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调脂药物的临床分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136475
  • 上传时间:2018-05-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调脂药物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介绍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调脂药在临床上的各类应用,主要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结果:调脂药在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调脂药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结合药理学、药物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调脂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高脂血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类疾病包括冠心病、脑梗死以及周围血管狭窄或阻塞性疾病,发病率或(和)致残率高,危害大,病情进展凶险,其病死率约占人类总病死率的 50%左右调脂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C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调脂药物,其中贝特类(Prates)新药和他汀药物(statins)因疗效确切、安全而最受重视1 调脂作用1.1 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他汀类药物通过选择性阻断胆固醇(CH)合成的限速酶(HMG COA 还原酶)结合位点,影响 CH 生物合成,同时代偿性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合成,加速 LDL 降解,从而有效地降低血脂,特别是血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临床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

      它们的调脂作用基本相同,主要降低 TC 和 LDL C 水平,为一线首选降CH 药实验证明洛伐他汀 20 mg 每晚口服,治疗高 CH 血症 34 例,8 周后2TC、LDL C、TG(甘油三酯)、APOB(载脂蛋白 B)下降,APOA1(载脂蛋白 A1)、APOA1/APOB 升高均有明显疗效(P<0.05~0.01)[1]辛伐他汀(10 mg/d)与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20 mg/d)疗效相当,均可使 LDL C 下降 25%,但辛伐他汀长程治疗效果更稳定[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上升更明显[5]氟伐他汀脂溶性较强,短程及长程临床实验表明它是一个有效的耐受性良好的降TC、LDL C 药物,且能升高 HDL C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 CH 血症但对于纯合子高 CH 血症因完全缺乏 LDL 受体,大多无效贝特类药物能增加脂蛋白活性,增加 VLDL TG 清除,从而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C)和 TG,同时也能降低 TC 和升高 HDL C 水平其降 TG、升HLDL C 作用强于他汀类,而降 TC、LDL C 作用弱于他汀类主要运用于高TG 血症及以 TG 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

      临床常用的有吉非贝齐(诺衡)、非诺罗特、苯扎贝特等,非诺贝特 100 mg,3 次/d,口服,治疗高脂血症 81 例,30 d 为 1 个疗程,结果使患者 TG、TC、LDL C 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HDL C 明显升高,总有效率 90%[6]1.2 治疗继发性高脂血症他汀类药物治疗因肾脏病引起的质脂紊乱,在调节血脂异常的同时,不影响肾功能甚至保护肾功能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伴肾功能不全患者 30 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 10 mg,1 次/d,口服,治疗 48 周,在调脂的同时,具有降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7]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继发高脂血症,调节血脂且不影响糖尿病的控制,或使其恶化氟伐他汀 20 mg~40 mg,1 次/晚,口服治疗 66例 2 型糖尿病继发高血脂患者,9 周~12 周后,LDL C 降低 24.3%(P<0.01),TG3降低 15.3%(P<0.01),HDL C 上升 4.65%(P<0.05)[10]洛伐他汀 20 mg,1 次/d,共 8 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30 例,患者 TC、TG、LDL C 分别下降25%、56%、32%(P 均<0.01),HDL C 升高 6%(P>0.05),患者血糖水平无变化 [8] 。

      2 防治 CHD 等心血管疾病“4S”、 “WOS”、 “CARE”、 “L1PID”和“AFCAPS/TEX CAPS”等著名长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可明显减少 CHD 的临床事件,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通手术率,减少脑卒中发病率WOS 研究[9] 以普伐他汀 40 mg/d,治疗 6 595 例男性高脂血症患者但未发生过心肌梗死,治疗随访 5 a,结果显示普伐他汀显著降低第一次心梗发生危险 31%,降低总病死率 22%在 4S研究中[10],4 444 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试验,其基础 TC 5.5 mmol/L~8.0 mmol/L,TG≤2.5 mmol/L辛伐他汀 20 mg/d~40 mg/d,治疗随访 4.9 a~ 6.3 a治疗 1 a 后 72%患者 TC<5.2 mmol/L,5.4 a 安慰剂组病死率 12%,辛伐他汀组 8%;6 a 生存率安慰剂组 87.7%,辛伐他汀组 91.3%,辛伐他汀组 CHD 病死率的相对危险度为 0.58,CHD 死亡危险性下降 42%,主要冠脉事件发生率安慰剂组 28%,辛伐他汀组 19%,其相对危险性为 0.66(P<0.01),主要冠脉事件危险性下降 34%,任何冠脉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为 0.73(P<0.01),需对患者施行经皮冠脉腔内形成术和冠脉搭桥术的危险性减少 37%。

      他汀类药物在 CHD 的一、二级预防中已被定为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 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00 mg,1 次/晚,治疗Ⅳ型高脂血症患者 26 例,2 个同位,患者 TG 显著下降,其不正常的 LDL亚组分布及组成趋向正常化,减少了 LDL(SLDL),可能减缓粥样动脉硬化(AS)的进展[11]4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非脂质机制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利如抑制蛋白氧化,内皮细胞功能正常化,抗血小板凝聚和斑块稳定功能等可使血管终点和冠脉狭窄改善普伐他汀 10 mg,1 次/d,口服,连服 14 周,明显升高 CHD 患者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电值(TPA/PAI),利于清除冠脉内纤维蛋白沉着所致血管栓塞,恢复血管畅通[12]普伐他汀可抑制循环单核巨噬细胞至内皮黏膜聚集,具抗炎作用,抑制 AS 的起始和进展[13]非诺贝特和他汀类药物还可影响调节斑块稳定和血栓形成的通路而益于 CHD 患者3 不良反应贝特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等,不宜用于有肝脏、胆囊或严重肾脏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有轻度胃肠反应、转氨酶升高、肌痛等,但随应用的深入,新的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14]。

      洛伐他汀与其他调脂的联合应用治疗,可增加疾病发生危险,或导致横纹肌溶解;普伐他汀可引起炎性疾病,导致精神抑郁症;辛伐他汀易引起感觉异常、脱发;氟伐他汀易诱发心绞痛和晶体异常等,在应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参考文献】[1]陆宗良,冠文容.洛之达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1997,6(5):357.[2]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nival Study group. Randomised trial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in 444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Lancet 1994,344:1383.5[3]MAAS investigators. Effeet of simvastathn on corouary atheroma:the Multicentre Anti Atheroma study (MASS)[J].Lancet,1994,334:633.[4]Boccuzzi sJ,Kegan Me, Hirsch LJ, et al.long time experience with simvstatim[J].Drag invest,1993,5:135.[5]王月樵,王建光.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 81 例[J].新药与临床 1993,12(4):208.[6]张其.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105.[7]张鉴藩.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国际 市场销售动态及其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1997,6(4):311.[8]余妙容,陈红梅,杨华章,等.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J].新药与临床,1996,15(2):107.[9]Shepherd.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pravastatin in men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Neng J of medicine,1995,333:1301 1307.[10]诸俊仁,韩琴琴,赵振泽,等.微粒化非诺地平对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再分布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5):363.[11]毛昌朔,过鑫昌.普伐他汀的抗凝和纤溶功能对冠心病的影响[J].新药与临床,1997,16(4):221.[12]梁春,吴宗贵.仲人前等普伐他汀抑制 OXLDL 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D11D 表达及内皮的粘附[J].中国药理通报,1999,15(3):249.[13]闭材基,刘玉芬.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J].中国新药杂志,1997,6(2):13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