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词句应用.ppt
4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附录:公文语言(公文词句),一、词语选用,二、语句组织,三、要素表达,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1,选用规范的书面词语,避免口语、方言、不规范的简称等,语言的表达应当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适应公文写作应当准确地选用规范的书面词语来表达公务活动,注意区分词语色彩,并避免使用口语例如:,商量,商洽生日,诞辰私自,擅自见面,会见不几日,不日,告诉,宣布掂量,研究钞票,资金客人,来宾当面商量,面洽,打发,委派孩子,子女摆谈,谈话带领,率领正好,恰巧,百姓,人民脑袋,头部大伙儿,大家吃饭睡觉,食宿打算在,拟于,以上各组词语尽管都是同义词,但由于语体色彩不同而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前者自然、亲切、活泼,适用于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后者庄重、严肃、平实,适用于书面交流公文写作应当选择后者,以使公文能收庄重、得体和精练之效这是公文语言运用约定俗成的一种规范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2,正确使用多音多义词、同音词以及形似字词,在汉语语言词汇系统中有大量的多音多义词、同音词和形似字词公文写作选用这类词语时要借助,一定的言语环境和相关的限定成分来准确定位其语意,避免因使用多音多义词、形似字词等而产生交流障碍,或造成误解,甚至引发争议与纠纷。
例如:,“还欠款五千元”,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3,恰当选用含义单一、意义确定的词语,公文写作时应选用含义明确,范围限定的词语如尽量选用数量词、名词及专有名词、动词、代词、介词词语、偏正词语、科学术语、专用词语、公文专用词语等,不用或少用含义不确定的副词与形容词例如,:,(1),他近来表现不好不好”,使人无法准确理解该人的具体表现情况),(2),我厂的,XX,产品远销欧美,质量达到先进水平先进水平”之前应加上“国际”定其范围),(3),五个公司市场调研部门的人员在会议室开会五个”限定说明对象不清,既可以理解为开会的来自“五个公司”,也可以理解成开会的就是一个公司的“五个人员”),(4),章总监深入分析了,A,公司和,B,公司近三年开展市场竞争时所采取的竞争策略的特点,,(“,和”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词性不同,上述句子的意义就不同如作连词,表示分析的是,A,、,B,两个公司的竞争策略特点;如作介词,则表示分析了,A,公司同,B,公司作为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特点),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5),在本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职工一年可事受,15,天以下的带薪旅游假。
以上,”,、“以下”的词义不确定,对是否包含本数的理解不一,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纠纷),(6),民法所称:“以上”、“以下”、“届满”,均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句中对文中概念不清的“以上”、“以下”、“届满”、“不满”、“以外等词语进行了明确限定,保证了公文内容表达的精确性),由于词语表达概念的多义性,公文写作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含义不清的多义词,如果需要使用,也应如例,(6),那样对其加以适当限定,或者对词语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做出补充性揭示和说明,以便准确表意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4,准确选用表达事物范围和程度的词语,范围是对事物量的限制,用以规定或反映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在公文中对事物范围的正确表达直接关系到公文内容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在公文写作中,范围常常是通过副词、数量词以及它们的重叠形式来表达的,如“所有、凡、全部、任何,一个、总共、统统,个个、完全、普遍、一切、全体、凡是”等可用来表示全部,“有些、有的、部分、个别、多数、绝大部分、百分之几等则用来表示部分使用这类词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只有在对事物作全面肯定或否定时,才能用表示全部的词语,稍有保留或不好确定数量时只能用表示部分的词语;表示部分时应尽量使用词,义精确的词语,如分数、百分比等;一个语句中不能同时出现表示全部、部分的词语,以免自相矛盾。
例如:,(1),所有公司职员大部分都参加了今天的春游活动所有”、“大部分在同一个句子中使用,前后矛盾),(2),凡现在生产岗位上的工人同志,不少是在建厂初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进厂的凡”是全部肯定,“不少”是部分肯定,两个分句相互矛盾),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公文在表达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程度时,常使用各种副词,如“很、极其、非常、比较、多么、太、最、最近、更加、尤其、越发、特别、略微、基本”等此外,不同的词语在表示程度时语义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直接关系到对公文内容的把握与执行因此,表述事物的程度时切不可避轻就重或避重就轻,力求恰到好处例如:,(1),部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得与田家标准相抵触,企业标准不得与部标准,(,专业标准,),相抵触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列入计划完成数,不计入产值,不准出厂国家质量奖的评选、审批,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不得”、“不准”、“严禁”三个词都有不允许的意思,但在程度上存在着明显区别:“不得抵触”,说明标准应保持一致;“不准比“不得”语气要重,“不准出厂”强调对不合标准的产品要严格控制;严禁的语气最重,鲜明地指出不允许“弄虚作假”,否则将严惩。
),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2),我们认为上述意见尽管与贵校的观点略微有些出入,但尚有一定道理,望予以考虑略微”一词委婉地说出己方的意见,但留有余地,使对方乐于接受),(3),他贪污公款五千元,是一个极其贪婪的人极其是表示最高级别的,与前面“五千元”的数目不对称,如果还有更大数目,又如何表达呢,?),(4),大会讨论的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基本和“一致相互矛盾),(5),最近我局将派员对你单位进行,XXXX,年审,请于接洽,(,时间概念“最近”表达过于,笼统模糊,不利于工作安排和推进),(6),最首要的任务是制订出工作规划首要的”的含义就是“第一重要的”,“最”修饰“首要的”多余),(7),近,100,多个公司参加了这次展览会近”是接近,“多”是超过,一个句子中同时使用这两个词,自相矛盾),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5,规范选用外来词、新生词,公文写作选用新词,一般应选用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广泛使用的、浯意明确稳定、通俗易董、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如“社会保险”、“和谐社会”、“打自条”、“减轻农民负担”、关注民生”、“两免一补”、“农村合作医疗”、“扶贫”、“调研”、“农转非”、“希望工程”、“第二职业“、“钟点工”、“克隆”、“转基因”、“翻两番”、“乱摊派”、“乱涨价”、“旅游热”、“建房热”、“商品房”、“挂靠”、“共建”、“网吧”等。
选用新词时要慎用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因为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已有规范词语,公文写作时应当首选规范词语;此外,这些词语往往只在某一社会群体中流行或使用,不具有通用性和规范性,如果在公文中大量使用“帅呆”、“酷毙”、“没商量”、“搞定”、“服装秀”、“政治秀”、“晒工资”等词语,或者选用网络流行词语“顶,(,支持,)”,、“稀饭,(,喜欢,)”“,野猪,(,业主,)”,,“,FB(,腐败一词的字母缩写,吃饭聚聚,)”,、“反腐败,(,请人吃饭,)”,、“表,(,不要,)”,,“粉丝,(fans)”,、“,PK(,对决,)”,等时髦新词,不仅有损政府、公司等组织的社会形象,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郑重性,而且也会在维护汉语语言系统的纯洁性与规范性方面起到不良的导向作用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6,恰当选用模糊词语,此处所言的“模糊词语”是指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不确定、不明晰的词语,但并不是指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也就是说,“模糊词语”与“词语模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模糊词语的含义清晰程度比不上精确语言,但使用在公文的特定语境里,它的含义是清晰的,与准确并不矛盾,而是始终围绕准确这一目标来使用的,使用这些模糊词语的目的就是力求表达准确。
因此,模糊词语同精确语言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二者都具有准确反映公务活动的功能一、词语选用,(,一,),词语选用要求,准确是公文语言的前提,但准确的公文并不仅仅是由表意精确的词语来表现的,有时恰当地选用模糊词语反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点、性质或状态在公文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词浯,如,“一切”、“进一步”、“有关各方”、“十分”、“非常”、“加大力度”、“各方面”、“各级政府”、“逐年”、“大批”、“各种措施”、“酌情办理”、“各地”、“各级”、“很大”、“不少”、“有些”、“任何单位和个人”、“均须”、“深刻”、“进一步”、“切实”、“健康有序”、“望参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近年来”、“一些地区”、“个别单位,(,人,)”,、“各种意见”、“屡次”、“酌情”、“大体上”、“大约”、“预计”、“往往”、“数万”、“八百多”、“大多数”、“个别”、“有的”等模糊性词语,它们精练、严谨、周密,使公文的友达更具弹性,富有分寸感,增强了公文语言的表现力例如:,(1),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2),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如期完成3),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其中,“进一步”、“切实有效”、“高度重视”等词语的使用使问题的表述留有余地的灵活性,便于因地制宜,变通执行一、词语选用,(,二,),公文专用词语,公文专用词语,是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和处理中使用的一些词形确定、词义特定、用途稳定的词语按照不同的用途,可以将公文专用语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称谓指代词语,称谓指代词语,是在公文中表示指代称谓关系的词语在现代社会,人与人、机构与机构、人与机构之间是新型的关系,能平等地直呼人员的姓名、职务,机关的全称或简称同一机构或人员的名称在文中反复出现时可以使用指代称谓关系的词语,使行文简明、清晰称谓指代词语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第一人称有“我”,“本”,其后加上“部”、“委”、“办”、“校”、“公司”等机构名称代字些事物是属于作者这方面的我”常表示发文作者与受文机关属于同一组织系统,二者关系比较密切我”与第二人称的“你”可以对称使用本”与“我”有时也可以通用,但“我”更具郑重、严肃的色彩,常用在比较庄重的正式场合例如:,(1),我校今年的招生工作业已结束2),本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本国与贵国政府通力合作,确保此事得到圆满解决一、词语选用,(,二,),公文专用词语,第二人称有“贵”、“你”,其后加上“部”、”委”、“办”、“校”、“公司”等机构名称代字,表示与受文机关一方有关的事物。
贵”与“你”不能完全通用贵”表示行文双方具有正式的工作关系,并特别表示对对方机关的尊敬和礼貌,常用于涉外公文和不相隶属机关的正式行文中你“比较平易随和,多用于下行文或平行文中例如:,(1),欣闻贵公司成立,谨表贺意2),真诚希望能与贵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发展3),你局,2008,年,6,月,17,日关于章,XX,同志任职的请示收悉一、词语选用,(,二,),公文专用词语,第三人称有“该”,其后加上表示人、机构、事物的名称代字,用来指代上文中提到的人、机 构、事物这些人、机构、事物不是作者和受文者自身,但可以是与其有关系的人、机构、事物该”的使用可以减少重复并有助于增添公文的郑重色彩公文中第一次使用“该”时,必须在 上文中已出现过所指代的人、机构或事物的全称,以避免指代不明,造成公文歧义例如:,(1),该同志作风正派,工作勤奋,为人坦诚,乐于助人,(2),该公司已提前完成了今年的销售任务3),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