稻苗期病害(水稻烂秧),不良环境造成:烂种、烂芽、漂秧、黑根等,水育秧秧田:绵腐病(绵霉属) 旱育秧秧田:立枯病(腐霉属、镰孢属、丝核菌属),低温阴雨、光照不足2~3叶期胚乳养分将近耗尽,自养异养交替阶段抗逆性弱。

      防治,1、改进育秧方式,保证秧田质量,秧田避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秧整田力求精细,面平、沟深、排灌畅通,上糊下松通气好2、加强肥水管理播种至出苗期间以通气供氧为主,保持秧田畦面湿润,以利扎根出苗2~3叶期,秧苗抗寒力最低,以保温防冻为主,浅水勤灌3叶期后寸水护苗连续阴雨要及时排水,保持薄水3、化学防治 (1)苗床消毒 旱育秧田:土壤杀菌剂有敌磺钠(敌克松)、恶霉灵、甲霜灵、适乐时等每平方米用7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2克兑水3公斤,喷洒于浇透水但未播种的床土上,或每平方米用1~2毫升移栽灵加水3公斤效果显著2)秧苗期喷药防治播前和发病始期每平方米秧板喷施30%恶霉灵水剂800~1000倍液3公斤,或7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200~600倍液1~2公斤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农民也称它为“稻热病”、“禾发瘟”、“火烧病”、“吊颈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一、症状,稻瘟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水稻而引起的病害,它在田间表现的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瘟等。

      苗瘟:在水稻幼苗期发生,一般指三叶期以前,病原菌侵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使幼苗卷缩枯死 叶瘟:发生在稻株叶片上(包括秧苗和移栽到大田的水稻叶片),开始时,叶上只能看到像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这种斑点很快就扩大,最后形成不同类型的病斑主要有褐点斑、白斑型、慢性型、急性型病斑田间急性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大发生的预兆 稻瘟:稻瘟病发生早时形成穗颈瘟,穗颈边褐,全穗变白,与螟虫为害相似发生迟则形成枝梗、谷粒瘟 此外,发生在水稻茎节上的稻瘟病称节瘟,发生在叶枕上的称叶枕瘟谷 粒 瘟,枝 梗 瘟,二、防治技术,防治策略:坚持种植优质抗病品种、科学肥水管理、适时喷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品种选用: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处理稻草:要在水稻播种前集中处理散落在稻田和堆放在户外的稻草,不用病稻草捆秧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搭配,追施氮素化肥时,要适时适量,防止过多、偏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硅肥 科学管水: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晒田2、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可用10%二硫氢基甲烷(浸种灵)乳油5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处理稻种,早稻浸48小时,中、晚稻浸24~36小时,直接催芽或播种。

      打送嫁药:在移栽前2~3天,喷施一次送嫁药,每亩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30千克喷施;或将秧苗叶片浸于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中1分钟,堆闷30分钟后移栽 苗、叶瘟防治:已出现病叶或发病中心稻田每亩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 穗瘟预防:在破口到齐穗事,对已发生过叶瘟的稻田、感病品种种植区、老病区应在破口初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药剂与防治叶瘟的相同三、注意事项,1、稻瘟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即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2、施药时要对足水量,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每亩不能少于50千克水,机动弥雾机不少于15千克,均匀喷雾纹枯病,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早、中、晚稻上均有发生为害农民也称“花脚秆”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一、症状,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水稻叶鞘,叶片次之,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小斑,逐渐扩大,长达数厘米。

      病斑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云纹状大斑,似开水烫伤状,可导致叶鞘干枯,上部叶片也随之发黄枯死;病斑向病株上部叶鞘、叶片发展,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严重时可达剑叶、稻穗和谷粒湿度低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湿度大时会长出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匍匐于病斑表面或攀缘于邻近稻株之间,菌丝体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形成暗褐色的菌核二、防治技术,防治策略:在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的基础上,适时施药防治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推广宽窄行栽插,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肥水管理: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控制群体,基肥足、追肥早,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