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测定法用半数感染量可估计病毒感染性的强弱及含量,但不.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50124623
  • 上传时间:2018-08-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1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50%感染量或50%组织细胞感染量(ID50或 TCID50)测定法 用半数感染量可估计病毒感染性的强弱及含 量,但不能准确测定感染性病毒颗粒的数量方 法是测定病毒能使50%的组织培养细胞发生感染的 最小量一般是将病毒悬液作10倍的系列稀释, 分别接种细胞,经一定时间后观察CPE、血细胞吸 附等指标,以最高稀释度能感染50%细胞的量为终 点最后用统计方法计算出50%感染量(ID50)或50% 组织细胞感染量 (TCID50或TCD50) 二 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增殖方式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复制因病毒不具有能独 立进行代谢的酶系统,因此在细胞外是处于无活 性或静止状态只有进入活的易感宿主细胞,由 宿主细胞供给合成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原料,如 低分子量前体成分、能量、必要的酶和细胞器等 ,病毒才能增殖 (二) 病毒复制周期1 吸附与穿入 病毒的增殖首先吸附在 宿主细胞后方可穿入 (1)吸附有两种:①病毒与细胞的静电结 合 病毒和细胞在生理pH条件下均带阴电荷, 因而可互相排斥,除随机的碰撞外,一般较少 相互吸引如有阳离子存在,则可促进结合 但这种结合是非特异的和可逆的;②宿主细胞 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结构成分的特异结合,这 是真正的结合 (2)病毒的穿入病毒可通过数种方式穿入细胞膜 ,即吞 饮、融合和转位:①吞饮 即病毒与细胞表面 结合后内凹入细胞,细胞膜内陷形式类似吞噬 泡,病毒原封不动地进入细胞浆内。

      无包膜的 病毒多以吞饮形式进入易感动物细胞内;②融 合 是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将病毒的 核衣壳释放至细胞浆内 病毒体吸附细胞的过程可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内完成2 脱壳 病毒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 多数病毒穿入细胞之后,随即由细胞溶酶体酶 的作用,使衣壳蛋白质水解,露出病毒核酸但 痘病毒特殊,分为两步脱壳先由溶酶体酶作 用脱去外壳蛋白质,病毒核心(含有内层衣壳和 核酸)释放于细胞浆中,然后再经病毒编码产生 一种脱壳酶,脱去内层衣壳方能释放出核酸 3 生物合成 病毒脱壳之后,接着就进入病毒复制的生物合成阶段 ,即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病毒 核酸和结构蛋白￿生物合成阶段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 检查在细胞内找不到病毒颗粒,故称其为隐蔽期各病 毒的隐蔽期长短不一,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是3-4h,正粘 病毒7-8h,副粘病毒11-12h,腺病毒16-17h隐蔽期实则是在病毒基因控制下进行病毒核酸和蛋 白质合成的阶段病毒核酸复制部位因核酸类型不同而 异DNA病毒除痘病毒外,都在细胞核内复制;RNA病毒 除正粘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外,其余都在 细胞浆内复制 ￿由于病毒核酸类型不同,病毒的生物 合成过程基本归为6类,DNA病毒包括双链 DNA病毒和单链DNA病毒;RNA病毒包括单正 链RNA 病毒、单负链RNA 病毒、双链RNA病 毒及逆转录病毒 (1) 双链DNA病毒首先利用宿主核内的依赖DNA的RNA多聚酶 ,转录早期mRNA,再于胞浆内的核糖体转译成 早期蛋白。

      早期蛋白主要包括依赖DNA的DNA多 聚酶及脱氧胸腺嘧啶激酶,以利用其合成子代 DNA分子再以子代DNA分子为模板转录多聚成 大量晚期mRNA,继而在胞浆核糖体上转译出病 毒结构蛋白,主要为衣壳蛋白 双链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形式即亲代 DNA的双链在解链酶作用下,解开成为正、负两 个DNA单链再分别以这两条单链为模板,在 DNA酶的作用下,按照核苷酸碱基配对的规律, 分别合成互补的DNA (负链或者正链),为新合 成的双链DNA,即为子代DNA通过此复制过程 ,生成大量与亲代结构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2)单链DNA病毒 是以亲代DNA作模板,在 DNA多聚酶的作用下,产生互补链,并与亲代 DNA链形成±dsDNA,作为复制中间型 ,即DNA RI然后再以半保留形式进行复制 ￿(3)正单链RNA病毒 由于该病毒RNA具有 mRNA功能,其RNA可直接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 糖体上转译早期蛋白-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在该酶的作用下,转录出与亲代正链RNA互补 的负链 , 以此为模板复制出子代RNA (4)负单RNA病毒 大多数有包膜病毒属于 此类,如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等这些病毒 含有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病毒RNA在此酶的 作用下,首先转录出互补正链RNA,形成RNA RI (±RNA)再以RI的正链RNA模板起mRNA作 用,转录出与其互补的子代负链RNA,再转译 出病毒结构蛋白和酶 ￿(5) 逆转录病毒 首先以病毒RNA为模板,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互补的DNA链,构成 RNA:DNA中间体中间体中的RNA由RNA酶H水解 ,在DNA多聚酶作用下由DNA复制成双股DNA该 双股DNA则整合至宿主细胞的DNA上,成为前病 毒(provirus),前病毒还可核内经细胞的依赖 DNA的RNA多聚酶转录成病毒的mRNA和子代RNA mRNA在胞浆核糖体上转译出子代病毒的蛋白质 细胞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1111吸附1 吸附1 吸 附2 穿 入3 脱 壳4 核 酸 游 离 5 早 期 mRNA 转 录6 翻 译 早 期 蛋 白 质7 复 制 子 代 病 毒 DNA8 晚 期 mRNA 转 录9 翻 译 子 代 病 毒 蛋 白 质10 子 代 病 毒 的 装 配 与 成 熟生物合成11 释放病 毒 的 复 制 周 期4 装配成熟与释放 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之后,在细胞浆内或细 胞核内装配为成熟的病毒颗粒。

      除痘病毒外, DNA病毒均在细胞核内装配;RNA病毒与痘病毒 则在细胞浆内装配 成熟的病毒体释放有下列几种方式:￿(1)破胞释放 裸露的DNA病毒和RNA 病毒 都以这种方式释放即病毒装配完成后,宿主 细胞破裂而把病毒全部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2)芽生 有包膜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在 装配完成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通常 细胞不死亡,仍能分裂增殖 ￿三 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阻断或抑制宿主细胞 的正常代谢,可致细胞的损伤、裂解并释放出 大量的子代病毒(如无包膜的肠道病毒)出 芽释放的病毒在细胞内可因细胞功能功能及代 谢的改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如疱疹病毒) 有些病毒(如据悉胞病毒)通过细胞间桥或细 胞融合方式侵入新的细胞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 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 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现象不仅在异种病毒之间发 生,也可在同种、同型及同株病毒之间发生后 者如流感病毒的自身干扰发生干扰的原因可能 是:①与病毒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 有关;②宿主细胞的表面受体被结合或宿主细胞 代谢途径发生了变化,从而阻止了另一种病毒的 吸附、穿入细胞或生物合成。

      病毒之间干扰现象 能够阻止发病,也可以使感染中止,导致宿主康复 四 病毒的异常增殖(一) 缺陷干扰颗粒 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 整或者因某一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基因不完整的病毒称缺陷病毒缺陷病毒病毒不 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则 被称缺陷干扰颗粒(DIP)但当与另种病毒共 同培养时,若后者能为前者提供所缺乏的物质, 则能使缺陷病毒完成正常的增殖这种有辅助作 用的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 腺病毒伴随病毒就 是一种缺陷病毒,用任何细胞培养它都不能增殖 只有和腺病毒共同感染细胞时才能完成复制周 期 (二)顿挫感染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 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 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 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 装配和释放,称为顿挫感染例如,人腺病毒 感染人胚肾细胞能正常增殖;若感染猴肾细胞 则发生顿挫感染猴肾细胞对人腺病毒而言, 被称为非容纳细胞,而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则是 容纳细胞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 异性.对病毒遗传与变异的研究经历了两个 阶段,即传统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两个阶段一 统遗传学 主要是用表型的病毒变异株之间遗传物 质交换来分析各种病毒基因所编码的生物学 功能。

      采用突变株(从自然界分离的)或用紫 外线、亚硝酸等理化因子诱发而得到的变异 株(一)突变株 是由于病毒基因组核酸链中发 生碱基置换、缺失或插入可引起的自发突变( 10-6-10-8),也可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突变比较常见有:温度敏感突变株:28~35℃可复制,37~40℃ 则不可复制宿主范围突变株:改变了宿主范围抗原性突变株致病性减弱及耐药性突变株突变株是指基因改变而发生某些生物特性改 变的毒株当该突变株能较稳定地存在,并可在 相应的宿主细胞中传代与存活,则称为变异株(二)重组与重配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有时可 发生基因的交换,称为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 重组体对于基因分节段的RNA病毒,(如流感病毒 、呼肠病毒或轮状病毒)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 行(三)表型混合 指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病毒感染同一细胞 时,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核酸)外面的现象这种改变不 是遗传型的改变,而是表型的混合再次传代 所产生的子代病毒特性,将由病毒核酸所决定二.分子遗传学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用分子遗传学及克 隆技术研究病毒基因,从而将病毒遗传学推进 到分子遗传学阶段,开展可对病毒基因组的全 面研究(一) 开展病毒基因结构分析病毒保护性表位的确定病毒抗原高变区的分析与毒力相关的基因编码区的分析耐药性变异分析作用于病毒基因的某些细胞蛋白研究等第五节病毒的分类一、根据生物学和理化特性分类 主要根据病毒生物学性状和理化特性分类 ①核酸性状 包括核酸类型与结构 ②病 毒体的形态与大小;③病毒体的结构 衣壳的 对称型,有无包膜,衣壳壳粒数目及核衣壳直 径;④对乙醚或氯仿等溶剂的敏感性等分类。

      将病毒分为20个科其中7个病毒科属于DNA病 毒,13个病毒科(包括逆转录病毒)属于RNA病毒 (二)根据组织亲嗜性分类 根据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及靶器官来分类, 也不是绝对的分类,但对临床医学有实际意义 1 泛嗜性病毒 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天 花病毒、黄热病病毒等 ￿2 嗜神经性病毒 狂犬病病毒、流行性乙 型脑炎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3 嗜肺性病毒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与鼻病毒等 ￿4 嗜肠性病毒 轮状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 等￿ 5 嗜皮肤性病毒 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及传染性软疣病毒等 ￿6 嗜肝病毒 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毒 7 嗜淋巴细胞性病毒 嗜T细胞白血病病毒 (HTLV-1,HTLV-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EB病毒以及HHV-6等 ￿8 其他病毒 肠道病毒70型 (出血性结膜炎) 与腮腺炎病毒 (侵犯唾液腺) ￿卫星病毒和类病毒:是一些新的非寻常病毒 的致病因子的子* 卫星病毒:多数与植物病毒有关,少数与噬 菌体动物病毒相关 类病毒:主要引起植物致病,比病毒还小的 杆状RNA分子,无包膜或衣壳,在细胞内增殖, 利用宿主细胞的RNA多聚酶II进行复制* 朊粒: 为传染性蛋白因子,没有核酸,曾一 度归为非寻常病毒致病因子;但经近年深入研究 ,认为不宜列入病毒范畴,其生物学地位待定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病毒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增殖,与机体 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病毒感染。

      感染后常 因病毒种类、机体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 的具有病毒特征的疾病,称为病毒性疾病病毒感染是从侵入宿主开始,损伤和改 变细胞的功能引发疾病,因此,可从整体及 细胞两个层次分别阐述一 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感染途径传播方式及媒介病毒种类呼吸道感染空气、飞沫、痰、唾 液或皮屑流感病毒、鼻病毒、 腺病毒、麻疹病毒、 VZV、腮腺炎病毒等 消化道经污染水或食物脊髓灰质炎、肠道、 轮状、HAV及HEV病毒眼及泌尿生殖道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