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6265114
  • 上传时间:2018-06-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2.5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丽水学院 方相成第五章 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第一节 说课 • 一、什么是说课 • 指的是教师以讲述的方式,向听的对象(专家、 领导、同事、评委等),就某一教学内容,述说 自己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依 据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 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的解说• 二、说课的类型 • 1、课前说课 • 教师在研究教材和备课之后进行的说课,是一种 预设性的说课重在阐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能 够显示教师理解和驾驭教材,以及进行教学设计 的水平 • 2、课后说课 • 教师在上课之后向听课人员阐述教学得失的说课 形式,是一种反思性和验证性说课活动• 三、说课的价值 • 1、说课可以反映教师综合的教学素养 • 2、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 3、有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 率,推动教学研究• 四、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 1、目的不同 • 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和会学,说课的目的是让听者明 白说课者的教学设计,并思考这一设计的合理性 • 2、方法不同 • 上课时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可运用讲授、 提问、练习、讨论等方法和手段,师生之间以双边活动为 主。

      说课运用的主要方法是说,也就是说明和介绍说课 者和听课者之间少有双边活动 • 3、对象不同 •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教师、研究人员、领导 等 • 4、所用时间不同• 五、说课的内容 • 1、说教材 • (1)对单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乃至一册教材中的地位的理 解 • 例:《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一 篇课文本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五篇中国现当代的优 秀诗篇,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 风格、不同流派的诗歌,《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 课,是现代诗歌的经典名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 过学习这首诗歌来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 • 例:《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的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古代的记叙散文学习这个单 元的主要目的是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 的艺术,体会记叙语言的简洁之美让学生用提要钩玄的 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述脉络,提高概 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 例:《荷塘月色》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 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母题是“慢慢走,欣赏啊”,本课是“ 一花一世界”板块的第一篇课文学习本文主要是学习经 典散文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美 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品味散文的优美语言。

      • (2)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包括思想、情感、语言 、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等的理解 • 例:《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1928年秋重到英 国,再别康桥,归国途中在南中国海上吟诵而成 诗人将对康桥的浓浓的惜别之情,与康河优美的 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化成一个个鲜明、隽永的意 象,既生动传神,又含蕴深刻,给读者留下了丰 富的美感,无限的遐想本诗还 具有语言清新、 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 点,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学习这首诗歌 应以情感的把握、语言的品味、意境和意象的赏 析为重点• 例: 《烛之武退秦师》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 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是一篇记述外交辞令的散文 具体内容是:郑国被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国国 君之命,去说服秦穆公撤围,它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 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说服秦穆公撤去围郑的军队,并且派 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国也不得不撤退,从而解除了郑 国的危机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 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 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2、说学情 • 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水平 、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

      因 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备课要研究学情,说课也要向听着介绍学 情 • 说学情一般应把下列情况介绍清楚:是几年级的 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处于怎样的程 度,学习习惯和方法有什么特点,就本次所教学 的内容来说,预计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或存在 哪些困难等• 例: 《再别康桥》 •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旺盛时期,感情 丰富,富于幻想渴望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 ,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一定数量的现代诗 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意象、意境、韵律 、节奏等相关知识他们对感性的东西比 较敏锐,记忆能力达到高峰,但理性思维 还嫌不足,需要老师通过情景的创设和有 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设计、和恰如其分 的启发和点拨来把他们的思考引向深入• 例:《烛之武退秦师》 • 虽然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由于年 代久远,阅读障碍还比较多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 用法都是他们的弱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纷繁复杂,每 件事都与当时的背景息息相关,学生对这段历史知识的欠 缺也给读懂文本带来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相关背 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越过文言形式的障碍,用现代人的眼 光解读文本的意蕴并从中汲取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 3、说教学目标 • 不但要说明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还要进一 步说明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 • 例:《再别康桥》教学目标 • 1、能够对诗中所表达的对康桥丰富、真挚、深 厚的情感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体会诗人对自 由、率真天性的追求 • 2、能够结合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形式等进 行鉴赏和分析,掌握诗歌鉴赏、审美的一般方法 •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诗歌• 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 • 1、了解《左传》及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 • 2、落实文言字、词、句的积累,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 3、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体会和学习文中所表现的爱国 精神 • 4、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感受烛之武的人格魅力 • 5、学习和领会本文的叙事技巧• 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 例:《再别康桥》 • 1、《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新月派的“三美”主张的重 点) • 2、理解和欣赏诗中鲜明生动的意象重点)3、诗人对康桥情有独钟,仅仅是学生对母校的情怀,还 是另有深意难点) • 例:《烛之武退秦师》 • 重点:文言字词句等知识;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 笔和照应的叙事技巧 • 难点:烛之武说退秦师的说理艺术。

      • 5、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 教学策略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所采取的 对策,主要从宏观方面的考虑;教学方法是教学 策略的具体规划,包括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 这一部分包括准备怎样的教学步骤以优化教学过 程,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怎样处理详略,运用何种教学媒体等说教法 的同时,还要重点说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活 动,师生如何互动,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等• 例:《再别康桥》的教学应以学生独立的 朗读、背诵、思考、讨论、品味、鉴赏和 意义建构为主辅之以教师的情景创设, 引导性的提问,提供相关材料,启发和点 拨等• 6、说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指的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 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和时间的流程,表现 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步骤、环节和序列说教学过 程,就是要说明教学活动如何开始,怎样展开, 最后如何结束一般来说要说清楚以下内容:整 个教学包括哪些环节,各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什么,教师和学生要做什么,各个教学环节如何 衔接和过渡,如何结束等• 例:《再别康桥》教学过程 • 一、由对表现离别的诗句、名言的回忆和背诵引 入课题 • 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对诗人的了解,教师 加以补充。

      • 三、学生自由朗读,完成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 教师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和布置相应的任务 帮助学生的理解和感知 • 如:找出诗中直接表现离别的诗句,说说诗人是 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与康桥告别的?•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之后,教师加以总结:康桥的一切早 就给了诗人许多美好的印象,如今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 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明明是那么浓烈的惜别之情,诗 人却把它化作一片西天的云彩,轻轻地招一招手,悄悄地 挥一挥衣袖,悄悄地走了,就像轻轻地来一样多么的洒 脱、飘逸!在这种人情、景致两心相知的境界中,我们感 悟到一种悠远淡泊但是又执着坚定的意念,人世总有别离 ,但情致性灵却天长地久诗人最后是“悄悄地”走了,从 第一节“轻轻地”变为最后“悄悄地”,在原来的轻柔惜别感 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更为洒脱进一步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 • 四、深入细致的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对诗中所描绘的 重点意象进行分析和鉴赏为了给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康桥的风光图片,介绍相关的 背景资料 • 如: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 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正是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 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 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 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 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 首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 文中• 应重点品味感悟的意象: • 诗人自我的形象 • 河畔的金柳 • 软泥上的青荇 • 榆荫下的一潭 • 星辉斑斓的康河 • 沉默的夏虫• 五、听配乐朗诵,结合新月诗派的“三美”理论对诗歌的艺 术特色进行审美和鉴赏 • 六、结语 • 徐志摩先生没有来得及留下更多更好的诗篇,1931年11 月19日,他从南京城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诗人不 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正如他在一首诗里 所言:“我是天上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 惊讶,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 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 • 人生必然会有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汇”,而这“在这交 汇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还的记忆而常伴人生。

      徐志摩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他的诗歌将永存于人们的心 中• 板书设计:• 离别的对象-----云彩(别致的选择) • 离别的氛围-----轻轻、悄悄、沉默(情深而不纠结)(留恋而又洒脱)选择的意象---金柳、青荇、潭水(鲜明生动)清新飘逸,哀而不伤• 从以下推荐的课文中任选两篇在微格教室 进行说教材和说学情训练 • 雨巷 赤壁赋 老王 背影 • 济南的冬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唐雎不辱使命 风筝 祝福 • 荷花淀 桥之美 十八岁和其他 • 劝学 师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