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区调研内容.docx
6页2)资料收集的内容①风景区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内容包括:风景区行政区划、经纬度定位、周边邻区名称;该区气候带及特征、年均温度,夏季最高温度及时间、日期和平均气温,冬天最低温度及时间、日期与平均气温;年降雨量,雨季、旱季的月份、日期,裂1时间,一年中雨水分布规律;雾日、光照、霜期,全年风向、风力、风速等特征该区主要山脉、山峰、山岭、河流、台地、海滩、湖泊、池塘、水库、植物及动物等;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与位置;该区岩石类型、地貌类型、地层发育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水质特征、河系发育与山体展布规律、土壤类型和土质等②社会、经济及历史沿革关于该区历史沿革、政区变迁和建制更迭与现状;该区人口特征和分布状况、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该区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均收入水平、传统土特产品、经济作物、经济林及水果林、水产业、养殖业、工业类型及规模、矿藏资源、能源资源以及当地居民梦、特点及水平③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A.地貌景观类——山岳、峰峦、河谷、峡谷、山岩、断崖、冰川、荒原等;B.水域风光类——江河、湖泊、海滨、溪流、瀑布、涌泉等;C.天象与气象类——阳光、月光、雨雪、风霜、云雾、蜃景、佛光、圣灯、雾凇等;D.生物类——名木、名花、古树、植物群落、特色花木与果品、珍禽异兽、活化石、动植物表演;E.具有科学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冰川、冰瀑、火山遗迹、化石、特殊地质构造、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
④人文旅游资源A.古今遗存类:文物古迹,包括古建筑、古代工程、寺庙、园林、石窟、桥梁、石刻、碑碣;古今名人故居、祖居、纪念地、历史事件及英雄人物纪念物等;B.民俗风情类——传统节日、庙会、民族歌舞、民风民俗、民间饮食、烹饪、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⑤旅游设施及旅游条件主要指:供水供电系统、通讯设施系统、排水系统、交通系统、保健救护系统及食宿娱乐设施、辅助设施等⑥环境质量包括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水与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动植物病虫害、地方病、传染病等⑦客源市场国内和国际客流流向及特征、客源市场的地理区位和潜在市场的人口特征等对上述7方面调查收集的资料,应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统计、校核、复查和验收,使资料尽可能准确无误对于非文字资料(如:照片、图片、录像、录音等),也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然后统一归档,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2.评估与可行性论证阶段在充分调查、收集和研究风景区基本资料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由专家组对区资源和环境要素、社会经济状况、投资环境进行全面认真评估,对客源市场进行可行性论证1)综合评估内容大致包括:①三大价值评估——历史文化价值、科燙fF值和美学价值;②三大效益评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估;③六大条件评估——环境质量、组合状况、区位条件、适应范围、旅游容量、开发投资和施工难易条件;④定性和定量评估法,如层次分析法、因子权重法等。
2)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决策的关键步骤,也是总体规划的前提,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对风景区现有资源和现有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分析;二是预测未来该区开发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三、风景区旅游线路优化设计1.旅游路线概述“旅游路线”也称“旅游线路”其概念有两种含义:(1)旅游路线的通俗用法,是指在旅游区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游人参嘛炒’经过的路线其含义是指某种行动的轨迹,仅涉及旅游通道在这种意义-L’游览路线同义2)专业层次上的用法,是指旅游路线是一种产品它是旅游供给者——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管理机构向社会推销的旅游产品,在时间上,从旅游者接受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管理机构的服务开始,到圆满完成旅游活动,脱离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管理机构的服务为止;在内容上,则包括旅游者在这一过程中所享用的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体的一切服务,并且各环节环环相扣、密切配合,有机地安排在事先确定的日程中它是根据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因素而设计的综合性产品,一般包括:①时间安排,例如一日游、二日游等;②游览项目的内容,包括具体景点和线路,及具体旅游活动;③服务档次、级别;④服务价格;⑤综合性服务等2.旅游线路的设计形式与类型划分(1)旅游线路的设计形式。
传统旅游线路设计仅面向包价旅游(package tour),其中主要是团体包价旅游(GZT)随着包价旅游在旅游市场中所占比重的相对减少,旅游线路设计开始针对散客小包价(FZT)目前旅行社或旅游信息中心为散客设计的旅游线路有两种形式:一是组合选择式,游客可分段组合,自己选择;二是跳跃式,旅行社只提供几小段或几大段服务,其余由旅游者自己设计2)旅游线路的类型划分①空间尺度划分从旅游线路跨越的空间尺度来区分,线路设计分为三类:A.大尺度旅游路线;b.中尺度旅游路线;c.小尺度旅游路线大中尺度旅游线路设计,即线路设计,包含了旅游产品所有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与衔接;小尺度线路设计,即旅游景区游览线路的设计属性组合划分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观赏型和留型观赏型线路中包括有多个旅游点,同一旅游者重复利用同一线路可能性小;逗留型线路中包含的旅游目的地数量相对较少,多是度假性质的,同一旅游者重复利用同一线路可能性大根据观赏型和逗留型旅游者行为属性,可设计出成本最小化行为或非成本最小化行为旅游线路的属性组合划分如图旅游线路的属性组合划分③功能目的划分依据旅游性质、旅游功能分类,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作用,在旅游促销中能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明确查找的线索和印象。
大致分为:游览观光型、会议型、探险型、商务型、探亲型、度假型、疗养休息型、文化型、修学型、专题型、宗教型等3.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1)旅游线路设计程序(2)旅游线路设计需考虑四类因子:即旅游资源(旅游价值)、基础设施、专用设施和成本(费用、时间或距离)笔巧可达性密切相关的因子线路设计大致分为四个步骤:①确定目标市场成本因子,从总体上决定线路的性质和类型;②根据游客类型和期望,确定组成线路内容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空间格局,旅游资源对旅游价值必须用量化指标表示出来;③结合上述两步骤的背景材料,对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食宿等)行分析,设计若干可供选择的线路方案;④选择最佳旅游线路方案2)旅游线路设计原则①市场效益原则旅游线路设计的关键是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即必须满足旅游者最大限度的需要旅游者对线路选择基本出发点是最大效益原则,即以最小的旅游时间和旅游消费比,来获取最大的有效信息量与旅游享受故游览时间长短、游览项目多少,以及花在旅途中的时间和花费比值的大小,将影响游客对线路的选择因此在一条旅游线路中应有一定必要数量的、著名的、最有价值的旅游地,还应包括一些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与游客常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②主题突出原则线路的设计应具有特色,形成鲜明的主题,唯此才能具有较大旅游吸引力此特色或主题的形成,主要依靠性质、形式有内在联系的旅游点的串联,并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选择与此相应的表现形式③路线不重复原则旅游线路应组织尽可能多的、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回路,力求避免往返路途重复,并在环形线路上连接多个小环形支线和多条放射线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是将购物地安排在最末一站,有利于大量采购,而无携带不便之忧④张弛得当原则在充分考虑旅游者心理、体力和精神状况的前提下,应合理设计线路结构,恰当安排游览顺序,把握好旅行的节奏一条线路如同一部艺术作品,体现为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以北京旅游日程安排为例,一般旅游者到达北京后,首先安排参观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因为旅游者旅途劳顿、环境生疏,安排在市内游览,体力消耗较小,便于熟悉环境;然后到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和明十三陵,形成高潮:作为尾声,安排参观天坛、到王府井购物,有张有弛,体力和精神能及时调整这样的设计独具匠心,令人满意⑤机动灵活,留有余地原则路设计时,日程安排不宜过于紧张,应留有回旋余地;在旅途中,遇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必须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局部变通,以应付紧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