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闲暇送给中学生美丽时空.docx
11页关注闲暇,送给中学生美丽时空巢湖市炯炀中学238072 汤永胜常听一些中学生说:“在学校里,我天天盼望着假期到来可 真要放了假,又不知道可做什么事? ”还有一些中学生说:“有时 我真觉得无聊无聊极了,就想上网一个假期下来,我不想上网 都不行了……"多出的闲暇,学生常常不知道怎样打发没有引导, 闲暇就会让中学生滋生许多不良习惯闲暇即空闲,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闲暇不等于“课余”,“课余”是课堂的延伸,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课余”的活动 发生在校园内,而且多数是在教师指导下发生的而“闲暇"则不 同,闲暇时的学生不在校内,闲暇时学生已做完了所有的家庭作业, 没有多大约束甚至完全没有来自师长的约束,他可以自由支配时 间,他可做事也可不做事,这样的时间才算得上闲暇一个学生中 学阶段到底有多少闲暇?有人曾粗略地估算过,由于法定假日的增 多加上固有的寒暑假,一个中学生一年差不多有160天闲暇,按每 天8小时计算,6年竟达到7680小时7680小时就是7680小时学 生个体活动空间这7680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也是释放、开发学 生主体潜能的良好时机但是这个释放、开发是正、负向的,它可 以向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消极的、萎缩的、 病态的方向发展。
因此,中学生的闲暇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 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机,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许多中学生面对如此富余的时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沉溺网吧”、贪 迷电视,令家长十分担忧,因此,引导中学生合理度过闲暇生活十 分必要那么,应该怎样加强对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呢?一、提高认识:闲暇是一种教育时机闲暇应是一种教育时机,也因此会成为教育方式首先,从心 理学角度看,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渴望过闲暇生活、自由生 活的心理是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中学生的闲暇生活 不同于成人,它不是在酒馆里度过,不是在保龄球馆里度过,不是 在打牌搓麻将中度过,不是在超级商店不厌其烦的商品选购中度 过,它是中学生在成长中渴望长大、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我空间 而自我选择来的独立时空,这个空间常常回避成人的参与,它也更 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因为不论是初中生,还是临近毕业的高中生, 其心理表现是不稳定的,其发展是多向的因此,必要的引导是 十分重要的这种引导可以由家长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完成,但最 好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完成其次,从学校教育规律来看, 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其生活学习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校外。
如 果说学生在学校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那么这些知识和能力 也需要有个实践的机会这个实践的机会也只能是在校外第三, 从终身教育角度看,这些知识能力是不够的更多的知识、更强的 能力还需要通过在校外学习“充电"来获得闲暇让生命积蓄能量, 同时还能不断激发中学生创新的灵感如此看来,加强对中学生闲 暇时间的引导,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终身学生能力有多么重 要二、抓住关键:把握时机,恰用引导形式成功的教育常常不是由哪一方面独立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家 庭、学校共同完成对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也是如此这个引导 需要三方配合,形成网络,共同完成时机一:学校(课堂) 引导形式:教师指导由于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团队员理应承担正面指导任务,因 此引导中学生合理度过闲暇的第一个时机也理应在学校,在班会课 和团队会上,在节假日到来之前这些会议直接、正面、全方位影 响了学生,它指导(而不是规定)学生在节日、假日、双休日应做 些什么事,不该做些什么事,这些指导应是向善的、启智的、审美 的,也是舒展性灵的有一项调查表明,班主任或团队教师在 节假日之前的这些“安排"是很有效的,绝大多数学生因为信任自 己的班主任或是“敬畏”自己的班主任而去实践老师的指导,他的 实践既是自由闲适的,又是十分充实的。
教师的威信越高,这种指 导作用越大,学生们在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里,根据他的“可亲可 敬"的老师的指导(不是规定),轻松自由地又带着明确目标地去 实践,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必然朝向积极、健康、向上因此,教 师要竭力营造一汪淋浴心灵的文化与自然的深潭,让学生沉醉其 间,使学生神清气爽,让学生有可能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发奋图强,乐而忘忧时机二:家庭(聚会)引导形式:父母影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人身处干部家庭,有人身处知识分子家庭,有 人身处工人家庭,有人身处农民家庭 这些不同的家庭呈现出不 同的聚会氛围,干部家庭的干练、果决、严肃,知识分子家庭的书卷气息、严谨作风、科学精神,工人家庭的勤劳坚忍,农民家庭的 朴实厚道,军人家庭的勇敢热忱等等,这些不同的特点对孩子必然 产生不同的心理诱导闲暇时,作为主体的学生就有自觉开发、释 放出倾向于父母的事业和人格魅力的尝试这些尝试正是智慧与创 新能力产生的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运用家庭氛围或精神风貌影响学生,规范、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闲暇时光周末孩子回到家中, 家长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心理放松;或者努力表现出 一种勤奋、严谨、为事业执着进取的精神风貌,影响感染自己的孩 子。
父母也永远是孩子的老师夸美纽斯把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教育 称为母育学校,因为孩子常常更多的也首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了家 庭的美好、事业的艰辛、追求的执着所以家长不能放任孩子的任 何空闲,要积极发挥家庭环境、家长人格力量等因素的作用,给孩 子施加积极影响家长营造一种温暖、热情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亲情;寒暑假时,时机三:媒体(宣传) 引导形式:社会规范闲暇看电视或 出门是很正常的事田野、集市、商场、工厂、娱乐场所、体育场 馆等是中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让学生到什么地方去,让学生看什 么,让学生做什么,这些就是社会可以对中学生闲暇生活进行规范 的地方,是社会可“大做文章”的地方因此,节假日之前的宣传, 应是社会规范中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时机社会规范主要是利用电 视、广播等媒体来完成如向学生介绍假期读物、安排适合于中学 生欣赏的长篇连播、连续剧周末放送、假日影院、辩论回放、先进 事迹介绍等对学生的外出活动也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形式引导:假 期到哪里去旅游、假期体育锻炼注意哪些事项等另外,社会规范 还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来实现一个管理规范的生活小区或自然村可 以通过宣传标语、警示牌、文化及法规宣传栏(申奥及奥运知识专 栏、计划生育条例、安全文明小区标准等)、公告栏(如小区各户 用电、用水及电价公告、卫生费收缴状况公告)等形式来对学生进 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认同并最终形成某种社会价值观念:另 外,社区还可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帮助学生“消遣” 闲暇,使学生的文体兴趣和能力在参与或观赏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度过闲暇:几种美丽的浪漫尽管对中学生闲暇生活引导有三个时机三种形式,但在中学 生闲暇生活引导上,承担主要任务的还应当是学校因此学校必须 明确中学生度过闲暇的几种常见美丽和浪漫的形式1、 宁静的阅读和深刻的思考……阅读一定要指导教师可尽可能给学生多开列书单,让学生通 过多读书(包括电子刊物)广泛涉猎,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通过 读好书,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培养健康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 养严谨、专注、求实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精神读哪些书?读中外文 学名著,培养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读历史著作,以史为鉴,明辨 是非读科学著作和名人传记,增长探求自然奥秘的本领,触摸科 学伟人和文化名人的脉搏读时尚杂志,参与社会发展,感受文明 气息读中学生报刊,倾听名师教诲读不完的好书,是人生的一 道道美餐,自己品尝可以,但有老师的点拨,更能品出书中真昧 有着宁静阅读和深刻思考的人生,本身就是美丽浪漫的人生2、 从容的玩耍和悠闲的漫步 当然,阅读以后,还要研究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猎取知识的智慧,更需要教给学生行知合一的实践智慧,教给学生创造的智慧 这就必然要研究可以让学生带着研究的课题走进生活闲暇,正 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大好时机。
到户外走走、看看,是为了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这是创 造的基石通过观察了解社会,正确认识、评价社会,从而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社会责任感,这是创造的条件因此, 每到闲暇来临,班主任及团队指导教师要做充分指导,即告诉学生 到哪里去,看什么那么,应该到哪里去,应该看什么呢?到街区 去,到工厂去,到山川去,到田野去,看城市文化艺术,看劳动创 造,看山川自然美景,看乡野风情;到市场去,到商城去,看看丰 富的物质文明;到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 未来,了解自然规律,了解苍穹奥秘;到电影院去,认真地观赏几 部中外名片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关键是在学生们走出户外前, 就要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使他们既放眼世界,又不迷失自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活在树木与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 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 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教育应体现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 应该让学生活得更舒服些3、快乐的锻练和趣味的游戏 闲暇锻炼是中学生最乐意做的事闲暇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 恢复疲劳,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每天有规律的 晨跑、晨操,有规律的体能训练,适当的体力劳动,不受场地制约 的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
当然,学校应指导 学生不能把时间完全“泡”在“锻炼”上,“锻炼”失度,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很容易“玩物丧志”另外,家长还应经常抽时间 带孩子玩耍,与孩子做趣味游戏,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交流 感情也交流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和判断力关注中学生闲暇生活是一个新的课题,加强研究,摸索方法, 是指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需要,也是帮助中学生积极实 践、完成综合实践课程的需要,更是培养中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重 要时机关注闲暇,给中学生一个个美丽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