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四节措施.docx
9页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四节措施节地与室外环境1、 现场平面布置图2、 场地建设不得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保护区3、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威胁在建筑场地内进行土壤氮含量和土壤污染程度的检测,并采取应对措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4、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其它建筑日照与采光的要求5、 公共建筑用地内配套设置的自行车、汽车停车场或停车库按照《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6规定配置6、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7、 场地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基地位于校园中心地块,远离主干道,环境安静8、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建筑四周场地开阔,并以水系环绕其中,具有适宜的生态小气候,初步判定夏季场地通风顺畅9、 种植适宜天津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对环境无害的植物,本地植物指数不低于70%o采用包括乔、灌、藤、草多层次结构的复层绿化。
节能与能源利用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标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中有关规定的要求2、 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能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6级(1.5Nql > 1.0, 4.5Nq2>3.0)要求,建筑幕墙(透明部分)的气密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中:建筑层数7层以下不低于2级(2.5NqL > 1.5, 2.0NqA > 1.2),7层及以上不低于3级(1.5》qL>0.5, 1.2^qA>0.5)的规定3、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现行标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中有关规定4、 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5、 新建的公共建筑,设置实现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电力等能耗进行单独分项计量的设施和能耗监测系统6、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7、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透明部分)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8、 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在技术条件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先进、适宜的节能技术9、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10、 合理利用废热和余热11、 应选用节能的电气产品;电梯及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选用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方式的设备12、 具有高次谐波的抑制和治理的措施,使供配电系统的谐波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及相关标准的要求13、 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14、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现行标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中有关规定的要求15、 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16、 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o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 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合理利用水资源,综合水量平衡主楼基坑四周设两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内设置降水井21 口、基槽四周边缘设观测井9 口,形成封闭式降水利用水泵、排水沟等方式将降水井、基坑内的地下水、雨水及时排放至东西两侧湖水进行蓄水,在土方施工时,利用湖内的水进行洒水降尘,有效的节省了水资源。
如图所示)利用湖内水源对现场进行洒水降尘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4、 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证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6、 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冲厕、绿化、洗车、室外景观等采用非传统水源7、 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8、 空调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却塔采用节水型设备,吸收式制冷系统补水量小于2.0%,其它系统补水量小于1.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2、 现浇混凝土和砂浆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3、 建筑工程中禁止使用粘土砖,包括掺加其它原材料,但粘土用量超过20%的实心砖、多孔砖、空心砖等4、 模板安装采用方钢加固模板,节约了大量的木材5、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6、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7、 办公、商业类建筑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变化及空间变化的适应性,室内采用轻质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8、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9、 采用耐久性优良的建筑材料,主体结构采用防腐蚀性能好的材料10、 采用集中采暖系统和空调的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风速、新风量等设计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现行标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中的设计计算要求11、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12、 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最大运行新风比符合现行标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中的设计要求13、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14、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15、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16、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第一节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执行绿色施工控制的过程中,将由总承包项目经理统一管理依据项目施工法的原则,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其成员包括项目副经理、项目工程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详见下表:企业总部安全环境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水电安装部综合办公室建筑节能环保设计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观范》GB50176-932、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03、 《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126-20104、 《天津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29/T29-88-20105、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64-20106、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7、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8、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节能专篇(建筑)2007》节能设计概况1、 本工程采用外墙自保温体系。
2、 按照规定性指标方法进行节能设计3、 节能设计达到规定的节能标准,节能率为50%4、 吞采暖空间部位:除与电相关设备用房、空调机房、楼梯间、前室、走道外的其他空间均为采暖空间5、 本工程选用的有关节能设计标准图集的名称、编号:《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构造》津07SJ110《围护结构保温构造》津06J103《外墙外保温》05J3-1《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等节能设计做法1、围护结构选用保温材料和墙体材料热工性能指标选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入[w/(m2.k)]修正系数密度 P (kg/m3)燃烧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B07)0.221.25700不燃型挤塑聚苯板0.0301.2027~32B1级岩棉板0.0501.2080-150A级改性酚醛保温板0.0301.2028 〜35A1级矿物纤维0.0421.10200〜250A级钢筋混凝土1.7401.002500不燃型2、本工程主要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构造做法及所达到的设计指标如下:(1) 外墙:95mm岩料保温系统,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0.58w/ (m2.k)(2) 屋面:55mm改性酚醛保温板,传热系数为0.53w/(m2.k)(3) 非采暖空间隔墙: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传热系数为1.09w/(m2.k)(4) 非采暖空间上部楼板:20mm无机矿物纤维喷涂,传热系数为1.45w/(m2.k)(吞)底板接触室外空气楼板,板现95厚岩棉板,传热系数为0.55w/(m2.k)(5) 变形缝两侧墙体采用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B07),传热系数为1.09 w/(m2.k)(6) 外檐窗均采用断热铝合金框+Low_E中空玻璃(玻璃可见光透射比〉0.40 )o(7)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的规定,不低于3级8) 外门、外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发泡聚氨酯高效保温材料填实,其洞口周边缝隙的内、外两侧采用硅酮系列建筑胶密封门窗上口应做滴水线9) 外门窗的抗结露因子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珊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规定的7级10) 幕墙设有开启部分,同时设有机械通风装置,满足《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0第3.2.7条规定11) 对伸出外墙的预埋件、支架和其他设备等其安装到位后,穿墙孔洞缝隙必须采用中性耐候防水密封胶填实,以防渗漏破坏防水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