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流派.docx
10页20世纪西方现代派流派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流派现代主义美术是指20世纪以来,在欧美各国相继出现的、与西方传统美术截然不同的美术流派的总称,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各种主义的抽象派、超级现实主义等这些统称为现代派的许多流派,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却是风行一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社会已经呈现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面貌,现代化进程是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过去那种人和人相互面对的关系变成了通过书面契约就可以确定彼此的关系,人与社会也疏离了、陌生了,个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依靠的心境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丰富的物资生活冲击了宗教信仰,导致精神危机,孤独、焦虑、迷茫、绝望,乃至悲观厌世、纵情深色,成为流行的社会心理同时,随着资源、资本竞争的加剧,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与此同时,俄国成功地举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动摇了人们固有的理想,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及自身的重新审视,以致给传统的重客观、重理性的文化思潮蒙上了虚幻的色彩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垄断之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普朗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新的革命,他们彻底改变了牛顿式的三维、机械的宇宙观;魏勒·卡尔·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通过对物质微粒运动状况的描述,宣告了经典力学的破产;场物理学革命则打破了客观世界固定连续的图景;格式塔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也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从绝对的、静止的观点变为相对的、变化的观点,物质和精神难于绝对的区分,主体和客体密切相关,因果关系并非能力……所有这些都强化了人们对传统与理性的怀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重视主观和强调非理性为标志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潮应运而生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叔本华的意志论及生存空虚说、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混乱、矛盾和危机相适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浸润到艺术领域于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及其驳杂多样的艺术创作便由此产生了。
2. 审美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西方绘画艺术与传统的西方写实绘画艺术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部分画家在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的基础上继续革新创造外,更多的画家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各种流派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他们在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上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又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表 现在:企图突破甚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的写实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极力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标新立异,以至从根本上否定绘画艺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否定绘画艺术同现实生活、同本民族传统和人民大众的欣赏习惯的关系,具有西方现代社会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以象征、变形或抽象符号来折射、隐喻、暗含外部世界,表现悲观、扭曲、失落的思想或狂热、烦躁、激动的情绪这一切都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生活的艺术写照 3. 代表人物及作品: 巴勃罗·毕加索(图3-1)(Pablo Picasso,1881年~1973 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 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 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图3-1) 从《亚维农少女》(图3-2)上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 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 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 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 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 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 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图3-2) 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 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 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 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 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 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
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 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 最低程度《卡斯维勒像》(图3-3)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 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 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图3-3)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 的手法进行创作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乍看起来,《卡尔尼卡》(图3-4)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 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 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 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 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 典意味图3-4)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
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 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4.个人观点: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每一幅作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每一幅画作都是艺术家们内心和生活世界的体现艺术家们熟练地运用这些艺术语言再现情景,画面中的每一个点、线条、平面和空间都是有生命的我们通过视觉感受,用心体会,能够体会到不同艺术品所具有的美感以及所表达的信息 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内涵也是不同的,而是随着时代、文化、审美标准的变迁以及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发生改变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将西方传统美学标准进一步打破,艺术家们一方面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在当代社会中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另一方面,也试图将一些新的材料以及随着科学进步而出现的新技术纳入到视觉艺术领域我们在观看抽象绘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把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熟悉事物和那些抽象的图像进行比较,然后,由于无法与经验相印证而觉得不易理解抽象画但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抽象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混乱,它们其实是艺术家通过对形状和色彩的提炼而创造出的新的视觉形象,或者直接通过一些不规则的线条和形状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在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艺术家努力地训练自己对形体的敏感性,而抽象主义艺术家研究的目标刚好相反,他们要从这个世界寻找一些普遍的、共同的东西,因此他们用一些简单的线条、色彩、图形来表现这个复杂的世界。
艺术欣赏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艺术家采用极为精湛而丰富的艺术手法,通过艺术作品,深刻地展示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心灵我们则通过美术的途径增加对于自身和世界的了解,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生活的水平获得艺术认知能力是良好教育的结果,并能帮助我们更加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