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宁二中高一音乐专业生训练计划.doc
17页静宁二中高一音乐专业生训练计划高中音乐专业训练包含六大块,声乐,试唱,练耳,乐理,钢琴,舞蹈在声乐方面,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主要内容有,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发声的训练、中外歌曲演唱、艺术表现等通过学习乐理,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技能和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基本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运能力,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它各门课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视唱练耳对学生进行试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视唱练耳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而乐理知识又必须通过试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去加深理解钢琴基本上是技术训练,弹奏的基本姿势、手指、手型、关节、腕、肘、大臂、小臂、肩身体的基本要求,识谱的基本知识、各种符号、术语指法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和弦练习练琴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演奏方法,音乐的基本表达形式,断奏、连奏非连音起承转合,旋律线、高潮点、练习曲、中外名曲、复调音乐、音乐的各种体裁、各种题材。
形体训练由芭蕾舞训练的基本扶把动作和中国民间民族舞蹈多风格训练的两大部分组成任务和目的,克服学生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有一个正确的体形;训练音乐感,舞姿的准确、舒展把舞蹈要表现的内容、人物形象、性格和情绪,以及段落结构、体裁、风格、形式,用准确、规范的形体动作加以表现一 声乐教学1、工作目标 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演唱教学的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完成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并确定教学基本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实践 掌握基本的声乐知识,学会基本的歌唱呼吸,基本的发声和共鸣,根据高中学习的要求,进行歌唱导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学习和介绍,高一级最主要的是声乐技能的训练,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安排相应的演唱曲目具备一定发声练习基础技能,掌握相关的其它基础课要领及运用方法一学期将要完成3~4首演唱作品,包括正确发声、科学用嗓、气息控制、情感投入、舞台演唱训练等,达到一定可欣赏性2 教学原则(1) 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基本功的训练2)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3)贯彻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位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4 )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为师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舞台演出机会提高综合能力5)采用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个别课为主个别课:教室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集体课:由声乐教研组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小组课:由任课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学习与典型大班课: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3 教学内容(1)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于歌唱2) 让学生在中声区唱实,唱稳,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3)训练声区的连接转换,使声区基本统一4)歌唱音域(女高音c1——#f2/g2左右,男高音c1____f2/#f2左右,女中音a_____d2/降e2左右,男中a_____d2/降e2左右)(5)教师应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发声方法,要特别强调正确的歌唱呼吸、三类共呜腔的作用及打开喉咙歌唱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发声是一个讲究科学方法的基础训练但同时要注意练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多与学生交流,寻找松弛自如、通畅、明亮、圆润的声音,多听,多思考,用“脑”去歌唱6)歌曲表现力的培养,高一阶段主要是声音的培养,在培养声音的过程中慢慢及早的培养学生的二度创作,即对歌曲曲风的把握和处理。
4 课时计划 全学期总课时为36节声乐课,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18节,每周一节,包括教学交流,校内外比赛及各种演出5 教学重点 高一学生重点是掌握气息、共鸣支点、咬字位置、歌唱状态有机地融一体,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完成作品,提高演唱能力6 教学难点 高一学生:演唱技巧中气息的控制,真假声转换7 教学用具 钢琴、扩音设备、麦克风、CD、电视、录音设备8教材 高考音乐强化训练 声乐卷 余开基编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9教学方式 (1)示范法:将科学有效的,形象真实的发生过程示范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发声原理及方法 (2)讲授法: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贯穿于声乐教学中,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更高层次的演唱水平 (3)演示法:将最完美的歌唱状态、技巧及表演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感受和领会歌唱的魅力,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 10 教学要求 教师: (1)良好的饱满的激情,示范或指导到位、明确、有效; (2)传授与交流要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3)检查学生回课情况,布置下次回课作业 学生: (1)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听从指导,配合教学; (2)掌握记忆知识要点,体会歌唱技巧; (3)主动交流提高和参与教学意识,带听课笔记、伴奏光盘 11 教学活动实践 课堂只是完成教学的一半,另一半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来完成。
(1)教学活动 适当加入教学演唱交流、比赛、公开课,使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来展示教学成果,提高自己,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积累经验,为教研提供依据,无论是对老师或学生都非常关键 (2)社会实践 对高一学生而言,社会演出实践主要是观摩学习,贵在参与,并非以取得成绩为目的必须增强社会演出实践,面向社会,立足校园,为社会服务是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12 教学进度周次主要授课内容提要备注1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 2声乐理论基础讲解,打牙关、气息练习 《花非花》 入学考试摸底3气息理论基础讲解,打牙关、气息练习 《 花非花》4发声理论基础讲解,打牙关、气息、发声练习 《花非花》5气息、发声练习 《思乡曲》6气息、发声练习 《思乡曲》7庆祝国庆8气息、发声练习 《雁南飞》 9气息、发声练习 中期考试10气息、发声练习 《曲蔓地》11气息、发声练习 《曲蔓地》12气息、发声练习 《幸福在哪里》13气息、发声练习 《幸福在哪里》14气息、发声练习 《月之故乡》15气息、发声练习 《月之故乡》16气息、发声练习 《二月里来》17气息、发声练习 《二月里来》18气息、发声练习 期末考试19成绩分析13 学期总结二 乐理教学1工作目标 本课程是高考的主要课程之一,系统的了解基本乐理的概念,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力求达到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一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喜欢学习,热爱学习2教学原则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统一的原则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3教学内容 “音及音高”、“音律”、“记谱法”、“调式”、“五声调式”、“七声调式”、“大小调式”、“调式调性分析”、“音程”、“和弦”、“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及其标记”、“转调与离调分析”、“调式变音与半音阶”、“移调”、“各种装饰音”、“音乐术语”等4课时计划 每学期18周,每周四节理论课5教学重难点 (1)调性分析 (2)调式中的音程和弦及解决 (3)转调及交替调式 6教学用具及教材 钢琴 《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著7教学方式 讲授法 问答法 例证法 图示法 讨论法 练习法8教学内容安排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是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建立学习理解其它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分析表演音乐,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章 节 名 称主要内容要 求第一章 音及音的名称 第一节 音及音的属性第二节 基音、泛音、复合音第三节 乐音与噪音第四节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第五节 变化音级、变音记号第六节 音的分组 第七节标准音第八节 音域音区重点掌握:1、声音的物理属性及声音的分类2、音的分组与线谱位置的对应关系 3、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4、标准音震动频率5、泛音基音与复合音第二章 律学常识第一节 十二平均律第二节 五度相生律第三节 纯律第四节 三分损益法第五节 自然、变化全音与半音第六节 等音 1、各种谱表的相互关系与应用2、不同音符与休止符的正确写法与 比值关系3、不同省略记号的写法与实际应用4、不同演奏法记号的写法与实际演 奏效果第四章 节奏节拍第一节 节奏与节奏型第二节 节拍拍子第三节 节拍的类型第四节 切分第五节 节奏的规整划分第六节 节奏的特殊划分形式第七节 音值组合法 1、切分与切分法2、各种不同节拍的强弱规律及其 类别3、节奏的规整划分与特殊划分 4、音值组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五章 音程第一节 音程及音程的形式第二节 音程的名称第三节 基本音程第四节 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第五节 音程的扩大与缩小第六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第七节 音程的转位第八节 等音程第九节 构成音程与识别音程的方法第十节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各类音程的识别与构成音程协和度的分类音程扩大与缩小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 和弦第一节 调式、调、调性第二节 调号与调的五度循环第三节 等音调第四节 原位七和弦第五节 转位七和弦 第六节 构成与识别七和弦的方法 第七节 等和弦第八节 和弦的应用 各类原转位和弦的结构各类原转位和弦的识别与构成等和弦各类和弦的协和与不协和 第七章 调式总论第一节 调式、调、调性第二节 调号与调的五度循环第三节 等音调1、调号的写法2、识记各种不同调号的方法3、等音调 第八章 大调式 小调式第一节 大调式第二节 大调式各级音的名称与标记第三节 小调式第四节 小调式各级音的名称与标记第五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第六节 大调式各调第七节 平行大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