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版.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03431191
  • 上传时间:2023-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三册】《六国论》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 今义:连词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 名词作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一词多义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2)暴 暴霜露(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副词,才)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8)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 然后得一夕安寝(动词,获得)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5)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之(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结构助词,的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3.以 /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 (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6.则(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1)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倒装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3)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四、重点句子翻译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2、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四、文言句式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二)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五、重点句子翻译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邻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一)一字多义与1.给 2.读yú,通“欤” 3.为,给,替 4.和 5.亲附,亲近 归1.归附,归依 2.返回 3.归还 4.归聚,汇聚易1.容易 2.轻易 3.替代告1.祭告,祷告 2.告诉,告知 3.上报,报告 4.祭告,祷告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2)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3)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4)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5)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6)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 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