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 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6 古代文化常识.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00865178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2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1.直呼姓名主要有两种情况:(1)古代人直接称自己的姓名例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后两个“相如”即蔺相如的自称2)向别人介绍时或在传记中使用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司马迁《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即向别人介绍时使用的名字②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李朝威《柳毅传》)“柳毅”即在传记中使用的名字,交代传记的主人公2.称字来代名《礼记·曲礼上》提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是为了让人尊重他(她),供他人称呼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里的“君玉”“深父”“平父”“纯父”都是字3.直接称一个人的号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另外,在古代,为了表示对人的尊重,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号例如称李白为青莲居士,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4.以谥号来代名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即谥号例如:①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忠毅”即左光斗的谥号②《祭欧阳文忠公文》是苏轼为纪念欧阳修而写的一篇文章,篇名中作者即直接称欧阳修的谥号,以示对他的敬重5.以籍贯来代名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称“柳河东”;《临川集拾遗》,即以王安石的籍贯“临川”来命名的6.以官职来代名很多时候,古人直接称呼一个人的官职来代替其姓名,这也是为了表示尊敬和礼貌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司马光《赤壁之战》)“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授予讨虏将军的名号7.称爵来代名“爵”,亦称为“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例如:①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司马光《训俭示康》)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简称②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黄宗羲《柳敬亭传》)“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简称8.谦称(1)古代王侯多用寡人、孤等自称,来表示谦逊的态度例如: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即秦王的谦称②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司马光《赤壁之战》)“孤”即孙权的谦称2)古代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用“臣”来谦称,表示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司马迁《鸿门宴》)“臣”即“本人”的意思3)一般人的谦逊的称谓,有愚、鄙、仆、敝、卑等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诸葛亮《出师表》)“愚”即谦称4)古代女子常用“妾”表示谦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妾”即女子的谦称5)古代读书人常用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称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例如:臣等不肖,请辞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不肖”,就是谦称,表示自己没有才能9.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敬称君王对君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大王、陛下等例如:①再拜献大王足下司马迁《鸿门宴》)“大王”即对君王的敬称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陛下”即对君主的敬称2)敬称老师例如: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即对老师的尊称3)对朋友、尊长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例如:①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大人”即对自己婆婆的敬称②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公”即对朋友的敬称4)敬称对方的亲属例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10.特殊称谓(1)普通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例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布衣之交”指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2)一般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所从事的职业例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庖”是“厨师”的意思,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3)亲属里特定关系的称谓加“从”表示叔伯关系,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例如:①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晋书·谢安传》)②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③妪,先大母婢也归有光《项脊轩志》)(4)年龄的称谓①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氓》中的“总角之宴”②垂髫:指幼年古时小孩子不束发,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儿童或童年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③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男子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记》)④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⑤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例如: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⑥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⑦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做40岁的代称⑧知天命:指50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⑨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相配而得名⑩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11.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需要颐养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东楼》)二、官职和科举1.丞相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丞相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例如: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陈涉世家》)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太师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

      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为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而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例如:谓颜太师以兵解全祖望《梅花岭记》)3.尚书战国时亦称“掌书”,齐、秦均置秦时,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尚书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汉武帝时,选拔尚书、中书、侍中组成“中朝”(或称“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因系近臣,地位渐高隋朝始分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4.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例如:以资政殿学士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资政殿学士”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被授予的官职5.大将军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有将“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

      例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范晔《张衡传》)邓骘当时以大将军辅政6.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二是几位参知政事有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参加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时,以前者居多例如:参政鲁公为谏官司马光《训俭示康》)“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当时任参知政事一职7.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官职之一,而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军机大臣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例如: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梁启超《谭嗣同传》)8.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例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9.枢密使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由宦官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10.太尉太尉始于秦朝时期,主要负责治军领兵到了宋代,太尉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例如: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1.上大夫先秦官名战国时期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上大夫是大夫中最高的官阶例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2.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称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司马迁曾经做过太史令例如: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张溥《五人墓碑记》)13.洗马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东汉时员额十六人晋时减为八人,改掌管图籍南朝梁陈有典经局洗马,掌文翰,职务与汉洗马不同,员额八人,都用士族任之北齐称典经坊洗马,二人隋改名为司经局洗马唐代沿称,仅唐高宗时一度改称司经大夫,其职仍为专掌书籍清代虽不设太子官属,仍保留洗马官名,属于詹事府,为从五品官,实仅为翰林官迁转阶梯例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14.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

      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例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15.郎中始于战国秦汉沿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自隋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张衡传》)16.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例如: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17.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例如: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蒲松龄《促织》)18.都尉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例如:①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司马迁《鸿门宴》)19.司马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管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例如:①此沛公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