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法履职尽责与环境风险防范.ppt
171页环境法规政策贯彻实施与环境风险防范 张志敏 研究员 • 一、环境风险分析 • 二、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 三、环境污染问题的预防 • 四、环境污染问题应对与处置 • 五、近期企业与政府因环境污染问题被追责的情况 • 六、综述 2 •一、环境风险分析 第三方环境风险合同约束责任 —— 合同连带责任 企业环境风险主体责任 产污、治污、排污的主体责任 防止污染损害的主体责任 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 监督检查的监管责任 发现、接到举报、知道不及时查处的监管失职渎职责任 群众与媒体 监督责任 举报责任 3 1、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风险问题发生原因分析 决策失误 浙江东阳事件 江苏某市在饮用水上游建化工园区事件 上游(上风向)城市建化工园区影响下游(下风向)城市饮水(大气)问题事件 广东省把隐瞒严重环保问题化工企业树为环保典型 心存侥幸 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 重庆污染事件 河南水利部门提闸放水造成山东污染事件 部门职责不清 安监与环保: 污染源与危险源 治污设施与安全生产设施及行为 (昆山事件) 水利与环保: 尾矿库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生产设施与污染治理设施 工信发改与环保: 淘汰落后工艺取缔关闭与新建项目 公安与环保: 环境行政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调查 施工车辆上路大气监管 监管不力 疏于管理 明知故犯 4 城管与环保: 工业污染源与建筑施工场地大气污染监管 1、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风险问题发生原因分析 违法越权施政 环保实施关闭 政府违反程序实施关闭 环保越权审批 应对不当 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 (政府) 大连海洋污染事件 (安监) 湖南血铅事件 (政府) 浙江血铅事件 (政府、环保) 河南甲醇事件( 政府) 大连群体事件( 政府) 沧州红水红豆事件 (环保) 山西柴油泄漏事件( 政府与环保) 监督执法软弱 督促企业事前防范缺位 监督、监管( 立案、调查、处罚、整改 )不力 5 法律体系的法律效力问题 法律时效问题 法律体系上下位问题( 上下关系、国家与地方关系、国家与部门关系 ) 2、政府及有关部门事前和事发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成效 事前有效预防 事发有效应对 广东大亚湾化工园区 山东潍坊化工园区 邢台阴霾天防范 衡水化工园区 河南某制药厂污染 吉林群众恶心事件 新疆 PVC事件 河北衡水玉米死事件 投入最小成本 获取最大效益 减少环境损害、经济损害、社会损害 6 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 监管风险 适应市场规律 —— 生存壮大 不适应市场规律 —— 关闭灭亡 环境监管 安全监管 税制监管 社会监管 违法 —— 关闭灭亡 守法 —— 生存壮大 违法 —— 关闭灭亡 守法 —— 生存壮大 群众(环境问题) 媒体(传统、现代媒体)(环境问题) 政府监管 企业监管风险来自( 政府与社会 ) 7 二、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一)环境事件高发频发 1、排污和污染损害行为引发的环境事件高发频发 群众和同行竞争投诉事件 群体事件 媒体曝光事件 政府查处事件 向政府投诉、向媒体投诉 诉求型群体事件、求生型群体事件、防范型群体事件 传统媒体、网络媒体 国家查处、省级查处、市级查处、县级查处 污染损害发生 水污染事件(地下水、地表水、海洋) 大气污染事件 土壤污染事件 噪声污染事件 电磁辐射污染事件 光辐射污染事件 排污环境积累事件 水藻爆发、阴霾天、血铅事件、土壤污染 8 2、 突发和突变行为引发的环境事件高发频发 (占突发环境事件的 70%以上) 9 3、环境事件发生后被追责情况高发频发 罚款(按日处罚) 查封、扣押 企业 停产 取缔关闭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政府 刑事责任 10 1、企业无知与侥幸引发的环境问题(未全面落实环境风险主体责任) 法律知识缺乏 追究环境法律责任的行为 (二)环境事件高发频发原因分析 法律(环境法、资源法及其他法) —— 法规(国家与地方资源法规及其他法规) 规章(国家与地方环境规章、资源规章及其他) 法律解释(国家与地方行政执法与司法解释) 规范性文件(国家与地方) 标准(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 —— 邢台某焦化企业熄焦废水处理不达标违法 行政行为责任约两千多种 民事行为责任约几十种 刑事行为责任约几十种 ① 无知 (有 2000多种违法行为追责) 广东韶关某企业 对法律无知造成 特别重大污染事件 安徽某化工企业 广东某化工企业 唐山某钢铁企业 湖南某有色企业 浙江某国有电力企业 11 企业法律责任意识淡薄问题 藐视法律 忽视法律 无视法律 —— 江苏 —— 徐州焦化 —— 淘汰、落后、禁止准入、无治理设施、偷排、偷放 企业侥幸心理问题 利益最大化心存侥幸 (浙江血铅事件) 地方保护心存侥幸 (浙江东阳化工园区) 法不责众心存侥幸 (腾格里沙漠事件 ) 攀比心态心存侥幸 (内蒙古某造纸厂排污) 赌徒心态心存侥幸 (苏州某酒精厂、盐城某化工厂、山东某化工厂) ② 侥幸 12 ③ 事前未履行环境风险防范主体责任 排查诊断、识别 评估 完善防控措施 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13 2.企业各种潜在风险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问题 松花江吉林双苯厂事件(危险源) 大连石化海洋污染事件(危险源) 山西天脊化工污染事件(危险源) 广西龙江河污染事件(危险源) 浙江、湖北蓄电池厂血铅事件(污染源) 广东连州电厂血铅事件(污染源) 事前环境风险问题不清 事发无法应对导致事态扩大 14 3、政府监管问题 • 能力问题 —— 机构、人员、技术、装备 • 素质问题 —— 法律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 (江西京新药业、上海浦东江森蓄电池厂、上海苯化工厂) • 不适应群众诉求问题 —— 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监管不力 • 地方保护问题 —— 片面追求 GDP • 司法与执法关注问题 —— 公安、纪检监察、检察、法院都在关注环境问题 • 部门间职责不清问题 —— 环保、安监、发改、工信、国土、水力、公安等 15 4、群众诉求问题 •休眠期 —— 1978年改革开放前(抓革命促生产) •麻木期 —— 1978-1998年(发展是硬道理) •苏醒期 —— 1998-2008年(可持续发展) •敏感期 —— 2008-2013年(科学发展) •高度敏感时期 —— 2013年后(生态文明 —— 中国梦) 现阶段群众诉求正处于高度敏感时期 16 群众对环境的认知问题 过去未认知的现在认知了也不容忍 过去可以容忍的现在不容忍 现在是零容忍(人人都是媒体) 17 5、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 ( 1)高能耗、高污染的钢铁、化工、重金属、水泥、发电占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 COD、 SO2、粉尘世界第一) • ( 2)城镇高速发展带来污水、垃圾等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群众都不想让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建在自家附近) • ( 3)布局不合理带来严重环境问题(化工项目约 70%建在江河两岸、重金属项目多在河流源头和居民区、发达区域燃料总量过大) • ( 4)片面追求 GDP加剧了环境危害的发生 • ( 5)操作和管理水平不适应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需求,而引发的环境事件高发频发(安全生产事故引发) • ( 6) 30年的超负荷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的高发频发(大气阴霾天、水体藻类爆发) • ( 7)利益最大化、心存侥幸导致环境风险事件发生。
18 6、媒体关注问题 (现在处于井喷时代) • 传统媒体关注(天天有) • —— 湖南衡阳血铅事件 现代媒体关注(网络媒体头条) —— 内蒙与宁夏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 19 7、 环境问题的倒逼机制风险问题 • ( 1)被掩盖的环境问题迟早一定会发生 • ( 2)暂时的地方保护上级一定会查处(国家、省、市) • ( 3)某种环境问题的暴露与解决不等于其他环境问题全部解决( 2000多种) • ( 4)环评只是一个出生证 (环评是执法的技术依据,它不能代替法律、法规、标准等) 环境违法问题 突发环境事件问题 20 •( 5)群众和媒体不会掩盖环境问题的存在 •( 6)产能过剩的行业竞争一定会用环保维权 —— 通过环境问题消灭同行 •( 7)环境法律标准越来越严,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燃气标准、按日处罚、刑事处罚) •( 8)环境问题解决越早越主动、越晚越被动 • 唐山某钢铁厂 衡水某化工园区 邢台某焦化厂 21 8、真空地带问题 • ( 1) 政府不能全查处: 政府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全面查处,即使查处必须依法处理,否则为监管失职渎职; (辽宁某市) • ( 2) 企业害怕被查处: 企业怕政府查处后被处理,知道的不敢讲,不知道的更不想让查处,但环境问题存在并不断发酵。
(河南某制药厂、浙江某化工园区) • ( 3) 问题迟早要发生 (湖南桃源电解铝事件、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 • ( 4) 自己防范最安全: 自行排查或请专业队伍排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江苏某钢铁厂、河北某化工园区、广东大亚湾、神华集团某企业) 22 ( 1)污染源违法排污或造成环境损害引发的环境违法案件 • 排污违法 • 实体违法 超标违法 • ① 环境违法 造成污染损害违法 • ( 2000多种) • 程序违法 (三)环境事件的种类与暴露途径分析 1、环境事件的种类: 三同时审批 排污许可证 排污申报 监督检查 ②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事前预防 —— 未事前防范 事发应对 —— 导致事态扩大 事后处理 —— 未吸取经验教训 23 ① 安全生产事故危险源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爆炸 火灾 泄漏 气体泄漏 液体泄漏 ② 尾矿库溢坝、垮坝、溃坝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③ 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24 ( 2)安全生产事故危险源引发的环境事件 ( 3)环境中污染积累引发的环境事件 气体泄漏 •大气污染事件 大气阴霾天 血铅事件 •地下水污染事件(排污、渗漏引发区域地下水污染) •地表水体污染事件(藻类爆发) •土壤污染事件(排污、渗漏引发土壤污染) 25 2、环境事件的暴露出口(诱因) : ( 1)外因: —— 损害巨大 企业损失 —— 经济利益 政府损失 —— 经济与社会发展利益 环境损失 —— 民众生存环境 有关人员政治生命安全 • 媒体曝光发生 • 群众举报发生 • 群体事件发生 •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 污染损害发生 • 执法部门查处发生 传统媒体 现代媒体 事发应对 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 政府领导及有关人员 事前侥幸不防范、事发后损失巨大 经济 社会 环境 人员 26 ( 2)内因 —— 防范损害发生 使企业健康发展 使群众不再受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